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罗贯中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怪異記實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21期  作者:黃恭石 出版时间:1973-10-01
    关键字: 怪异纪实 苏轼 罗贯中 林逋

    十一、苏东坡林和靖罗贯中各打手心松江亭林人萧诗,字中素,隐于木工,博学能诗,其警句中有「辽海呑边月,长城锁乱山,天不生仲尼,终古长黑夜。山寺落梅伤别易,天涯芳草寄愁难,等句,从学者甚众,淸诗话中王渔洋亦曾道及,笔者少年曾闻亭林父老宿学者,述其所梦韵事一则,迄今六十余年,尙留在脑海中,今朗奎兄适函催稿,特记之如后,以博我同鄕一览而深思焉。某年春,中素与友人游西湖,早出晩归,归即独挑灯执笔,作游记作诗词,不向同游者道一字,某夜早睡,梦至一处,大厦渠渠

  • 文章蕃薯攷拾遺

    来源期刊:《闽聲》 第42期  作者:胖三 出版时间:1970-12-30
    关键字: 蕃薯 坂芋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王应山鄕前辈,字懋宣,六籍,百家,靡所不探,著有「闽都纪」三十卷,淸:乾嘉时:里人何求撷十之其二三,以故鄕土语,纂成「闽都别记」;犹陈寿撰:「三国志」,罗贯中而广为「三国演义」,前者均官书,后者均裨史。相传里人何求,疑乃林光天先生之化名,「闽都别记」尾卷,附有林氏「榕语声律启蒙」,不然何以附此骥尾,光天穷经不仕,舌耕为活,生平淸苦,尝以番薯充饥,鄕人因称之为番薯粿先生而不名,此亦为文人末路,而与番薯结缘一段韵事。笔者髫龄时,少喜甜食,番薯略有偏嗜,然以病则

  • 文章罗贯中晚年——为何更姓化名隐居鹤壁许家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陳建增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罗贯中 归隐原因 作者观点

    据山西省社科院孟繁仁等学者考证,白话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全传》的作者罗贯中(山西清源人),晩年曾化名“许贯忠”隐居在鹤壁市郊许家沟。像罗贯中这样见多识广的大文学家为何会更姓化名隐居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揣见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许家沟远离封建统治者设置的外县治所,在里隐居便于躱避封建势力的政治迫害。青壮年时期的罗贯中曾一度投身于元末农民起义等,出晋入豫转战大江南北,并在朱元璋的敌手张士诚军中做了幕僚。由于在招安问题上与张氏发生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