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惠山靑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期  作者:石田  出版时间:1971-04-20
    关键字: 靑蚕豆 惠山馆子 名菜

    豆原是一种很普通的食物,台湾因地处亚热带,一年四季都有,价钱也很便宜,故鄕的靑豆,也很普通,可是故鄕惠山的靑豆,价値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故鄕普通靑豆上巿时期,要在交了小满节以后,鄕间种得很多,价钱也很普通,惟有故鄕惠山的靑豆,价钱比一般鱼肉都贵,有时竟同鱼翥海参差不多,因为惠山土质的关系,靑豆一到农历三月,谷雨以前,就已成熟,要比普通的早熟一个月,而且质地也不同,颜色碧绿,有一股淸香气味,吃在嘴里,又鲜又嫰,色香味三者俱佳,本地人除特殊阶级外

  • 文章人工改导使平面吐丝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5期  作者:丁仲涵  出版时间:1991-11-20
    关键字: 平面吐丝 全国杰出青年 养蚕

    丁园园丁 丁仲涵舍间世代务农,对养列为副业之一,之结茧,出自天然,百年来并无变迁,近年都以人工改导,不能结茧,而改为平面吐丝,可谓巧夺天工,兹抄录报载记事片段,以飨读者,天下文章一大抄,幸勿见笑。好在本刋并无稿费,可免赚取酬金之讥。囘溯养结茧过程,最古老之工具,系将稻草去壳存芯,整把在腰间捆扎,上下端散开成帚状,俗称山帚(文言称簇)专供饱食桑叶之儿,准备上山吐丝作茧,嗣后有人发明以硬纸版制成小方格如蜂窠状,以代山帚,每格仅容一,使各自安心吐丝

  • 文章勤耕耘是收穫的不二法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3期  作者:本會名譽理事長陸潤康鄉長 珊瑋  出版时间:1997-07-20
    关键字: 耕耘 务实 种田 养蚕 同乡会

    際此炎炎夏日、鳳凰花開的季節,正是莘莘學子們踏出校門步入社會的時刻,也是生命中重要的轉捩點。如何在浩瀚的職場中掌握契機,最需要的就是歷練豐富的鄉長們,將他們數十年來寶貴的人生經驗,傳薪給青年人。本鄉訊青年園地版有幸承蒙本會名譽理事長陸潤康先生同意並關愛,將幼年時在家鄉的點點滴滴、娓娓道來。「世事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相信對心情焦躁的青年人,有若醍醐灌頂,對未來的生涯規劃,助益很大。

  • 文章憶揚州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26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67-04-1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故乡风貌 养蚕

    鄕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又揷秧」,由于养与种地,成为农业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事业,自嫘祖敎民养,「黄帝尧舜垂裳而天下治」,使我国成为衣冠文物之邦。特别在江淮区域,男耕女织,历千百年而不衰。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扬州城鄕,对于养事业,仍很兴盛,每到春季从养到抽丝,眞是忙无闲人。囘忆我在童年时代,居住扬州西门螃蟹巷,在住宅前的院中,种有七、八株碗粗的湖桑树,每年春季,绿叶成阴。叶厚而肥,桑椹累累,引来乌雀争食,满园喧噪,别有情趣。可是每到三、四月养

  • 文章成都開春後的花會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3期  作者:郭嗣汾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成都 花会 青羊宫 二仙庵

    两段记载,较之唐代的长安,「三月三日天气淸,长安水边多丽人。」「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不道是看花囘。」的情调;扬州画舫歌楼、十里珠帘、灯楼歌舞,波花鬓影的风光;眞可称是鼎足而三了。二成都的花会,如果从历史上追溯起来,可称为最悠久的一个会集了。花会的前身,是由「市」与「花市」蜕化而来。成都在西南各省中,开发很早,古为蜀山氏之国。秦惠王采司马错之建议,「五丁辟路」取得四川后,遣张仪筑成都城,初建大城,次年又建少城。后来西汉的公孙述、三国时代的刘璋、刘备,先后建都于

  • 文章實業家薛壽萱先生(1900——1972)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1期  出版时间:1996-07-20
    关键字: 薛寿萱 永泰丝厂 蚕丝业 三葫芦 丝茧大王

    薛寿萱,名学濂,以字行,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1990年1月15日)生,无锡城内前西溪人。薛南溟第三子。早年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民国10年(1921年)赴美国入意里诺思州立大学学铁路管理和经济管理。民国14年毕业回国。民国15年,薛南溟将永泰丝厂由沪迁锡,薛寿萱始任永泰、锦记等丝厂协理。是年冬赴日本考察丝业。民国17年,又赴美国参加万国生丝质量检验标准会议。回国途中,再次考察日本的丝事业。民国18年,他聘用邹景衡、薛祖康等一批学成回国的技术

  • 文章琐谈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0期  作者:丁仲涵  出版时间:1987-04-20
    关键字: 养蚕经验 农家产业 养育技术

    丁园园丁丁仲涵吾邑——无锡——山明水秀、物产丰饶,号称鱼米之鄕,而养一项,亦为农家每年大宗收入之一,赖以维持补助一家全年生计,故每家大都养,或多或少,视其自种桑树之多少以及场地,工具之是否足够,人力之是否完备而定,每年以春为主,亦有养夏及秋(俗称桂花)者,近年来亦甚多以字简写作「」,分析之为天虫二字,天生丽质,娇小柔弱,终身仅以桑叶裹腹,在短短三四十天内,度其一生,吐丝万丈,囘馈人类,实为造物奇蹟,娟娟此豸,益虫也。其养育之法,为一种学问

  • 文章故鄕雜憶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2期  作者:任湘蓉  出版时间:1973-04-20
    关键字: 故乡主妇 敲瓜子肉 养蚕 螺狮 香粳米

    筐,拿回家去做菜肴,鲜美无比。四月底五月初,养上簇,采茧抽丝过后,把茧売裏的蛹,俗称「蛾子」,洗净晒干放在油锅裏一炒,加些淸盐葱椒,很是好吃,它含有极多荷尔蒙,营养成分很高,可是看起来一只只的虫蛹,好像很脏,而且可怕,因此吃它的人不多,大家都把它弃置田中,作为肥料,甚是可惜。网船上在河裏挟出来的螺蛳,颜色粒粒碧靑,约两个铜元一升,洗净后,同咸菜水烹煮,用针把它的肉挑出吃,其味鲜美无比。又有一种长形的叫「海蛳」,把它的屁股尖剪去,放在淸水中煮熟,拌以酱

  • 文章武進掌故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0期  作者:金光宇  出版时间:1974-07-15
    关键字: 武进掌故 亦文亦武 邹雨生 蚕桑事业 邹孝子

    靑钱数枚置右掌,屈中指一一弹出,嵌入木柱。见者瞠目结舌,又谦谓此道久疏,功力不及前时三分之二。民国十六年,重脩县志,聘先生为旧鸣凤鄕监修。有明代本鄕大富户吴姓墓穴,在笔者居处附近,邀同查勘,于此益见先生遇事认眞之一斑。桑杂谈读「鄕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又揷田」诗句,一幅活泼泼地江南农忙景象,宛在目前。夷考全国桑事业,允推太潮沿岸区域,最称发达。本邑地理密迩,亦相继扩展。桑分野桑,家桑(湖桑),有本种,洋种(改良种)。桑树墙下岸边,皆可培植。性切忌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