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逸事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向榕錚有縫插針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3期  作者:有是齋主人  出版时间:2014-10-10
    关键字: 向榕铮 人物逸事

    文◎有是齋主人向榕錚將軍,吾鄂大冶人,系出名門,爲辛亥革命先賢向海潛將軍哲嗣。畢生獻身軍中法制工作,既富專業素養,兼以處事週密,公忠體國,爲歷任國防部長自宋長志以降至李天羽先後十四任所倚重,歷久不衰;屆齡光榮身退。退役後膺任國軍曁家屬扶助基金會董事長、復任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理事長,積極聯繫辛亥志士後裔,慨然以發揚辛亥精神爲己任,穿梭兩岸,頗負盛名。兩任屆滿,飄然引退,榮獲會員推舉爲榮譽理事長。向將軍晩歲潛心禮佛參道,慧根亟俱,道行日深,有是齋主人視之如佛...

  • 文章恭勤公栗毓美逸事续谈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期  作者:高育才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栗毓美 逸事 恭勤公

    山西文献第四期杨故立法委员一峯先生给石社长函,认为文献三期恭勤公栗毓美一文「对栗公介绍尙嫌不够。即如栗公之对未婚妻之念旧,终身不忘,其未婚妻之贞烈,似均应有所介绍。」又提出栗公为栗大王,金龙四大王系另外一人,故撰「恭勤公栗毓美逸事续谈」,以补杨故委员所说的不够,惜扬故委员未及过目为憾耳!栗大王是豫人纪念恭勤公治河有功,敬仰其为人,所上之神号,乃恭勤公身后之事。鄕人传说以其为第四位入庙之神位,故栗大王即金龙四大王。以上得之传说,既无典籍可资,又无文献可考

  • 文章天门张煌保逸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8期  作者:盧業高  出版时间:1973-07-10
    关键字: 张煌保 人物传记 逸事

    張煌保,天門西鄕灰埠頭人。以軍功官至金陵提督。幼時家貧,爲人牧牛。洪楊亂時,無法謀生。卽去投軍,因身材短小瘦弱,營官不納。但投軍心切勉爲收容。張作戰非常神勇,屢立戰功。後來追隨曾國藩,東征西討。有一次作戰,擒到一員猛將,(是太平天國的一個王忘其名)曾帥升帳提審,所有將官,戎裝侍立兩旁。該員猛將被押進帳來環顧左右,便開口對曾帥說:「我今被擒,有死而矣。但我看所有將官,均非我之對手,是誰將我捉到,要問個明白」。張煌保卽離班出曰:「是我將你捉到的。」該員猛將一...

  • 文章前門報進士,後門捉大盜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7期  作者:余麟年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阮来成 进士 阮潢 人物逸事 墓碑

    明朝隆慶年間,慈溪市觀城鎭阮家村有位叫阮來成的人。他從小父母雙亡,生活清苦,平日喜愛武藝,白天練拳弄槍,晚間閱讀兵書,硏究經論。二十三歲經鄕試中舉人。由於來成從小生長在農村,目睹當時貧富懸殊的不平等現象,身為舉人,卻離經叛道,在三北楊葛殿秘密招兵買馬,鍛造兵器,操練士兵,欲舉兵造反。為了遮人耳目,他在楊葛殿周圍養了一大群鵝,以鵝的叫聲來掩蓋練兵時兵器的碰擊聲。附近貧苦的農民聞風紛紛前來投奔。不到一年,這支隊伍已經發展到近千人。有一天,一個紹興人前來投奔,...

  • 文章傅山医学逸事三则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失德祿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傅山 医学逸事 人生经历

    傅山(一六〇七—一六八四),字青主,號眞山,山西陽曲(今太原北郊)人。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尙,是清初"六大名醫"之一,且才思敏捷,文筆流暢,詩詞楹聯均有佳作傳世。一、傅山與大寧堂"大寧堂"葯鋪是太原一家老字號,往昔"大寧堂"的名聲遠揚,這與傅山不無關係。相傳"大寧堂"的創始人陳又玄與傅山志同道合,過從甚密,傅山曾爲"大寧堂"親畫一幅"七巧圖",懸掛在葯鋪店堂的正中。"七巧圖」"就是說,農曆七月初七牛郎、織女在銀河相會日,婦女們在這一天晩上要穿針乞巧。"七巧圖"兩旁書有一副...

