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土习俗共返回3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鄕情瑣記(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2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风土习俗 迎亲 婚礼 人物回忆

    ·迎親方式迎親時男方去的客人不多,除介紹人和近親戚之外,尙有一班吹鼓手(樂隊之俗稱),另外有兩個提灯籠的男孩,和些抬桌箱的幫忙人員,其他的客人僅幾位點綴式的鄰居人,新郞倌在早些時亦不參加,到後來才把新郞倌列入必去之人,另有一個挑米麪斗的成年人,挑着兩個經過美化的大斗,一斗裝米,一斗裝麪。一行人等,在吹鼓手吹打領隊之下,浩浩蕩蕩的去到女方,經送帖程序之後,在媒人引導下進門,女方稍事餐點接待,將挑來的米麪斗各倒出一半,留下一半仍由來人挑回,但另備兩個米麪小碗...

  • 文章憶黃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朱良耕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黄县 故乡回忆 特产水果 风土习俗

    一、城南萊山前山區各村的水果黃縣城南萊山前山區,東西廿餘華里,南北十餘華里,約廿餘村,土地砂石居多,並爲梯田。民國初年,農民爲生活充裕,農家半數多植果樹,樹下種麥、穀(小黃米)、黃豆、綠豆等矮莖農作物。果樹種類最多者,當以朱家、王家、鄒家、郭家、楊家、西林家、李家溝七個村爲主。姜家溝、上下田家、敖子埠、史家庄子、七甲、陳家、東林家、郭家溝、圈楊家、脈落齋、大園、窪、馬家、蔣家、磨山遲家、戰家齋等村比較少。杏:花紅瓣白心,有麥黃杏,割麻前卽熟,準杏,大如鷄...

  • 文章閒話故鄕的年景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張亮明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故乡 过年 风土习俗 乡情乡音

    編者按:本文作者張亮明先生,字君年,山東黃縣人,現在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任敎。張先生喜愛書畫,尤以書法最爲擅場,經過四十年之不斷鑽硏,已自成一家。現積存書畫作品不下二、三百件,茲爲慶祝本刋創刋十週年,特寄下書法及國畫近作各兩件,謹此致謝!

  • 文章談除夕夜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張亮明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除夕夜 风土习俗 艺文选粹 乡音乡情

    一夜連雙歲 五更分二年。這是一付通俗的聯語,也是一付年除夕的寫景寫照。「除夕」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天夜晚,俗稱年尾夜,卽使小進月(二十九天)亦是如此稱呼,良以除夕日爲農業社會中彌足珍貴的日子,家人求食他鄕,不管路程多遠或任何理由都要兼程回家、和家人團聚,稱之曰「除夕團圓夜」。一過午夜十二時(子時),卽爲另一新年度的開始,故在除夕之夜,不論老少,皆通宵達旦而不眠,名曰:「守歲」,其意思是叫我們好好的守住珍惜它,不讓牠輕易的消逝而去。除夕的習俗,全國各地方雖有異...

  • 文章故鄕名產萊陽梨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戰慶輝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莱阳梨 故乡名产 风土习俗 乡音乡情

    一、序言來臺後已寫過兩篇有關萊陽梨的文章,第一次是來臺之初,每與新交寒喧,說到籍貫山東萊陽時,友人輒脫口而出;「萊陽梨,很有名啊」。那時初嚐國破家亡滋味,思鄕心切,感懷良多,因寫「故鄕風物話萊陽梨」,刋於民主憲政雜誌。第二次是六十六年九月,去南部考察;參觀省農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該所對各種水菓之試驗改良,頗爲成功,如水蜜桃、葡萄、大芒菓、廿世紀梨等,過去均爲高價進口貨,後均成價廉物美的普通水菓了,簡報後,所長說:『現正設法引進山東的「雅梨」,試種...

