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追忆共返回1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懷念林輝鄕親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林琅  出版时间:2002-10-31
    关键字: 学长 林辉 追忆

    老學長(註)林輝先生於本(九十一)年五月二十日辭世,高壽九十歲,老鄉又少了一個。林輝(家名富泉)於民國二年六月二日出生於廣東省鎮平(蕉嶺)縣金沙鄉南山下塘背。自幼聰慧,曾在家鄉五全學校,新舖公學就讀,高中時考入廣州知用中學。廣州的知用中學,位於六榕寺花塔的西北,為廣州師範大學畢業生所創辦,由廣州知名的河南名士胡家捐贈的土地一千多坪建校,為當時廣州巿首屈一指的私立中學。校中老師,均以培育人才為職志,經常舉行作文比賽和學術演講。老師們多為飽學之士,譬如捐贈知...

  • 文章解甲歸田話當年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羅錫濤  出版时间:1988-03-31
    关键字: 台湾 生活 追忆

    再執干戈(續四卷一期)到差後卽著手整頓,不僅兵源沒有頭緖,幹部亦缺十之七八,乃分函邀約舊日袍澤,復經軍部委派,兩月後始粗具規模,旋一一四師撤銷,其官兵一律撥編本師,又稍微充實,並先後經浙江、江西、福建,而達廣東的潮安、汕頭,在遞次前進中,一面補充兵額,一面整訓,同時還須淸剿土共,這對訓練的進展,到是很有幫助,更可隨時施以機會敎育,以增加官兵的心得,在經過廣昌、寧都、瑞金時,**昔日盤據所留下的痕跡,不少百數十戶的村落,闃無人烟,荒草滅徑,斷垣殘壁者,到處都...

  • 文章鍾皎光先生行誼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1、2期  作者:追思籌委會  出版时间:1997-06-30
    关键字: 钟皎光 生平 追忆

    鍾皎光先生字高光,祖籍廣東梅縣,誕生於民國紀元前五年(一九〇七)農曆五月十九日。祖父紹昌公,祖母湯太夫人。紹昌公繼承先人基業,在原籍經商,頗多發揚。嗣以地方頻年戰亂,經營環境陡變,遂致家道中落。父親康鋆公乃赴南洋謀生,長二兩兄先後追隨前往。母親黃太夫人炳秀溫良恭儉,淑慎仁慈,留籍主持家務。先生以稟賦異於常人,獲許捨商就學,開始其以革新教育,科學報國之職志,六十年間,未稍間息。先生於民國二年秋始業啟蒙,入宏中小學。六年秋進入梅縣縣立高小。九年秋升讀廣東省立...

  • 文章景行行止追悼傅故同鄉立武先生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90期  作者:李發強  出版时间:1989-01-10
    关键字: 傅立武 人物追忆 悼念

    天道無常,人海多變。連年以來,我無時不爲一位人格完美,工作傑出的英年才俊—傅故同鄕立武先生,因腸癌不治,而倍感傷懷。立武先生是我縣棗陽前國大代表傅公寄遠(良居)鄕賢的哲嗣,大陸變色後,他爲報效國家,自香港投效空軍,成爲飛行勇將,退役後轉任華航,又成爲傑出的波音七四七正機師,在宗教領域中,他更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愛國愛鄕,自愛愛人,一生以誠律己,以恕待人,以和處事,以行成物,誠如先賢張九成所說:他是一位「知道者必不自矜,知義者必不好得,知德者必不沽名」的...

  • 文章我爲什麼從事竹刻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李佑增  出版时间:1987-10-31
    关键字: 竹刻 往事 追忆

    偸閒勤刻竹 漸老懶求名 但適心中意 渾忘世外情竹爲四君子之一。我們嘗讀詩經衞風「綠竹猗猗」之篇,便會想到它那高潔淸亮的志節,氣度和風格,不同凡響。職是之故,古今騷人墨客,頗多以竹自況。晉之「竹林七賢」,唐之「竹溪六逸」,他們都一致認同竹的高雅。更有以詩來頌竹者,晉代王徽之的「何可一日無此君」,宋代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等名句,皆充分說明他們愛竹、友竹、敬竹的莊重態度。至於以竹入畫者,尤其難以數計。最著名的,當推宋朝的文與可,他擅畫竹,維妙維肖。...

