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童年往事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秋的懷想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8期  作者:梁力平 出版时间:2002-10-10
    关键字: 思故乡 广西平南 童年往事

    短短几句,首句都以"摩多"二字起头,中间四句歌词由对唱者临时随机自编唱出,歌词有责难,诘辩、嘲讽,对方唱一首,我方回一首,你来我往,有攻有守,直唱到半夜大家都唱累了,才不分胜负各自散去。听说大陆西南边区少数民族中有"摩多族",摩多歌与摩多族是否有关联,待査考。这些童年时所见所历往事,至今犹牢记在心头。自从避秦来台,居住在城市丛林之中,久已不见到昔日家乡农村情景了。现今与儿孙辈忆述童年往事,犹如白头宫女闲话天宝遗事。随着年岁增长,对季节嬗变,岁月流逝,感触日多

  • 文章柚子情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萬載 王水寶/丁昆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柚子 童年往事 中秋节 思亲之情

    萬載 王水寶/丁昆「多情自古傷離別,哪堪冷落清秋節。」當佳節中秋,圓月臨空,全家人圍座在門前的柚子樹下吃餅賞月的時候,我總要手捧柚子遙望南天,情不自禁地思念那「獨在異鄕爲異客」的同胞弟弟。此時此刻,我那在台灣的弟弟,也許正面對著這風清月白的良辰美景,獨自在花下徘徊,月下沉吟,發出「南望家千里,無限故鄕情」的感慨吧!弟弟從小愛吃柚子,每年不等柚子長熟,就要用竹篙捅下來剝了吃,一口氣能吃兩只,也不會牙酸。因爲弟弟喜愛柚子。所以,我家每年中秋賞月,桌上除了擺放月...

  • 文章平平凡凡七十六年㈦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81期  作者:陳廣沅 出版时间:1976-06-10
    关键字: 踢毽子 童年往事 人物回忆

    這時候我學會了打梭、踢毽子。冬天放假沒處去,就在大門外同隔鄰的孩子們頑。他們都不唸書,都在幇忙家長做事賣東西。梭是吋多粗的木枝做的,三吋至五吋長,用小刀將兩端削尖即成。頑時用一個吋多粗尺多長的樹棍打。先在泥地上畫一個大圓圈,將梭放在圈邊指向圈心,擺好後用長棍,輕打梭尖,梭被打而跳在空中,此時用棍急打梭身,而遠去。對方跑去將梭扔回圓圈中,如不在圈中則此方可將梭扔起再用木棍打出,對方再扔回圓圈。如已入圓圈,此方須用棍甩出手而將梭衝出圓圈,如衝不出去則輸而對方...

  • 文章昆陽站裡想昆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3期  作者:吳夢桂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昆阳站 台北捷运 童年往事 历史简介

    台北捷運南港線竣工通車,令我有兩個特別的感觸,思緒因此一直在已逝歲月的漩渦裡轉動,久久未能平復…民國七十五年六月,台北捷運籌建的第一天,我參加其行列,一待九年,屆齡退休,回首來時路,可真是五味雜陳的三千個日子。那種希望與挫折交織,歡笑和眼淚混合的境味,每一思及,豈祇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了得。尤其每當想到為台北捷運披荊斬棘,開疆闢土的齊寶錚先生,和多位同事為一椿廣告案,涉訟將十年,至今仍未脫身的時候,頓興「捷運七線成網通,不堪回首電車亮麗英姿中」的感慨!...

  • 文章童年趣事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9期  作者:張棟材  出版时间:2009-12-25
    关键字: 童年往事 抗战时期 缅怀亲人 思念故乡

    我八歲時,隨同家離開故鄕和順,到異國他鄕謀生闖蕩,轉瞬已快六十年。對可愛的故鄕的眷念之情,與日倶增,無時或忘。孩提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我在保山出生。因爲父親仰亭先生才學優異,爲五外叔祖李致卿先生器重,著伊至保山開設的民生堂學習中醫藥學。滇緬公路通車,永茂和商號業務發展,外祖父李朝卿和大舅父李鏡天又命畢業于和順女子師範學校的母親李元貞到保山,協助父親經理永茂和在保山、下關兩棧的商務。但自一九四一年底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日機便多次轟炸保...

