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秋节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秋吃月餅的故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6期  作者:秋風  出版时间:1987-10-20
    关键字: 中秋节 月饼 民俗探源

    本月七日(阴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中秋节到了,各处的食品店、面包店都在门口挂出月饼上市的招牌,或在报纸上登出广吿,大事宣传招徕。台湾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今年的月饼,在一般范围较大的食品店里做得特别考究,一个三只蛋黄的小小月饼要卖新台币二、三百元,可是买的人还是不少。这话传到大陆上去,恐怕他们都不会相信。我们吃月饼的原因,据说有这么一段故事,实在含有反抗暴政,发扬民族革命的精神。元朝灭亡了宋朝,因为元朝不是汉族,虐待汉人,每一汉人家中,必须养一元

  • 文章中秋节谈家乡月饼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蔡愛仁 出版时间:1970-10-02
    关键字: 中秋节 嫦娥奔月 月饼 梅干 蜜酥 赏月会 毛尖

    今年的中秋节已经过了,还有什么好谈!不过农历的一年三节,春节则太冷,端午则太热,惟有中秋节在新秋之时,不冷不热;加以「嫦娥奔月」的神话以及用月饼传消息杀家鞑子的故事流传,不但是增加无数的画情诗意,而且富于历史性的启示。每年过这个所谓「秋节」的时候,如果天公作美,不要吹风下雨,把一轮皓月,淸光圆满,出现在天空中,眞令人有「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感,增加人生不少的囘忆。不过人生聚散无常,天上的晦明莫定,这种过中秋节的滋味,在只知吃月饼听故事的时期,不能长有,转瞬

  • 文章中秋节在阜宁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8期  作者:陳麗斯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中秋节 中秋月饼 供桌贡品

    中华习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就是男人不可祭拜月神,妇女不能恭送灶王爷上西天,为什么?可能是月亮是太阴之神,是阴性神祇,是女性们拜祭之神,男性属阳,阴阳有别,在气氛上显得不协调,男人豪迈潇洒的个性,与温柔婉约的女神,在风格上不调和,所以男人就不能拜月了。中秋节夜晩,玉兔东升,夜凉如水,家中少女妙妇,在深深庭院,桂花树畔,摆设茶几,一炉幽香,嬝嬝上升天际,几上几盏瓜果,一盘月饼,茗茶一杯,无市嚣喧哗,银河静静,美人如玉气如兰,是女性拜月最高境界

  • 文章中秋节话风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中秋节 传统文化 苏轼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以其居秋季三月之中,故名中秋,俗称「八月半」,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改以阳历秋分后之望日,最早九月九日,最迟十月七日为中秋节。然而民间仍以阴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中秋节之形成,约有两千多年之久,在民间影响之深远,流传之广,根深蒂固,岂能一纸公文即可改之。中秋节有拜月、赏月、吃月饼、吃糖饼、吃水果等风俗。拜月,即祭月也。中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之礼节制度。《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 文章两岸中秋节今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劉鳳桐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中秋节 两岸交往 传统文化

    在都市的丛林里,少有庭院旷地,很难得窥月娘面貌,故很少祭月拜月,最近流行至郊外或名胜地方赏月,又造成另一次交通拥挤与环境脏乱,像这样走样的中秋节,那有什么诗情画意可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富裕,休闲活动多样化,使得往日过中秋节那种浓郁的鄕情和浪漫的气息,也都在逐渐消失淡化,尤以故鄕过中秋节的情景,也已走进了历史,走入了记忆矣![1] 海州蒸煮焖烂食物,土语曰:呼。[2] 月光纸非一般冥纸,乃一大纸包,外绘月宫宫殿,内装铝箔元宝。[3] 兔子

  • 文章中秋憶故鄕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5期  作者:海晏  出版时间:1972-09-20
    关键字: 中秋节 回忆故乡 香斗 麦饼 供奉先人

