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公益共返回8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景仰的梁老甲荣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15期  作者:譚國偉 出版时间:1991-05-25
    关键字: 梁甲荣 尽职尽责 公益捐款

    出钱出力,指导后辈,如何发展会务,而多有成果。梁老一生对财富不重视,依他说,每年花于公益捐款不少于五十万元。梁老最重视鄕土,更不忘本。说到他的籍贯,行政区属信宜,所以被选为信宜县国大代表,但他从未忘本,他认为前几代祖先系从罗定迁入信宜境,所以对罗定有密不可分的感情。他常说当年就读北京朝阳大学,曾领受罗定德义菁莪两局之奖学金,稻谷四十担,我有回馈之义务,所以对三罗同鄕会之创建及历年之支持,确属良多。更可贵的,他原本就是鄕间族中的老族长,但他念念不忘族中的父老,凡年达

  • 文章偉哉田翁無私奉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楊恭曾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田家炳 建设家乡 公益事业 捐办公益 人物事略

    兴办公益与日倶增。他们爱国爱鄕,只讲奉献,不图优惠,为家鄕和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宝贵的贡献。「香港人造革大王」、著名实业家、大慈善家家炳田翁,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得到民众的普遍赞誉和崇拜,堪称典范。捐资不为利利者物质利益也,人们赖以生活,社会赖以发展,故人趋之若骛。然,田翁却否。他自幼受其先尊玉瑚公督教《朱伯庐治家格言》,对「施惠莫念」的眞谛牢记心中,他觉得捐助公益是他的份内事,从不以德自居,以功自傲,也绝不望回报。他在数十年如一日捐助善业过程中,曾无数次得到

  • 文章捐資興學的賴鍾雙華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3期  作者:李嶽崧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赖始华 钟治华 捐资兴学 捐资情况 公益事业

    175号、180号二座大楼名为「誉园」。另在182号为其弟兴建二座大楼,名为「荣楼」。各楼空间宽敞,彼此相连,美仑美奂。目前暂作「台胞招待所」,服务返乡探亲之台胞,动机至善,眼光远大。总之,赖钟两君,不独发挥爱心,热心公益,捐资兴学,回馈母校,作育英才,更兼顾亲恩手足之情,义薄云天,堪为同乡之楷模,后人之典范。对重振道德,改良社会风气,复兴中华文化,亦有莫大之贡献。赞之曰:「双华双响炮,兴学呱呱叫」。(注:钟治华捐建西林小学治华楼与返乡华中校友合照)(注

  • 文章讚頌吳老偉英豐功偉業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作者:魏應韜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吴伟英 积善行德 热心公益 祝寿诞辰

    理事长 魏应韬洪范五福莫如寿,中华民国九十八年岁次已丑腊月十六日为吴乡长伟英先生九秩悬弧令旦,诚为庆祝之喜事。先生目睹日寇入侵,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义,毅然投身军旅,转战大江南北。嗣由琼岛随军转进来台,奈因病请准离营。初以肩挑小贩维生,胼手胝足,克勤克俭,积聚盈余改营印刷厂,仍秉持诚信及以客为尊信念,货真价亷童叟无欺,近悦远来,营业蒸蒸日上。盈余所得支应家人各种费用,尚有余款,因而先生捐资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之素志,善事连连,善行昭著最著者:首为民

  • 文章令人敬仰的鄉賢吳偉英先生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作者:魏楷才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吴伟英 勤奋自学 坚韧打拼 热心公益 慷慨大方

    然仍能泰然处之,乐观奋斗,对生老病死看得很豁达。正如他在文中所说的:「…我会珍重自爱,抛弃灰暗思绪,活得快乐、开朗,将生命的余热,继续贡献给社会」。其对生命之珍惜,当令动辄走向自杀之途青壮年为之汗颜。热心公益热爱乡梓:在台湾,除了大力奔走筹款购置同乡会会所及五华墓园、奖学金外,更捐出新台币200万,作为老人慰问金。在大陆,三十多年来,简接直接资助族人改善生活、筑桥、舖路、兴学等捐款高达新台币约700万元。另外,编撰《青塘吴氏族谱》,厚达千页,自筹钜款在台

