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粤剧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参加欧洲粤剧节随记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28期  作者:鄺少眞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欧洲粤剧 欧洲粤剧研究会 台湾粤剧访问团 粤剧表演 开幕仪式

    欧洲大陆曾是中国地方传统戏剧的沙漠,但从一九九四年起,经过旅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瑞士的热心粤剧人士同心协力下,组织了跨国性的「欧洲粤剧研究会联合总会」,这片中国戏剧荒漠的欧洲大陆,在今天终于开出了多姿多采的花朵。多年来,原来由欧洲各分会轮流主办的一年一度联合大汇演,从当年的因陋就简而至今日的有模有样,甚至到后来参演单位广及中国大陆广州、澳州、香港、新加坡、台湾、欧洲大汇演已升格成欧洲粤剧节。去年承总会长彭溢威先生不弃,我应邀去巴黎以红楼梦之

  • 文章曲终情不散——忆湛江粤剧团来台公演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1期  作者:梁中英  出版时间:2001-01-31
    关键字: 粤剧 湛江小孔雀粤剧团 台湾公演

    从小观赏粤剧广东的粤剧在中国传统的地方戏曲中位阶颇高,由于沿海居民敢于创新,很早就引进一些西洋乐器,配合我们的国乐同台演奏,发挥中西交流的最佳效果。剧目的取材除了流传于所有中国戏曲中的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之外,更由一批具文学修养又富有使命感的编剧家,精心创造出一出出的新戏,忠孝节义的主旨不变,却更讲求节奏紧凑,情理之中发展出意料之外的剧情,使观众感受高潮,绝无冷场。粤剧的唱词优美,内中不乏可供玩味的佳句,但插科打诨,却又十分乡土浅白,真正达到雅俗共赏

  • 文章深圳行有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鄺少真  出版时间:1995-03-30
    关键字: 探班粤剧团 重视文化 参观世界之窗

    本土化』的定义是『粗俗』。我去深圳主要目的:㈠是代表台北凯旋业余粤剧团『探班』,访问深圳市粤剧团。㈡是一游闻名已久的『世界之窗』及『锦绣中华』迷你城。我花了二天时间,全程用脚(不乘坐游乐区内任何有轮子的交通设备),几乎走遍了西丽湖野生动物园(面积一百多万平方米),锦绣中华微缩景园(约四百五十亩)。世界之窗(四十八万平方米)以及中国民俗文化村(二十万平方米),除了野生动物园,三个观光园区均座落在同一条的深南大道上,彼此相邻,可以买一票而走遍三园。这种一票游三园

  • 文章粤剧名曲大家听」后语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鄺少眞  出版时间:2004-07-31
    关键字:粤剧名曲大家听》 演唱晚会 筹办动机

    去(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晚,在台北巿中华路国军文艺活动中心,举行了一场台湾省第一次以卡乐屋企演唱中国传统曲艺晚会—「粤剧名曲大家听」。是晚千余观众济济一堂,耳朵聆听着粤剧名曲,目不转睛地注视著舞台上演唱者和舞台两边大烛幕上的粤剧唱词,甚至也有人以微弱的声音随着和唱,历时近两小时的演唱晚会,观众几乎都是终场才舍得离席。作为一个全程筹划这个全省首次以卡乐屋企演唱中国传统曲艺晚会的推动者,那一晚我分享了台上演唱者获得多次掌声的荣耀,也卸下了晚会成败的负担

  • 文章故鄉情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7期  作者:石碧清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粤剧 故乡情 人物事迹 军旅往事

    本文作者爲本會十四屆常務監事,亦爲本屆之顧問,對同鄉會之事務非常熱心,常捐献音樂卡帶、錄像帶、書籍等物品,且已留言給本會;約定往生後要捐一百萬元給本會,做爲獎學基金,其義行足爲鄉親之楷模。

  • 文章錦繡曲藝團成立三週年盛大公演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李文慶  出版时间:2006-04-30
    关键字: 锦绣曲艺团 三周年 粤剧 公演 苏洁贤

    三年前,一群粤剧发烧友,在团长朱伟彬、名誉团长梁中英、锦绣之友联谊会会长刘强(冠余)、总策划邝少眞、当家花旦沙菲、花旦林玉琼等多位的登高一呼之下,得到粤剧票友的热烈响应,筹组成立锦绣曲艺团。并在台北巿西门町闹区的金狮楼租下一单位,同时购置设备,作为提供爱好粤曲粤剧者一个练唱、练演的场所。他们不仅在台湾公演,也到中国大陆等地演出。在大伙默默努力耕耘之下,打响了锦绣曲艺团的名号。广东大戏素为粤人钟爱(注:粉墨登场(左起)邝少眞、朱伟彬、梁中英、黄伟、沙菲(方

  • 文章广西粤剧流行往事——中国戏剧成长之源流、粤剧在桂流行盛况、个人涉猎音乐戏剧的追忆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梁宗鯤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中国传统戏剧 元明戏剧成就 京剧溯源 广西粤剧盛行 粤剧泰斗 梅兰芳

    趋于调和融合,而且更有所创新,使得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到了淸代乾隆年间,遂有「梆子」与「皮黄」两大声腔剧种的产生,淸代的戏曲作品,以洪升的「长生殿」与孔尙伍的「桃花扇」最为著名。皮黄唱腔乃由西皮(西腔)与二黄(湖广调)两种唱腔混合而成,为近代中国戏曲歌唱艺术之主流。由此主流演变分化,分途发展,乃产生中国近代多种地方戏剧。京剧与粤剧之溯源及其成立二黄腔发源于湖北黄陂及黄冈二地,故名「二黄」,乃系经由昆山腔与弋阳腔调和融合变化创新而成。为构成汉剧的基本腔调

  • 文章湖光秋色健步行——秋遊湛江湖光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4期  作者:梁中英  出版时间:2005-10-31
    关键字: 湖光岩风景区 环湖公路 小孔雀粤剧团 人物回忆

    认养的兴趣。车子停下来选树,愿意跟进的还有我的江汉君义兄、陆尙基和张学宗两位表兄。我们选中的是高山榕道旁四棵枝干挺直的桃花心木,以「台湾高雷乡亲」的名义挂上我们的名牌。从此,我们的爱乡深情将随着桃花心木的根壮叶茂,长久萦绕在湖光岩畔。二〇〇四年深秋,和我一起回故乡唱粤曲的乡亲陆续返台,剩我一人独居湛江迎宾馆。我之所以留下,是对湛江的一些人和事物,萌生了浓浓的眷恋,不愿离去。我留居湛江的最后三天,汉君哥从茂名下来陪我,原计划连看三晩小孔雀粤剧团的演出,那是

  • 文章南國红豆發新枝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2期  作者:恭甫  出版时间:2005-04-30
    关键字: 明城镇文化广场 《唐明皇与杨贵妃》 《狸猫换太子》 粤剧 “瓊花艺术节”

    澳州 恭甫偕老伴回乡特大丰收,耳濡目染故土巨变,展现新面貌。某日,金葵子科技有限公司附近,高明区明城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粤剧晚会,假座明城鎭文化广场举行。由广东粤剧院一团演出大型粤剧《唐明皇与杨贵妃》,演员有丁凡、麦玉清两位国家一级受奖演员领衔。该团甫从美国、加拿大演出归来,获得北美华侨同胞热烈欢迎。记得十多年前,布衣在广州文化公园观摩丁凡、麦玉清等青年演员献艺,今天成熟了,鼎鼎大名老倌,与当年薛、马、桂三派或建国初期吕玉郎、罗家宝、罗品超、何非凡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