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苏轼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苏轼在儋州(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江正誠  出版时间:2002-10-31
    关键字: 苏轼 儋州 随记

    前言苏轼是热爱中国文学的人所衷心敬仰的北宋大文豪。他伟大的成就固然是学术上的高深造诣;从另一角度来看,他那随遇而安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都足与他的学术成就互相辉映、同为后人所激赏。他生于一个文艺气息浓厚的家庭,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母亲程氏,知书达礼,读东汉书「范滂传」时,喟然太息,以范母大公无私的精神和范滂的节烈行为勗勉苏轼,俨然是一位保有中国传统道德的贤妻良母。苏轼在这样一个书香之家中成长,加上先天的聪颖、后天的努力,自然奠定

  • 文章苏轼在惠州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3期  作者:王保珍  出版时间:2002-07-31
    关键字: 苏轼 惠州 行记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仁宗景祐三年(一〇三六)十二月十九日生,换算为西历,实际上是西元一〇三七年一月八日。景祐三年是丙子年,所以他是属老鼠的、磨羯星座的人。因责居黄州,躬耕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宗哲宗元祐九年(一〇九四),四月改元为绍圣元年(一〇九四)。闰四月三日,苏轼在定州知州任上,接获朝命,因坐前掌制命日,所作制词,语涉讥讪,而遭免除端明殿学上、兼翰林学士两职。以左朝奉郎,责知州军州事,遂罢定州任。六月二十五日抵当涂,朝命再下

  • 文章怪異記實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21期  作者:黃恭石 出版时间:1973-10-01
    关键字: 怪异纪实 苏轼 罗贯中 林逋

    画栋雕梁,不类平民所居,而人声嘈杂,人头拥挤,大多士冠儒服,相谓文曲星下降,审讯世间文案,数百年难得一次,读书人理应重视,中素亦为兴之所趋,挤向前面,见一大匾曰,文星高耀,中坐一人,朝服朝冠,左右各一人,亦朝冠礼服,两边武士多人,各执刀枪,正如演戏中之升堂审案者,忽见中坐者,将惊堂一拍,而顾左右曰,叫苏轼上殿,两边一声呼应,即往后领同一人向案前鞠躬曰,苏东坡叫到,请大文星垂问,中坐者顾左右似有所暗示,而当堂宣言曰,文人最为可恶者,乱用故事,贻误后人,苏轼作赤壁赋

  • 文章荔枝瑣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汪挺越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荔枝 苏轼 杨贵妃 历史趣闻

    杂肴蔬兮进侯堂」句。荔子就指的荔枝。荔枝产地在广东、广西、福建南部一带。苏轼有《食荔枝》诗:「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诗中的罗浮山就在广东省增城、博罗、河源县境内长百余公里。苏东坡为了一天能吃到三百粒荔枝情愿一辈子做岭南人,可见他对荔枝情有独钟了。荔枝生长在两广、福建南部,长年温度适宜,雨水充沛,树干高大,树叶常年葱绿。开青色花,成熟的果实呈朱红色,圆形或椭圆,外表有许多小乳突,剥开薄薄的外表,便露出凝脂一般白肉

  • 文章退齋雜憶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8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68-04-01
    关键字: 眉山 科第之盛 元修菜 命名 苏轼

    眉山宋代科第之盛眉山南去成都二百里,山田相半,若以區域及富庶論,猶難躋一等縣之列。自宋代蘇洵父子生於其間,地以人重,殆無不知者。然世之稱眉山者,輙曰三蘇;而不知眉山在宋代科第之盛,不獨川中各縣無有能及之者,卽求之全國,亦恐推獨步。據眉山縣志所載縣文廟所存雁塔題名碑,自宋太宗太平興國之田錫始,至理宗寶祐之劉寅止,登進士第者,凡八百八十五人,其中功業之載在簡册者亦復頗衆,又不徒以科第顯而已。惟是人才升降,亦非無故。余嘗谓自晉代以來,中原雲擾,蜀得偏安一隅,休...

  • 文章蘇東坡的童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1期  作者:詹悟 出版时间:1995-11-10
    关键字: 苏轼 童年趣事 诗文创作

    车上的横木,就起名叫「轼」。他紧看儿子笑说:「车轼嘛,不遮不掩,坦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愿这孩子的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苏轼日后的性格可能与取名有关。苏轼满月那天,亲朋好友来贺。这时门口来了一位白发白须的老者,右手柱着根乌油光亮的桃木拐杖,左手提着一只半新不旧的竹篮,上盖红布,他向苏洵施礼说:「苏相公,恭喜您啦!」苏洵发现来者并不相识。老者揭开布盖,送上一个红布包。苏洵疑惑地接过红布包,里面一层又一层,最后包在里面的只是一撮黄土。亲朋见了打趣说:「老人家,您这

  • 文章中秋節話風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中秋节 传统文化 苏轼

    」顾名思义,祭日在晨,祭月在夕。八月十五日夜晚,在月亮东升时,举行祭月。桌案摆设于家院,陈列佳肴、美酒和果品,点燃红烛,焚烧纸箔,叩拜明月。宋代大诗人苏轼《中秋月》云:「暮云收尽溢淸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东坡与王安石政见不一,又因诗案受诬陷,谪眨无定,诗人对月伤怀,故有「明月明年何处看」感慨之叹。此诗并写幽静轻寒之中秋夜月景色。因为月亮属阴,古时祭月由妇人先拜,男人后拜。还有地区男人不拜月之俗,仅由妇人拜之,拜月完毕,全家人吃

  • 文章故鄉的掌故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期  作者:莊育民  出版时间:1969-05-15
    关键字: 蚬子桥 苏轼 天宁寺 痴和尙

    显子桥接近东城门的东水关,横在黄鳝滨上,现在的桥名是叫蚬子桥,据说是有一个故事的。宋代苏轼,号东坡,出知杭州时,道经吾邑、泊舟于黄鳝滨水侧阁下,翌日晨起,见妾侍与水阁上一位面如冠玉的书生,相对嫣然一笑。后东坡循址往访,乃一塾师,孙其姓,吿以来意,即将妾侍赠予之。当赠送时,坡知其妾已怀孕月余。因此,在逾年后,又道经故地,要求索子一见,孙氏夫妇,慨然允之,遂于该处会见,因此,后人名其桥为显子桥,桥南一巷名为观子巷,藉留纪念。观子巷一仍其名,而显子则易为蚬子矣

  • 文章蘇東坡在杭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12期  作者:邢錦棋  出版时间:1984-12-10
    关键字: 苏东坡 三苏 唐宋八大家 苏堤 人物传记 苏轼生平

    蘇東坡名軾,字子瞻,號東坡。宋仁宗景祐三年(一〇三六年)十二月出生於四川眉山。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〇一年)七月病故於常州,享年六十四歲。父蘇洵(明允),弟蘇轍(子由)三人之詩文爲人所贊賞,爲文壇奇才,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王安石稱爲唐宋八大古文學家。蘇東坡十八歲時(一〇五四年)與鄰村的王弗小姐結婚。她是一位好妻子,平時悉心照顧丈夫生活,處處幫助丈夫,就是有客人來訪,她也會躱在屛風後靜聽自己丈夫與訪客的談話。客人走後會提供一些建言,因此蘇東坡非...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