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竹刻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为什么从事竹刻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李佑增  出版时间:1987-10-31
    关键字: 竹刻 往事 追忆

    値的,有意义的字和画,只要是我中意的,便将它临慕刻下。例如美国漫画家劳瑞为表现我们中国人精神所作的「李表哥」漫画像,也上了我的竹雕。我的竹刻,以书法种类而言,已集有楷、行、草、隶、篆、钟鼎、瘦金、甲骨、金文等各种文体。以长度而言,要算联刻,其竹材最长为一八〇公分,联刻字数最多为单边的十五字:筒刻有国父、先总统蒋公遗像、国父楷书「大同篇」一〇六字、宋范仲淹楷书「道服赞」一〇二字,唐怀素草书八十五字;除悲鸿画马、八大山人等四君子「梅」、「兰」、「菊」、「竹」等

  • 文章父子竹刻家——徐素白·徐秉方徐秉方竹刻艺术展览在港举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01期  作者:吳玉良  出版时间:1993-11-10
    关键字: 徐素白 徐秉方 竹刻 展览 雕刻

    徐素白(一九〇八—一九七五),字根泉,号晓钟,武进鸣凰鄕港东村人。家境贫困,十五岁去上海学雕刻技艺,刻苦钻硏,掌握了多种刻法,尤精于『留青竹刻』。留青竹刻产生于唐代,是竹刻艺术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即利用竹子表面的竹青雕刻出艺术形象,将空白处竹青铲去露出的肌层竹为画面底色。因雕出具体物象的竹青留着,故称留青。也称皮雕。他的作品继承明、清知名作刻家长处,而又不拘成法,敢于独创,具有特殊风格。所擅长的留青刻法,能表现出各种物态,形像既有立体感,又能体现中国画构图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