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谚语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乡谚拾零

    来源期刊:《浦東》 第31期  作者:沈步洲 出版时间:1983-01-15
    关键字: 故乡谚语 方言 谚语拾零

    1、种来早不荒,起来早不忙,早起三晓当一工。 (勤奋)2、儿子做官归,不如丈夫讨饭归。 (亲热)3、日里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惊心。 (心安理得)4、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飮水思源)5、千错万错来人不错。 (原谅别人)6、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 (集思广益)7、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羽成舟。 (储蓄)8、酒肉弟兄多多,落难之中半个无。 (交友宜愼)9、爷有娘有不如自有。 (自力根生)10、看人挑担不吃力,自上肩头嘴要歪。 (别看人不起)11、开了

  • 文章家乡的谚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6期  作者:李峰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家乡话 谚语 瑞安

    一九八九年(民国七十八年)我回乡探亲,家里人很诧异我还能讲精准的家乡话,他们应政府的规定要改说普通话,几乎忘了家乡话,我说我内人也是瑞安人,所以在家里都说家乡话,孩子们只听得懂却不会讲,家乡话有些谚语很传神,不知家乡人是否还记得,所以想写出来以为留念:第三本铁公鸡:铁公鸡是清朝打太平天国的故事,第三本是两人对打,但平剧里武打演员有限,不可能都是清兵与长毛(太平天国兵)拼斗,只好大家都脱了上衣,让观众分不清谁是清兵谁是长毛?于是单刀对单刀,双剑对双剑,刀剑

  • 文章闲话家乡谚语

    来源期刊:《浦東》 第30期  作者:顧振民 出版时间:1982-10-15
    关键字: 地方性谚语 教育谚语 通俗流行语

    整个中国,都有各种地方性谚语谚语大多是属于补敎育不足,将文人格言改换通俗语流行于地方,仔细按语推考,其含意包罗万象,有社会敎育性的,也有家庭敎育性的,所以对地方民族性格,影响很深,姑且将吾故鄕部份谚语,据数则写出来大家推讨,不无趣味也。玆为时代进步,政治变迁,部份谚语,变益为害,大有修正之必要,如「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宁可独偸一只鸡,不要合偸一只牛,一个和尙挑水喝,二个和尙扛水喝,三个和尙水也没有喝,先得先着实,(乃是嘱人自私抢先利己)痴子望天坍

  • 文章故乡谚语百则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田歲成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故乡谚语 地方话 举例

    我是五台县田家岗村人,年青时在家鄕听了不少谚语,现在虽然老了,仍能记的一点。把它逐条写出来,供同鄕回味,有错误的地方,请更正。有遗漏的地方,请补上。又恐第二代的同鄕看不懂,有的地方稍加解释。一、不听老人的话,手背朝了下。意指年青人不听老人的教诲,将来会当乞丐。二、紧走不及牢拴绑。——急着骑牲口出门,不如先把缰绳拴绑好,免的走到半路出了问题,耽误时间。三、油瓶跌倒,也怕扶一扶。——形容人之懒惰。四、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五、不是做醋的老人。——形容不用外行人

  • 文章沭阳谚语汇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6卷 1~4  作者:徐公超  出版时间:2014-12-01
    关键字: 谚语 乡音乡情 往事回忆

    少小离家,对于家鄕沭阳的一切,多已模糊淡忘。唯独谚语却记得特多。举凡食衣住行、人情世故、季节气候、养生送死、为人处事,可谓应有尽有,无所不包,但究竟如何?读了便知:△饱带干粮晴带伞,六月炎天准备寒。△猫过清明狗过夏,人过芒种说大话!△一娘生九等。△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二八月,乱穿衣。△二八月,看巧云。△大旱不过五月(农历)十三。△张家长,李家短,人家事情我不管。△晴冬(至)烂年。△小老(鼠)拖扇柄,大头还在后面。△看人吃豆腐—牙快!△马上不知马下苦

