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朱熹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辛弃疾与陈亮“鹅湖之会”始末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1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8-05-01
    关键字: 辛弃疾 陈亮 鹅湖之会 朱熹 斩马盟誓

    提要:南宋淳熙十五年冬(一一八八)辛弃疾、陈亮鹅湖之会是中国文学史上、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朱熹失约,他们相聚十日,同游鹅湖、共饮飘泉、长歌相答、极论世事,为后世留下了光辉壮烈的词章。值得后世敬仰。今年是辛弃疾与陈亮“鹅湖之会”八百二十周年纪念,在八百二十周年前的今天陈亮到信州铅山访辛弃疾留住十日,谈论世事,同游鹅湖,共饮飘泉,约朱熹在铅山县紫溪的观音寺相会。淳熙二年(一一七五)朱熹、陆九渊在鹅湖相会论辨,各抒理学之见,在历史上成为美谈,时隔十三年后的淳

  • 文章陆九渊与朱熹鹅湖之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陆九渊 朱熹 鹅湖书院 治学讲学 历史趣闻

    座落在鹅湖山北麓盆地。这里风景秀丽、鸟语花香、声名早著、古老的传说至今还流传民间。唐代诗人王驾一首社日诗「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道出了鹅湖山下人们的恬静安逸富有快乐的田园生活。吕祖谦选中鹅湖寺这一古刹名胜风景点,作为邀约陆、朱两派哲学名家来此聚论,是不无道理的。南宋孝宗王朝面临着民族战事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各派哲学家为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安定,纷纷提出各自的学术观点。朱熹就是一个率先提出「存天理、去人欲」格物穷理

  • 文章朱熹与白鹿洞书院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1期  作者:胡一帆 出版时间:2008-05-01
    关键字: 白鹿洞书院 朱熹 白鹿洞学规

    书院之名始于唐,白鹿书院是宋初的四大书院之一,其他为石鼓、应天、岳麓,也有人加上嵩阳、茅山为六书院,因曾先后受朝廷褒奖:白鹿洞书院:在我们江西庐山麓,民国八十六年夏我同泰和县台办主任袁尚渭兄游完庐山后下山,特地购票进去参观,看到照片当年中共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去参观过。回台后很想写点游记,苦无资料,九十年十二月底赴台北市台湾商务印书馆,购置人人文库张正藩编著「教育论衡」上下册,有「中国之书院」、「书院沿革考」、「清代的书院」等有介绍白鹿洞书院及朱熹

  • 文章楊園先生 張履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9期  作者:徐家堤 出版时间:2003-09-10
    关键字: 张履祥 杨园先生 儒学 理学家 朱熹

    难能可贵了。在治学中,杨园善于思考取舍,博采众长,虽专研二程(程颢,程颐)和朱子(朱熹)学说,但学古不泥古。「甲申之后闭户潜修,三代以上折衷于孔孟;三代以下折衷于程朱」。常言:「圣贤用心要使天地间物物各得其所,学者须从此起念,方有成就」。又说:「为学自不欺,自亲长始」。因此,杨园「生平学问专务居教务理,躬行实践,力求以仁为本,修己为务,中庸为归」。生平不托空言,平居虽盛暑必衣冠危坐,或舟行百里不少歇,终于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其生平著作有《经正录》、《愿学记》、《读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