  • 文章福建省的山胞——畲民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9期  作者:阮北道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畲族 畲民 风土习俗 民族文化

    篮、钟四姓畲族或同姓畲民,结婚其妣称为亦民,因自称系公主及功臣之后,乃贵族,汉人为百姓,系平民,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职是之故,因其血统过于单纯,故比汉人愚蠢。㈥畲民对男女性交非常开放,女者除有夫之妇外,闺女及寡妇极为随便,故有「我哥已死三年,我嫂还添一个唐晡孙(姪男),眞是好风水。」的笑话流行,可见性自由之一斑。㈦畲民结婚多采入赘方式,其原因1需要人力帮助农作。2娶媳妇要花相当多的聘金,招赘则付出象征性的聘金即可。此外闺女招夫谓之招赘,寡妇招夫谓之

  • 文章憶兒時昆明年景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6期  作者:李淑英  出版时间:1996-12-25
    关键字: 昆明 年景 儿时回忆 风土习俗

    每逢年節倍思親。我一生遺憾的是:爲人子女,沒有對生我、育我的父母,盡一天做子女的責任。更不要說孝道。流落異鄕五十年。思親思得淚如汗;念鄕念得滿頭霜。雖已開放探親,但子欲養而親不在。返鄕已無家可歸,無親可探。一切都隨著時代的動亂,蒙上歷史慘酷的傷痕。時光飛逝,民國八十五年的最後一月,即將到來。在珍惜和期待中,憶起了六十年前故鄕—昆明—的年景。生活在農業社會的昆明人,生活習俗,仍沉浸在傳統優美文化中,過著安詳誠樸,與世無爭、自得其樂的生活。中國人重視過年,一...

  • 文章憶張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3期  作者:張元和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故乡概况 关帝庙 风土习俗 追忆故乡

    從村名上看,張村的人,應該是姓張的,但是這個村裏的人,姓張的卻很少,可以說全是姓弓的,我的外婆家就是張村人——姓弓。張村是崞縣離原平鎭不到十五里的一個村莊,有三百餘戶人家。村東有滹沱河,村西臨原平鎭,村南遙望鄰村的油簍山,村北是一片大平原。田地平坦,風景優美,村民和善秀麗淳樸。村外的東邊有小花泉,是村人弓小花家田邊的泉子,有三個碗大的泉口,村人就以弓小花的名字,叫該泉爲小花泉,泉水常年噴湧,滙成小河,可灌溉附近水田數十畝。張村出產稻米,可以說就是靠小花泉...

  • 文章河南尉氏蒸芹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至善  出版时间:1978-01-25
    关键字: 蒸芹菜 故乡文化 风土习俗 往事回忆

    入冬以來,蔬菜大跌,價廉而物美。芹菜在夏秋季節,每斤高達二十元以上,而且瘦小,吃起來又苦又澀。現在一斤僅要六七元,而且肥嫩可愛。平常人只知吃芹菜的莖,却不知芹菜葉也好吃。芹菜味甘性寒,能先伏熱,小兒暴熱,多吃芹菜還可降低血壓。在故鄕河南尉氏,一般人家吃芹菜時,有兩種吃法,其嫩莖拿來炒肉絲,豆腐絲,而其葉大都留着蒸着吃,就如同蒸野蔬,不如帶一些莖好吃。茲將蒸芹菜介紹於后:芹菜兩斤,先選些肥嫩者,炒着吃,餘者除將老葉、黃葉、老莖摘掉,以外均可蒸來吃。把芹菜切...

  • 文章還鄉探親瑣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劉德真 出版时间:1997-10-10
    关键字: 还乡探亲 风土习俗 乡音乡情 名胜古迹

    一、朝發夕至我這次還鄕探親算是第五次了,第一次是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八日至三十日,那是政府開放大陸探親第一次,個人獨自返鄕,算是探路之旅。第二次三月至四月,偕同內人楊漢芳返鄕淸明節掃墓,適値淸明時節紛紛雨,行動諸多不便,印象極深。因此第三和第四次乃選定秋高氣爽的重陽,也含有秋季掃墓的意義。那幾次還鄕,不受時間限制,旅程可自由安排,第一天由中正機場飛香港,在香港住一夜,如在香港買電視機或機車返鄕送親友,要到廣州提貨,由廣州坐船到梧州。如不購物,第二天早上由香港...

共37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