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区域历史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從鐵打高家溝起談高溝點點滴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徐憲惠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区域历史 人物回忆 乡野趣闻

    高家沟镇成于何年无地方志可考,惟民国卅三年四月间当时共军七天七夜攻破当地人称鬼窑和平军据点后,靠鬼窑据点百公尺左右非常完好的北庙被拆,在其大殿屋顶中间小瓮内,藏一简函,好事之人拿给笔者先父看(是当时唯一秀才),内容大意是奉钦命建于贞观某某年(年久不记),由此可见高沟成镇历史应在建庙之前。高沟圩形为八卦状,成后直对南门南大街时常走水(失火),不过总是烧的草房盖瓦房,据传当建圩之时,地理先生曾言气不破,若干年后,镇内将出一班帝王将相,圩成后由于南大街经常走水

  • 文章海屬文獻鱗爪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王公璵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诗歌 乡野趣闻 同乡交流 区域历史

    (一)陶雲汀題陶公祠名聯淸中葉名臣湖南陶文毅公澍(字雲汀)於兩江總督任內,曾兩遊雲臺。雲臺古名郁州,於晉時稱東海。以陶靖節先生飮酒詩有云:「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依陶文毅公考證,先生爲劉牢之參軍,劉曾大破孫恩部於郁州,是「直至東海隅」,謂當指雲臺。因於雲臺宿城村法起寺旁建靖節先生祠,門前植柳五株,環祠多植桃花,以該處四面環山,風景幽美,擬之爲桃花源也。文毅公所書祠堂之聯,頗爲人所傳誦,但多不能憶其全文:因錄於此,藉資參證。此間亦有南山,看雲歸欲夕,鳥...

  • 文章沭陽四月十二會之今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沭阳集会 区域历史 故乡风貌 社会问题

    沭陽四月十二會,爲傳統商業貿易會。因於農曆四月十二日逢會之通稱也。此會不知興自何年,無文字記載,故無法稽考。筆者曾走訪多位九十歲以上老人,皆曰:古已有之,莫其權輿也。根據現代歷史學家呂振羽先生之《中國通史》蛛絲馬跡文字中推求,清代乾隆朝堪稱盛世,社會穩定,手工業、農業甚爲發達,國民經濟有所發展。清政府爲鞏固其封建王朝之統治,則順應民情,提倡興辦貿易市場,進行物資交流、刺激和調動手工業者和農民之生產積極性。四月十二會,可能從乾隆年間興起,迄今已有二百年之久...

  • 文章吳朝棟與師亮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吳志團 張新洪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乡野趣闻 官绅斗争 区域历史 清代社会

    初上任的海州州官師亮采,爲了保證自己境內平安、仕途順達,和他的前任一樣,照例要拜訪地方上的晉紳好佬,該拜訪的都拜訪了,單單忘了龍王蕩大吳庄的名人吳朝棟,諸位若問吳朝棟此人是誰?他是清嘉慶年間享譽鄉里的生員,海州南鄉(今灌南張店)人,表字霖舟,此公激公好義,自幼勤奮好學、能言善辯。得知州官師亮采到任以來,倚仗父親、岳父在朝爲官,貪贓枉法,私通巨盜,致使海州百姓日不聊生,餓殍遍野,怨聲鼎沸。吳先生激於義憤,決心捨功名、棄生死也要治一治這樣的昏官。話說這天,師...

  • 文章游項里感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耿新亞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旅游观光 区域历史 诗歌 项羽

    一、拔山人傑今安在?故里遺槐伴夕陽;三載滅秦成霸業,一奸項伯繫興亡。鴻門失計留遺憾,垓下悲歌恨滿腔;亞父怒生韓信去,山河萬里屬劉邦。二、撥山氣概世無雙,旗繼陳吳廢始皇;吊譽五年封舊國,沽名一宴讓劉王。逆謀威武軍心散,哀曲情長垓下觴;大志未酬終自刎,留槐千載話淒涼。

  • 文章新縣大沙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張紅柱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大沙井 明末历史 区域文化

    新縣不獨向爲縣治、州治,且爲郡治,惜年代久遠無從查考。相傳舊縣沉塔山下,新縣即今新縣村地。—地方志如是說。的確,新縣三面環山,風光秀美,人傑地靈,有千年孝婦故事動感天地;有偷光鑿壁之匡衡故里;有太白觴月之太白澗;有呂母稱帝之馬欄,等等勝跡,不勝枚舉,今天我要講的是新縣大沙井的故事。明朝天啓年間,海州地區蝗旱,好幾年都沒有下雨,好多地方乾得裂了縫,到處打井求水,都不見效,地方老百姓逃的逃,散的散,病死的病死,所剩無幾的人都感朝不保夕。單說這新縣地方旱的更厲...

  • 文章記一件不大不小的故鄉掌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劉有銓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民国历史 区域文化 乡野趣闻 军阀割据

    海州文獻記述不少海州人事物的特立獨行,而故鄉—蒼梧北鄉,民初有一件不大不小震天動地的小掌故,原來故鄉雲台山區,劃分爲蒼梧南北兩鄉。北雲台屬北鄉。我的故鄉隔村後巷莊,就在中雲台與南雲台中間爲蒼梧北鄉之中心地帶。由於東南葦蕩營的不靖拉牛綁人案件層出不窮,於是地方建議成立保衛團於崇善寺內,公議請先二伯祖劉以樑爲團統。二伯祖爲一方鉅富,爲人慈祥,心地善良,遇有公益,從不後人,故爲一方人望。恰巧海州鎮守使白寶山有一結拜兄弟(天津扛大包工人),在鎮守公署候差,乃由白...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