  • 文章《沭阳谚语汇览》续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7~38卷 1~4  作者:徐公超 孔繁秀  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字: 谚语 儿时回忆 学者观点 乡音乡情

    战事发生,遂避难乡下。所以我的童年,全是在乡下过的。所记谚语,全出自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夫农妇之口,也就是说,绝大部分,都是属于「农谚」。至于流行于都市的谚语,则付之阙如。但愿有乡亲前辈,能不吝补足这方面的缺失。同时,我更期盼其他县市的朋友,也能将流行于他们当地的谚语,书写出来。让所有读者,可以相互观摩比较,应当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最后要一提的:孔繁秀乡长,是孔夫子的后裔,为人热心,中文造诣精深,字尤其写得漂亮,期盼在下期的「文献」上,能读到他的大作。

  • 文章說湖南風土諺(上)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湖南 风土谚语 沈从文 《一法通》 谚语释义

    本文原刋六十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国语日报,「书和人」三七七期。今略有增订,转载「湖南文献」。请马璧兄,先函谢「书和人」主编东海大学王天昌敎授。咱们「湖南湖北是一家」,至盼三湘人士于此篇多多指敎。嚼味、怀思之余,必然深有引发,定可续写些鄕土谚语并相关的故事传说,以实「湖南文献」。大家想早已体认到,风土谚语所包含的哲理、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礼俗、语言、艺文、人物、地理、自然等各学科的义理与情趣,太深厚,太深厚!否则,咱怎会迷爱这门学问半个世纪,而兴致愈来愈浓

  • 文章故鄉地理風光杏桃梨棗瓜菓憶(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1期  作者:馬濤 出版时间:1983-11-30
    关键字: 瓜果 枣子 果树 食疗 谚语

    這位陸總(地方人高稱,凡兵皆總)老弟,偏要一手給俺買光,看病救人要緊,俺又整(當地語音)?可以原價賣他川棗,每斤一百二十元賤賣,他又嫌川棗有皮無肉,因產地連年大旱,京棗奇缺,每粒四十元,仍爲三年前原價,爲了配方,不能全盤售賣,不倣送兩粒給老總品嚐,他就以言語誤會,攝著俺這點不是,大動肝火!筆者凑前規勸:以軍民合作大前提爲重,指桑罵槐,有失軍風大雅,始悻悻而去。主人窄見筆者,奇裝異服(船帽紅皮茄克),胸章、手槍,全身披掛得啲叮啷!年少氣昻,在尶尬難堪之際,...

  • 文章由溫州話成語説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5期  作者:邱子靜 出版时间:1981-05-06
    关键字: 温州民俗 地方谚语 温州话

    試列溫州話成語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我和妻帶着三兒三女來臺灣,到現在已是三十一個年頭,兒女們都已成家立業,而且有了一打的孫兒女了。每當週末或節日,他們囘到老家來,兒女同我說溫州話,孫輩只有在旁楞着的分。有時我話中帶些溫州話成語,兒輩也要問這問那。妻說,你現在退休了,可以把溫州話成語,用文字寫出來,也好讓年輕一代溫州人了解。我說,好,你幫我一起想吧。我同妻就記憶所及,試把溫州話獨有的成語彙列出來,並略加解釋。沒想到的一定還很多,或解釋欠妥的,請溫州鄕長先生多...

  • 文章连云港谚语拾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7~38卷 1~4  作者:許占昶  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字: 乡音乡情 连云港谚语 往事回忆

    我收到了(总第一四〇—第一四三号)的《海州文献》,拜读了徐公超先生作的《沭阳谚语汇览》一文,颇受启发,不免也想起了连云港地区的一些谚语,抄录如下,供好者一览。△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有云就有雨,无云就无雨)。△张口(青蛙喊叫)风(刮风)背口(青蛙不吱声)雨(下雨)。△早上乌云斗,晌面晒死狗。△南云向北返,三天不顶晚。(下雨)△一雾三场雨。△大瓦(大云朵)风(刮风),小瓦(小云朵)雨(下雨)。△长到夏至短到冬(冬至)。△早穿棉晚穿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