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随笔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乡江南之旅随笔(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48期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2007-02-20
    关键字: 江南之旅 秦淮小吃 太湖特产 旅途随笔

    當地地陪小張表示,南京以前有人稱之「石頭城」,其實造就了全中國最多也最優秀的石雕工匠,許多北京「紫京城」的雕刻絕大多數都是出自南京石雕老師傅的手藝,最近的無錫陵山大佛就是南京石雕工匠的佳作。南京的天氣—冬、夏均長(正好一冷一熱),颱風、地震極少。南京有五多:山多、水多、樹多(法國梧桐樹)、城多、石頭多!市區計程車人民幣九元起跳,一般稱司機都叫「師傅」!中午,一行十四人(含領隊、南京地陪、全程全陪)至南京「晚晴樓」秦淮小吃。「晚晴樓」是一座專營晚晴「八絕」...

  • 文章随笔数则(一)

    来源期刊:《浦東》 第82期  作者:孫鳴 出版时间:1995-12-10
    关键字: 随笔 中风 治疗过程 人物感怀

    我曾经答应「浦东」季刊写稿,但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我中风了,当然不能写文章,一直拖到今天。其实我还为好几个杂志写稿,笔债都还欠著,只有我自已编的月刊,未曾脱期,而且我每期还写四、五篇专栏呢,这是奇蹟,姑且不谈。今天日丽风和,我心情很好,想还还笔债,先从同乡会的文章写起,我先用「随笔数则」为题,我乃信笔而写,同乡也可随便看看,不必认真。中风本是重症,但我靠老天保佑,病发时巳在医院里,因此「危险度」较轻,二十四张脑切片检查的结果,只有两张照片,有疑似的问题,要

  • 文章亲情随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汪能和  出版时间:2004-09-01
    关键字: 深圳行 往事回忆 亲情随笔 人物抒怀

    ●深圳行時間過得眞快,九月二日離開新浦,一晃已有九天。到深圳第一印象是小兒媳廖桂蘭三日晚上爲了接我,居然在寶安汽車站整整等了三個小時,難能可貴。第二印象是小兒廣志有堅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眞是十年寒窗苦,六年磨一劍。第三印象是深圳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急驟猛增,二十年前僅廿萬人口的該地,如今已突破了六百萬,由於交通建設跟不上經濟發展,道路塞車情況嚴重,但可喜的是處處充滿生機與活力。第四印象是南北文化和價値觀的差異。深圳强調的是創造精神和團隊精神,特別是務實...

  • 文章探親歸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0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88-10-30
    关键字: 探亲随笔 抗战回忆 故乡风貌

    一、前言我是民國二十七年春天離開杞縣家鄕,當時我的姐姐景蓮淚流滿面的說:「離時容易,等你回來,似如星星望月吧?」算起來距今已有五十年餘!近四十年來,音訊隔絕,所聞知家鄕景況,父母親遇難情形,總有些惑疑!我年七十二,思念故鄕,懷念親恩,常於深夜夢中往事,哭淚驚醒而起,如今風木親恩,恨時光不能倒流,我未能盡孝於萬一,痛苦愧疚!心神不安!開放探親,一面設法投書聯繫,接獲回音,知景蓮姐姐已八十三歲,望我能回去一面。另一面托首途探親鄕友捎回訊息。不久探親鄕友歸來,...

  • 文章中原探親見聞摘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0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88-10-30
    关键字: 探亲随笔 洛阳见闻 历史文物

    睽違故鄕,歷時四十餘年,自從探親大道暢通之後,香港每週日有飛機直達洛陽。洛陽在每週二、四也有班機,直抵廣州。高山大海的地形障碍,均都不復存在,朝發夕至,人人稱便。吾於六月二十三日到西安,以兩天時間探親會友。深感人生短暫,長者已逝,幼者對面不相識,必須先談血緣關係,然後始能定位。親情似海,痛覺見面非易。西安古城,隨著歷史增進,現又面目全新,鼎固西北,氣壯山河。二十五日與胞弟會面後,即乘直達北京夜車,隴海鐵路穿山履險的場面,夜暗不能眼見。戰時砲聲闖關的驚險,...

  • 文章編餘閒話

    来源期刊:《浦東》 第61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90-06-15
    关键字: 杨乃藩 返乡探亲 随笔散文 投资考察

    本期的「浦東」眞可說得是內容豐富,有好多篇値得細讀深思的佳作,如楊乃藩理事長的「中共開發浦東之警惕」,在大陸熱溫度日高的今天,提出了發人深省的警語,這不是澆冷水,而是理性的省覺。楊理事長五月間曾偕夫人囘鄕探親,「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是其返台後所撰「感慨萬千大陸行」系列作品之一。以楊鄕長流暢的文筆,深刻的觀察,爲此感性之文,令人讀來眞有廻腸盪氣的感受。倪岱峯鄕長久歷戎行,曾長師部,以儒將風範,衞戍戰時首都—台北市。退伍後浸沉史學,執教於警校。「浦東三縣...

  • 文章闲居随笔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5期  作者:戴禮鈞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生活随笔 乡亲交流 翻译

    頭子未被摸走本人在軍職期間,每當輪到値勤任務時,警覺性特高,從不敢稍怠。記得有位萬上校輪當總値星官時,某天晚上睏覺之前未把房門關妥,以爲値星官室誰敢動歪腦筋,不料當晚小偸光臨,把他褲袋裏的錢包摸走,翌晨起床,發覺大事不妙,萬上校急忙跑去報吿那位阿拉寧波老鄕指揮官金少將,這位將軍當卽順口而出「你的頭子未被摸走,運氣,運氣。」在此我要順便提醒警衞弟兄當心你的鎗枝亦會被人奪走。事關個人與團體安全,千萬勿要大意。脱口而出某天我摻小孫女九如去菜場買西瓜,正當循小徑...

  • 文章中秋感怀随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張榮樓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中秋随笔 感怀散文 怀念故乡

    嫦娥奔月、玉兔捣米、吴刚伐桂;外国人会讥笑我们迷信,但我们仍然我行我素,我们也可以说他们不懂情调,不懂欣赏。海峡两岸隔绝了四十多年,虽然目前可以还鄕探亲,然而关山远隔,回去一趟谈何容易?纵然回去,江山未改,人事全非,许多亲人已经作古,阴阳各处,团也不圆了;甚至同辈兄弟亲友见面,也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叹。又是一个中秋佳节的来临,笔者是异鄕异客,感触仍如同过去四十多个中秋明月夜的心情,随笔写出不成章法的短文,藉以纾解胸怀于万一,或可一飨同样遭遇

  • 文章漫画广场 时事随笔3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3、4期  作者:彭漫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漫画 时事随笔 海峡两岸

  • 文章风木斋随笔忆 翰林苑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9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6-05-30
    关键字: 随笔 翰林苑 台北 文化水准 同乡会

    「翰林苑裝池」這塊招牌,曾經是台北並不多見的高文化水準的象徵,是擅作章草的張默君的手筆,而今已成陳跡。當年曾在此寄宿、飮啖、牌叙的許多同鄕,在民國四十、五十年代,曾把此處當作武進會館。歲月流逝,不僅早已風流雲散,而且多數已經作古,至今已很少有人提起「翰林苑」。我覺得「翰林苑」的時代背景,在同鄕間發揮的功能,在旅台同鄕史上有不可磨滅的一頁,應該給它留下一點文字紀錄。「翰林苑」大約創立于民國四十年以後,最早出資者爲顧可嘉、諸燦富,後來轉爲萬懷清、奚南薰、孔柱...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