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李因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鄉先賢 李卓吾的故居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7期  出版时间:1984-12-01
    关键字: 明代法家代表 同宗 宗祠 泉州李氏族谱

    李贽是明代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泉州人,公元一五二七年(明嘉靖六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生于泉州府晋江县县城南门,即现在泉州万寿路一五九号。李贽本姓林,他的先祖及本人,因种种原因改为姓李。根据宗祠称谓及族谱「凤池林宗谱」、「淸源林宗谱」所载,对李贽均有林同宗的说法。李贽原名林载贽,号卓吾,又称笃吾,因泉州别号温陵,故他自称温陵居士。后在河南共城(即辉县)任管敎育的小官时,因当地苏门山有百泉,他即景生情曰:「吾泉(州)而生,又(百)泉而官。」故自谓百泉

  • 文章记青城道人八百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0期  作者:蕭天石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青城道人 八百 天师洞 仙岩洞 青城山

    八百,佚其名,道号玄眞子,乃靑城山一云游道人,在道士中属潜修丹道一派。来去无定时,落迹无定所,惟以天师洞、上淸宫,及靑城后山之仙巖洞为住缘较多。在天师洞与仙巖洞均有丹房,惟仙巖洞之丹房,与其谓之为丹房,无宁称之为丹洞,较为恰当,以其系在仙巖洞内最后一洞之第九洞也。第五洞前,有一广阔寻丈有余之坦坪,天然光线自巖顶透入,巖壁石乳与石画,遍处皆有。第一洞即为炼初层丹法之地,次第而前,至第九洞,丹成方得出洞离山,云游四海。游山人士,多以前山为止,游后山者,百

  • 文章健廬隨筆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47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66-07-01
    关键字: 随笔 宗羲 石达开 赵尔丰 官员

    宗羲疏论建设台湾开县人宗羲,字禹亭,以道光二十七年成进士,历官至山西巡抚,所至祟法务实,著有政声。其于同治十三年疏论建设台湾,以重海防,颇具见地。原疏谓「查沿海各岛,大都土瘠产薄,惟台湾一岛,形势雄胜,与福州厦门相犄角,东南俯瞰噶囉巴吕宋,西南遥制越南暹罗缅甸新嘉坡,北遏日本之路,东阻泰西之往来,实为中国第一门户,此日人所垂涎也。且其地产蓄富,有山木可采以成舟航,有煤铁可开以资制造。其客民多漳泉潮嘉刚猛耐苦之人,足备水师之选。乘此倭事初定,番民感激国

  • 文章姑妄聽之姑妄言之潘葑鎭上兩奇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2期  作者:白雲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奇闻异事 民间传说 应祥

    小蛇蟠绕其旁。必先因即罢官归,郁郁而死。第二件奇事,该鎭有一旧绅名应祥,幼时,家甚贫苦,曾至鎭上灵官庙出家做小道士,但仍日夜勤读不辍,一天夜间,见有二鬼,从水中走出,一鬼很高兴的说,明天可得替身了,应祥听得心中很着急,次日黎明即起,赶到河边坐着,等候要救去做替身的人,等了好久,一无所遇,正要囘家,见一小船渡河,忽然一阵怪风突起,把船上一妇人的头巾吹入水中,妇人要去捞取,应祥大声呼叫不可不可!妇人便问为了什么?应祥就把听到二鬼所说的话吿诉她,妇人才得解救

  • 文章稼青隨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期  作者:伍受真  出版时间:1969-02-15
    关键字: 陈范 苏报主人 品花宝鉴 伯元 贵胄学堂