  • 文章介紹愚忠拙誠之典型人物——會計師謝醒醉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陳師尙  出版时间:1986-12-12
    关键字: 谢醒醉 会计师 往事 追忆

    同鄕謝醒醉已於本(七五)年六月一日自公營企業提前退休,趁經濟復甦來臨之前,及早設立會計師事務所,執行自由職業,爲我國社會及同鄕您從事工商百業者服務。謝君於民國四十三年三月卽經考試院考選部會計師檢覈考試及格,獲頒會計師考試及格證書,若易以他人早已辭卸公職,從事開業樹立相當規模之業績。廼謝兄以格於當時社會環境及經濟結構與時代背景,均非自由發展之時,仍黽勉從公以維生計,今玆時過境遷事異勢移且退休大限日益迫臨,乃乘機奮起以求自立繼續在時代洪流中隨波跟進不被淹沒,...

  • 文章我與約農幾次逃出生命的危險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曾寶蓀  出版时间:1989-01-31
    关键字: 曾宝荪 曾约农 逃难 往事 追忆

    我們湖南人有句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不敢說我們有福,但敢說我們幾次逃出了死亡的威脅,則是鐵的事實。在我只有半歲時的一個七月中旬,正是我家接「老客」——祖先——的中元時候;黃昏時我一人睡在床上,奶媽吃飯去了,不知是否風吹蚊帳而碰上油燈——幸好是老式燃淸油燈,若當時是煤油燈,那就不堪設想了—,而蚊帳也是老夏布做的,自燃力很小,然星星之火足可燎原的;因當時無大人在旁火慢慢地便燒了起來。等到我母親進房看到蚊帳已經著火,她老人家就大聲喊叫,一邊不顧一切...

  • 文章記王心帆與小明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宋廡翁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王心帆 小明星 追忆

    王心帆,原籍廣西,清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十月十八日生於廣州,一九九二年八月十六日中風入院,八月廿一日中風不治,卒於香港瑪麗醫院,享年九十七歲,王氏喜詩詞,愛曲藝,先在紅船班中撰寫提綱戲為業,因不慣漂泊的生涯,改報界,曾創辦「骨子報」、「思潮」、「一號」等報刊、雜誌。並曾一度主理廣州市永漢路「拱北茶樓」的歌壇,一九二六年,王氏初遇小明星,開始為她撰曲,抗戰期間,王氏一度來港任教,後定居香港,以筆耕為活,曾義助吳一嘯撰曲,並為已死的小明星作傳、連載於報上...

  • 文章三鳳嶺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王正益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往事 追忆

    抗戰勝利年(三十四年)冬季,由盤厔轉任職臨潼,長理檢察官業務。送客出潼關至閿帝鎭還鄕,見鄕客蜂擁出關,爭先恐後。而鄕鎭人如蟻聚,街道擁塞,所有客棧民房,家家人滿,極難尋得投宿處。街傍攤飯林立,粗茶淡飯客人爭食,房飯錢昂貴驚人。入夜店主人帶大車伕來兜攬生意,限一車十乘客,只帶隨身行裝,從閿帝鎭東行百里,再登隴海鐵路火車,每人索銀元十元,孩童收價一半。次晨送之登車,站在高崗上見絕塵而去。見此情況知道經過八年抗戰艱苦歲月,飢寒交迫,疾病纒身,幸而苟活性命於亂世...

  • 文章涂存先生的高風亮節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91期  作者:陳思漢 出版时间:1989-04-10
    关键字: 涂存 高风亮节 人物追忆

    涂先生存,譜名詩棟,小字天熹,民國九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於湖北京山涂家樓,父以傑,母陳考秀。涂氏在該地原爲望族,因迭遭變故,家道中落,在一歲之後,即就外家,由外祖母撫育成人,故涂君幼年時雖有外祖母呵護備至,但缺乏父母天倫之樂,亦人生一大憾事。旣長,從名師陳福常、劉裕明,張良兆諸先生遊,苦讀詩書,窮硏經史,其國學修養即植基於此。由於出身農村社會,個性直爽,不尙虛浮,勤奮節儉,無仍何不良嗜好,爲一誠樸無華之謙謙君子,終生不渝。涂君外家,地處天、京、潛三縣邊陲,...

共134条记录 1/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