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陶渊明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藝文詩壇)一官歸去來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2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94-04-03
    关键字: 吕佛庭 陶渊明 郑板桥 美术协会

    编者按:本篇原题名为「酸甜苦辣实录」,系作者吕佛庭乡长六月从政的感受,但观通篇之精神,极类陶渊明、郑板桥不为五斗米折腰之理念,因有此理念,始有此感受,吕老为自谦,乃把题目定位至感受阶层,我们为推崇吕老此一崇高理念,乃为更名「一官归去来」特加说明。在民国四十五年间,我写有一篇「美育眞谛」,曾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教育部长张其昀先生对这篇论文特别激赏,当即创设美育委员会,作为推展美育的专任机构。他兼任主任委员,聘师范学院教授虞君质先生任秘书,征聘我担任专任驻

  • 文章名山名宦祀名賢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1期  作者:夏鼎文 出版时间:1979-07-10
    关键字: 海州云台山 陶澍 陶渊明 名山名宦祀名贤 陶祠

    这一个七字标题,好像是一句七言诗,必须加以诠释,才能明白易晓,名山,是指的江苏海州云台山。名宦,是指的淸代道光朝两江总督长沙陶澍。名贤,是指的东晋淡于荣利,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大诗人浔阳陶渊明。就是说陶澍在任两江总督的时候,曾两登云台,在云台宿成山上法起寺左侧,为陶渊明建了一所祠堂,并且亲撰一篇云台山新建陶靖节先生祠堂记,刻石留念,原文如次:海州云台山,古都州,水经注云,东海朐县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靖节先生飮酒诗: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即其地也,先生

  • 文章江西人文史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蔡愛仁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历史人物 地理环境 徐孺子 陶侃 陶渊明 欧阳修

    的成就便可明白。尤其陆象山崛起于赣东、王阳明讲学于赣南,使陆、王学派,在江西更普遍而深入,这一时期的人物,可以说是江西黄金时代。与其说「人杰地灵」,不如说「学术明而人文盛」。其次,关于学术性而又合乎科学的著述,如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俱在丧乱之时写成,对学术界作巨大贡献。至于欧阳修的文,黄山谷的诗,姜白石的词,汤若士、蒋心余的曲,在文学史上也是杰出的,眞有如陶渊明与从弟敬远诗所谓:「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者。因此,将史籍所载,父老所传

  • 文章陶渊明的人品与复兴中华文化的关系(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熊邦彥 出版时间:1971-02-02
    关键字: 陶渊明 儒家传统 辞受 孟子 孔子 诗词作品

    陶渊明的辞受上篇是专论出处,本篇是专论辞受。出处是以禄位为对象而评其人品,辞受是以财物为对象而评其人品。二者皆为士子立身的大节,同为儒家传统的根本命脉。若再加深硏究,出处与辞受,外形虽异,实际有密切互相影响的作用。一个士大夫,他要想做到出处有道,一步不错,必须先从辞受做起,一毫不苟。两事的实质,都是归之于品格问题,脉络相通,连贯一起的。古今未有不讲求辞受的人,而能收获出处咸宜之效,史无此例。然则,辞受的定义,又是怎样的解说呢?「辞」「受」这两个字,是对立

  • 文章陶渊明的人品与复兴中华文化的关系(八)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熊邦彥 出版时间:1970-10-02
    关键字: 陶渊明 学术思想 儒家思想 道教 东晋 文学作品

    陶渊明时代的学术思想所称之为学术思想,是人类精神创造的结晶,具有历史性的,非可骤至。其次,学术思想,与当代的政治,是有最密切的关系。因此,吾人欲知渊明时代的学术思想为何?首先对晋代的政治背景,必须认淸,然后始能了解其时思想界变态之所由来。我国的学术思想,源头久远。到了春秋、战国之际,才勃然兴盛。因那时,封建制度破坏,平民皆有受高深教育的机会。在这种言论、思想自由的气氛中,百家竞秀,诸子争鸣,所以对学术前途,大放异彩。当时学说派别林立,其中最关重要的,而

  • 文章遊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4期  作者:胡愷 出版时间:2001-05-01
    关键字: 九江市 返乡探亲 风景游记 狮子洞 陶渊明纪念馆

    都昌二〇〇〇年,岁次庚辰,十一月(孟冬)初,我偕内子返九江探亲;舍姪婿龚平海与表弟张允骥,同邀游九江巿近郊沙河鎭附近的「狮子洞」、「陶渊明纪念馆」,和星子县属,卢山西南麓之「桃花源」与「天下第一泉」等名胜古蹟。归来后,追记所见闻,用作纪念。一、鬼斧神工的狮子洞月之四日,晨八时许,偕同龚、张二亲戚,携带家人,于甘棠湖畔的教育宾馆来车出发,沿公路南行,约一个多小时,到达狮子山,山势雄伟,状如狮子。洞则因山而名。洞在山下,低于平地十数公尺。导游领我们拾级而下

  • 文章陶渊明的人品与复兴中华文化的关系(五)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熊邦彥 出版时间:1970-06-02
    关键字: 陶渊明 梁启超 人物评价 历史资料 安贫乐道 诗词作品

    代愈远而弥彰。自公下世后,为公堂堂相继撰述者,有颜延之「陶征士■」、萧统「陶渊明传」及「晋书」「宋书」「南史本传」等书。但这些名著,对公人格的评价,皆囿于成说,前后相因,无一敢越雷池,另辟新径者。例如:「陶潜之集」创编于萧统。统本勤学敬贤,对陶公向慕之忱,已表露于他的序文中,其他各本,皆源于统。但统乃梁朝太子身份,为帝位继承人,他的立言,偏向鼓励淸节,尊重君权。地位使然,固不足怪。所以他作「渊明传」说:『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

  • 文章陶渊明的人品与复兴中华文化的关系(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熊邦彥 出版时间:1971-01-02
    关键字: 陶渊明 诗词作品 人品 中华文化 彭泽令 归去来兮辞

    疆园。』『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淸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白居易说:『吾闻浔阳郡,昔有陶征君。尝为彭泽令,在官才八旬。愀然忽不乐,挂印着公门。只吟归去来,头戴漉酒巾。归来五柳下,还以德养眞。人间荣与利,摆落如泥尘。』以上这些著名的大作家,在其诗句中,所谓「陶令」「彭泽」「陶彭泽」「彭泽令」等等,称道不一,用法各异。但是,他们的精神,都是深受陶渊明的影响,对公之崇拜和仰慕,俱至极点,则无不同也。二

  • 文章參加陶侃一七五〇周年誕辰紀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陶士君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陶姓家族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中国古代诗人第一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和新建陶公庙的经过,都昌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罗百奚、都昌政协原主席吴德春、都昌县人大原主任但俊华等均在大会上致词祝贺大会成功。我被邀请致词,我站起来讲:「我是从台湾赶来开会,我陶士君,原籍河南省宝丰县人,现改为平顶巿了,我参加过八年抗战,胜利后定居台湾,我幼年常听父亲告诉我们陶母和陶侃、陶渊明的光荣故事,我们过年春联都写「浔阳旧家」「五柳家风」我幼年都知道祖先的名字。我是第一次来到都昌县很高兴,这里风景幽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好地方。据说贵县选拔历史名人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