  • 文章平平凡凡七十六年(十三)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88期  作者:陳廣沅 出版时间:1977-08-10
    关键字: 亲友事迹 童年往事 人物回忆

    這樣一排一排的種,種完了,每個人所種成一條筆直的線,看已種完的水田裏,一排一排的站立着的秧,整整齊齊不偏不倚,成了一幅天地間最大的人工圖案。二舅父又帶我到竹科(就是竹園)裏頑。竹子長得密密層層,但兩竹之間留有餘地可以走路。竹子上有刻着字的。竹根互相牽連叫「竹鞭」有些地方有竹筍,有些筍已長五六呎的小竹子,頂小的筍子祗露出一點筍尖在土面上。二舅父拿了一個鍬,就在筍尖左近插下土去,往上一翹,那棵筍就整個出土,他在地上敲掉泥土後放進籃子。有了十幾棵後就回家。他將...

  • 文章餘生憶往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89期  作者:楊祚杰 出版时间:1977-10-10
    关键字: 解文译字 数字方言 童年往事

    巳、一字(續)(廿七)砸—音雜。擊碎東西叫「砸」,如:投石打破窗上玻璃,或將茶杯投地打碎。又抛擲也叫「砸」,新年鄕村孩子們游戲:打錢堆,打白果;也叫「砸錢堆」,「砸白果」。(廿八)咂—也讀「雜」。飮而有聲叫「咂」。因此吃物發出聲音叫它「咂嘴咂舌」,這是不好的習慣,尤其宴會的時候絕不可有,父母對兒女從小便注意糾正。如果朋友們有此習慣,便證明家庭缺少敎育。吾鄕延僧念燄口經,念完之後,照例供給宵夜,叫「下台粥」,剛出鍋的熱粥,和尙們很快便吃光,最難的是一點聲音...

  • 文章我的回憶錄——我這八十年(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2期  作者:尹雪曼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童年往事 人物自述 思念家乡 人生感悟

    我的苦恼却愈来愈深。我有什么苦恼呢?原来,我在小学四年级,算术刚学完「四则题」,五年级,应该学简分数。六年级,则是「繁分数」。我因为没有读五年级,没学过「简分数」,现在忽然要学「繁分数」了。「简分数」,上面一个数字,下面一个数字,如1/22/8,我虽没学过,尚可理解,繁分数上面、下面都是两位数字,它们如何加减乘除,如何组合,我就完全「没宰样」!因此,每天上算术课,看着郭老师在黑板上写写划划;我坐在那儿,一句也听不懂,听不进;像听天书似的,呆若木鸡。这样的日子

  • 文章博望散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武建華 向克 張紅陽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博望 童年往事 历史沿革 家乡小吃 今昔发展

    了劲,扛着天似的,向人类昭示生存抗争的不屈不挠。据当地人讲这棵古柘刺是诸葛亮火烧博望屯时唯一幸存到今天的一棵树,我信。站在树下,让人心中生出几分凄凉,但更多的是令人感到悲壮,大汉风骨,忠贞不屈,至今仍为博望人的遗风,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到博望,还可大饱口福。中州名吃—博望锅盔,可以称得上是天下一怪,圆形,中部凸起,大如锅盖,每个厚约2寸,直径二尺,重四五斤。通身白色,且硬,敲之澎澎,如石如铁,好像生面晒乾,放在橱内,不干、不霉、不烂。博望锅盔用料简单,面粉

  • 文章說米香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6期  作者:倪兆雄 出版时间:2004-06-10
    关键字: 米香 童年往事 家乡食品 人生感悟

    宜蘭羅東國中牆外,每月都會有個做「米香」賣的小攤販來,旁邊還放一塊板子,寫著「古老的食品」。那是一對中年夫妻,同一輛舊機車改裝的,車後掛著一個長圓形鐵罐子,把米裝進去後,在一個火爐上面燒烤加溫,一面旋轉搖滾,約二十分鐘後,老板小心的打開鐵罐前端小蓋子,只見「彭」的一大聲,胖胖的米粒噴射到一個布袋裡,香氣四散,那米粒已像飯粒般又胖又圓了,或把它倒在木板上,加糖水攪拌壓成一大塊米糕餅,又用菜刀切成書本般大出售。因爲又香又熱又甜,吃起來香脆可口又便宜附近的居民...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