    演说讲稿,恒在此发表,崇论横议,震撼一世。……」亦见冯自由革命逸史。陈为常州籍,然邑人知之者殊不多,其著作流传于故鄕者亦少。遗稿目录计有映雪轩初稿、烟波吟舫诗存、东归行卷,九嶷云笈、卷帘集,题襟集、庚申集、残宵梵诵、夜梵集、息庵诗、沧波听雨集、梦楼续雨集、寄舫偶存、闲情香草诗、为谁存稿、蜕僧余稿、瓣心词残稿诸作。革命逸史谓存佚参半」。想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必有保存。品花宝鉴淸之季世,吾邑有大小说家二人一一一为伯元,名寳嘉,别号南亭亭长,撰

  • 文章常熟的美食及其由來(上)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期  作者:涵寰 出版时间:1990-08-01
    关键字: 常熟美食 叫化鸡 定胜糕 福山鲥鱼 饭粢糕

    谢恩,从此以后,鱼的子子孙孙,也就成了习惯,每年端午节前后,总忘不了完成主人的这一使命,由于它们年年按时来临,人们就把它们叫成了「鲥鱼」。㈣梅饭粢糕传说三国时代,孙权驻兵梅,其母笃信佛敎,乐善好施,深得梅百姓爱戴,一天孙母忽觉身体不适,滴水不沾,食欲全无,孙权延名医诊治,药石无效,病情日益加重,急如热锅蚂蚁,命部下贴出告示:谁能治好母后之病,赏良田万顷,黄金千两。翌日,来了一位云游僧人,撕下告示,声称他可治好太后之病,军士带僧人入帐,为太后诊断病情,僧人把了一下

  • 文章石锋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2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8-08-01
    关键字: 石锋 现代文学家 自流井区 《川中晨报》 回忆乡贤

    石锋,本名克绳,自贡市人。王、二姓,在该市均属大家。石锋的祖父慕尧,能诗能文,是先祖辅臣公的好友。记得先祖逝世,他的挽联云:「〇〇〇〇〇〇〇〇,问这番瓜浮沉,避暑与谁娱白首;赖有子偏能致富,是此老桑楡收获,夕阳可借近黄昏。」石锋的父亲晋修,长袖善舞,井灶生意不恶。我幼时侍先祖偶往李家,但从未见过石锋,他的年龄比我小得多,大槪我离开家鄕到外县就读时,他才不过几岁吧。我和石锋相见是在抗战末期,那时我应友人傅旦歌社长之约,囘到自流井主持「川中晨报」的笔政

  • 文章詩草二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尹方  出版时间:2003-09-01
    关键字: 七夕感悟 风土习俗 民间传说 士椿艺术瓷瓶收藏展 贺诗友人

    一、咏七夕中国情人节鹊驾银河一座桥,牛郞织女会今宵;投怀互诉分离怅,送抱相言欲火烧。月淡云遮欢乐态,星稀露盖喜羞娇;民间乞巧穿针女,玉匣掀开置线条!二、贺士椿鄕长艺术瓷瓶收藏展宏观文物界,艺品画廊开;倡导收藏展,提升意识该。椿公扬国粹,喜爱不凡才;享誉蓬仙岛,鄕亲祝贺哉!

  • 文章簡介康誴等鄕長登山郊遊活動「老」向山上行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7期  作者:鄭德峻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古稀老友登山 市郊名胜 每月轮流 冬潭濯足 五股观音山 建兴故居 五人行地

    中素食也是一绝。菜味鲜美,汤汁淸香。三大碗米饭下肚者大有人在,菜根香也。有在餐厅用餐者,佳肴罗列,美酒飘香,杯盘狼藉而后已。有返家用餐者,最为值得称道者有康誴、范启凤与熊钧亭三鄕长,家鄕名菜满布全桌,恍惚置身故鄕飞觥流觞,永难忘怀。后来参加登山郊游之张云林、廖永淸、杨明煊、谢金诸鄕长亦然。民国六十八年二月十八日,五人行作第一次登山郊游。地点为内湖金龙寺,实际上攀登至碧山岩原址,作者作东。是日,阳光煦和,淸风徐来,鸟瞰内湖,一片田园美景。民国七十年十月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