  • 文章吳奇偉將軍軼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林錦祥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吴奇伟 人物逸事 返乡视察 重修祖祠

    吳奇偉原名晴云,號梧生,是大埔縣湖寮密坑村人,窮苦家庭出身。保定軍校畢業後,還鄉與童養媳黃乃結婚,當上將軍後帶黃乃隨軍生活多時,後因戰事緊張,黃乃才返回家鄉密坑定居。吳奇偉抗日時任第四軍之長,保衛大上海與日軍鏖戰痛纖敵寇,國人稱詹第四軍爲「鐵血軍」,他不擺架子,不邀功,不忌賢,愛護部屬,生活儉樸,平易近人,人家稱他「阿婆」。一九三九年公務外出汕頭,途經三河壩,因事穿便服回家鄉,只帶四個衛兵從三河登岸步行回密坑(其他要員留三河),第二天照樣走山路上湖寮,到...

  • 文章徐子明先生逸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8期  作者:文藻  出版时间:1983-12-15
    关键字: 徐子明 生平逸事 教外文

    鄕前輩徐子明先生去世已好多年了,但是先生的音容笑貌,却長留人間。先生畢生盡瘁敎育,歷任北京大學、中央大學、台灣大學、等校敎授,桃李滿天下,道德文章,長爲後生典型。先生平日論學,嚴正謹厚,對別人的長處,總是爲之揄揚,對自己所能,則從來沒有一點誇耀。先生的中外文造詣深湛,爲學術界所公認,吾宜鄕人也相互傳說先生通六國文字,而先生自己只承認所通的僅是中、英、德、三種文字而已。當然,先生所說的「通」,是指無論學那一國的文字,在「閱讀」、「寫作」、和「語言」各方面,...

  • 文章王湘綺與譚畏公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張達人 出版时间:1980-10-15
    关键字: 王闿运 人物逸事 人物研究 近代史料 谭延闿

    湘潭王湘綺,逝於民國五年的秋初,時年爲八十五歲。他本名闓運,字壬秋,又時稱紉秋,這當出楚辭的紉秋蘭以爲配一詞。湘綺只是他的別號,據他自己說,出之於其擬曹子桓詩:「高文一何綺,小儒安足爲」。他對於這個別號,似乎十分欣賞,擧凡他的文集、詩集、尺牘,一例都以湘綺(樓)名之,他更以湘綺名其樓居。從他的湘綺樓記看,經他重修的湘綺樓只有二處,一在長沙,一在湘潭雲湖橋。但是最早的湘綺樓,是在衡陽石門,船山書院附近,不過遭山洪摧毁後,未曾重修罷了。他在一些集子裏,總喜寫...

  • 文章鄉紳李廣吉公二、三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李广吉 清末秀才 奇闻逸事 教化土匪 抗日战争

    李廣吉,沭陽縣隴集鎭李圩人,淸光緒末年秀才,身高兩米,魁梧偉岸,容貌奇異,器宇非凡,聲若洪鐘,饒有武士之氣質和風度。身有千韵之力,手使一把練功大刀重一百二十斤,李公舞動起來,輕如羽毛,行步敏捷,矯矯如飛,刀光閃閃,令人眼花繚亂。他使一把百石之弓,別人難以拉動,而他拉起來,軟如綿絲。他還有一對生鐵鑄成的啞鈴,每隻重在五十多斤,他雙手各持一隻,舞動起來,輕如古時少女抓彈一樣。他到我們耿庄,將其外甥耿開山家上臍靑石磨,兩手輕輕捧起在廣場旋轉兩圈,再放到下臍磨上...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