    中秋节又到了,故鄕称中秋节和端阳是一年中间两个「人节」,因为这两个节日,既不要祭祖,又不要祀神,只要预备酒食,家人团聚,欢渡良辰佳节而已。故鄕不论大家小户,在中秋节朝上都吃糖芋头,对赏中秋吃夜饭的酒食,都很讲究,固定的小吃除月饼以外,大栗、白菓、菱,藕之类是少不掉的。普通人家的赏中秋晚饭,除几只冷盆以外,起码要凑成七样菜,名为「七簋」,考究人家除七簋外,还要加上热炒和汤,有两汤两炒,四汤四炒,随便增加。城里范围大的商店行号,还更考究。鄕下人家,在八月

  • 文章山東濰縣的「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李玉珍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潍县 中秋节 风土习俗 面点制作

    月是故鄕明,时届中秋佳节倍思亲,依稀记得儿时,每到中秋节时,母亲就大忙几天。我鄕特产大红枣,中秋节在北方是水果丰收季节,这八月上旬,家家户户都发面粉,做一种点心人名之为「月」,中秋夜供奉月婆婆之用,供后小孩子们每人双手捧着一个又白又甜,周围嵌着亮晶晶红枣儿的月,高声唱着,念月啦!念月啦!一斗麦子一个啦!来来往往成羣结队的玩着,耍着,那情景如今别来已卅年了。在宝岛吃遍了南北方的月饼,何不买斤枣子来做做我鄕的面点「月」,给孩子们换换口味。材料:高筋面粉一斤用

  • 文章走三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7期  作者:遜如  出版时间:1973-09-20
    关键字: 中秋节 走三桥 大市桥 凤光桥 三凤桥

    故鄕旧俗,每遇中秋佳节,晚饭后,一轮皓月当空,人们就邀集数位知己,一同去作「走三桥」之举。一路上谈笑风生,口中还嚼着新上市的良鄕栗子,以及白果,菱、藕之类,享尽夜游的乐趣。「走三桥」的典故为何?因笔者那时在家,尙系儿童时期,不明究竟,待略懂人事时,即行离鄕背井,外出流浪,迄今三十余年,未回家鄕,但忆起昔日情景,犹历历如在目前。笔者幼时,家居无锡城中西大街,每届中秋节傍晚时,见家家门口烧香斗,供菓品,拜月亮,眞是五花八门,争奇鬪胜。待晚饭后,即跟随大人

  • 文章新化鄕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10期  作者:樊化南 出版时间:1984-04-01
    关键字: 新化乡 地理位置 特产 芒种 西瓜 中秋节

    新化鄕是宿遷縣第一區之西鄕是也,所轄十一保,將近千戶,兩萬餘人口。此鄕形態是亞弧之狀況,東鄰新民鄕,南鄰三義鄕楊集鎭,西鄰蔡集鎭七堡鄕,北鄰支河鎭聯結黃河灘邊緣之際,位居其中。以農爲業,工商爲副,古樹茂林,翠蔭相接,祠堂廟宇,古色古香。鄕民敦厚樸實,樂觀和諧,守望相助,値得稱誦讚賞的。新化鄕是我的故鄕,我在新化鄕度過學生和靑少年時代,到處留有我遊蕩的足跡。對新化鄕有恨有愛,「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我知之最深。今天一別故鄕,已有卅餘年,當然我知道在共黨統...

  • 文章八十歲的兒時懷念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3期  作者:葉秀峯 出版时间:1981-10-10
    关键字: 龙舟 中秋节 风灯 宝塔 果品 供桌

    一三)风灯寳塔谈过划龙船,到了中秋,不由你不得不想到家鄕的节景。中秋是月圆时候,扬州占有明月全部月色的三分之二,景况之盛,可想而知。回忆童年情景,殊觉値得与今日的靑少年谈谈,也许你们不信那样噜苏,现在中年人也许不免健忘了,但当年事实谁也不能否认,此所谓思古之幽情也。而且当时的孩子们,在长辈指导下,确将中秋节很当一回大事的。中秋佳节,家家要摆供的。供的正中心是月宫与月里嫦娥,因为也要有八仙。考究的人家,要用两三张方桌接起来,当中是象徴月宫的纸扎建筑物,或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