  • 文章急功好義的鍾泉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五十周年紀念特刊》 特刊  作者:藍蔚台  出版时间:2004-07-31
    关键字: 钟泉 人物简介 热心公益

    对于五华同乡会的大力捐款,钟泉先生是不落人后,常被推任为五华旅港同乡会财务主任,这点就可知其热心公益的豪情。父母早逝的他,在乡间小学毕业后,就投笔从戎,进入第四战区通信班受训,接着再调陆军第五十四军第八师干部班受训,结业后,即任陆军第五十四军第八师四五三团第一营第三连少尉排长,后屡建功绩,擢升连长。除参加对日抗战外,剿共更是随着军团征战南北。在民国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间,参与大小战役不下数十次。其中最为知名的有锦州、沈阳、辽宁、青岛、即墨、马山、南京、芜湖

  • 文章今日侯北新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丘玉輝 謝如劍 楊燕秀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侯北新村 村落概况 发展现状 公益建设 农村建设

    公里,横贯全村的水泥路面主村道,沿途安装上高压水银路灯,每日定时自动开关,改变过去山村夜间的景象。萧曰生对我们说:「为群众做实事,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私心,让村里每年有进步」。普普通通的话语,道出一位农村干部的胸襟,也是他搞好农村工作的最好诠释。侯北村干部不曾向当地群众摊过钱,而由萧曰生几次亲自到广州、深圳等地乡亲聚居的外出老板、企业家中筹资,甚至外出打工仔都拿出一百二百元给家乡办公益,几年来,乡亲热心赞助九十多万元,所有财务入帐收付,用来兴建村里公益

  • 文章新豐學校换新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郭金盛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新丰学校 学校重建 廖奕龙 家乡公益

    音乐室有各式中西乐器,浴室有热水器,厨室有石油器等用具倶全,还新建有岐峰亭至校坪约六〇〇米长的公路,可直达校坪。这些成绩都是奕龙先生赤子情怀热爱公益,不辞辛劳为振兴教育,培养英才,热爱袓国,关心桑梓,从建校事宜商谈,蓝图设计到奠基竣工,十余次由香归来,指导建校进程与解决工程难题而付出心力,其对家鄕教育事业关怀备至,认眞负责,出钱出力,此种无私奉献精神,应永志校史、县史,流芳万世。原县侨办主任廖世隆先生,虽已退休,但对桑梓教育事业亦关怀备至,一言九鼎,令人钦佩

  • 文章懸壺濟世 博愛為仁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謝如劍 羅孟醒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刘永生 虎公学校 虎公精神 医疗公益 报效乡邦

    社会公益事业,助人为乐,其奉献精神实在可嘉。一九五九年,刘永生考牌为注册医生后,对许多来港同业处境困难者,深表同情,曾撰文以钟声慈善社名义恳切呼吁香港卫生署,要善加利用此种宝贵社会资源,以济当时社会严重缺少医生之急迫。医务署将全文转给报刊,均纷纷转载,加上社会贤达大力支持,对当局政策发生很大影响,促使来港同业得到妥善安置,此举深获港九同业爱载。刘永生对培养过他成长的母校,不论是小学、中学、大学都念念不忘,以实际行动支持母校。先后慷慨解囊捐赠,其荦荦大者有:中山医大以

  • 文章故鄉情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乡亲捐资 家乡教育 捐资建设 公益事业

    何晋昊捐资兴建大麻启明学校落成最近大埔县举行大麻鎭启明学校落成庆典。启明学校位于大麻鎭,由旅外侨贤、大埔县荣誉市民何晋昊先生热心捐资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兴建。(郭成)侨捐青溪何晋昊大桥落成日前,由旅马侨贤、大埔县荣誉市民何晋昊先生及广东青溪水电厂捐资兴建的青溪青丰何晋昊大桥落成通车。该桥投资二百六十余万元。(李立杰)朱尚威伉俪捐助大埔光德家鄕公益大埔县光德鎭“尙威学校”、“吴秀珍福利院”日前落成。该鎭旅台乡贤、台北市大埔同乡会名誉理事长朱尙威先生偕夫人吴秀

共87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