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科举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讀書雜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2期  作者:劉棨琮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南昌 滕王阁 刘诰 科举时代 对联

    ×××某年秋,劉誥旅次南昌,時膝王閣旁有新落成之尼姑院,大張華筵,仰慕劉之文才,請其書聯?劉至,援筆立書聯云:「筆直一條;敞開兩扇。」衆觀之以其顜頇,蓋疑其暗射男女之羞也,但都未言。席散,劉酩酊大醉,復索筆書曰:筆直一條西天路;敞開兩扇大千門。一時賓主盡歡,引爲士林美談。×××科擧時代,考生離鄕背井,嘗飽受舟車勞頓之苦,昔時有五六人結伴搭一小帆船赴尋應試,抵達九江尙有十里之遙。時船夫對乘客諸生曰:「余出一聯,汝等任何一人能應對者,則船資全免,一律不取分文。」遂...

  • 文章广西科举考试第一县~临桂「高祖当朝一品,玄孙连中三元」临桂人声名显赫到北京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0期  作者:何東 出版时间:2010-10-10
    关键字: 科举考试 历代考中人数 人员名单 科举名县

    文·何东如果有人问,在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中,广西哪个县最出类拔萃?答案是:临桂县。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五八七年),结束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〇四年),前后历时一三一七年。由于广西地处偏远,文化教育相对落后,据史籍记载,隋代,广西未有人中进士。唐代,广西共有十二人中进士。五代十国,广西仅有二人中进士。元代,由于中国南方人抵抗蒙古人最力、时间持续最长,元朝统治者憎恨中国的南方人,他们统一中国后,对汉人、南人采取歧视政策。将臣民

  • 文章左宗棠與甘肅貢院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6、57期  作者:王林子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左宗棠 甘肃地理区位 甘肃贡院 科举取士

    左宗棠(一八一二—一八八六),自季高,湖南湘陰人,爲有清一代名臣,一生政績頗豐。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左出任陝甘總督,任內爲甘肅辦了不少好事,其中在蘭州創建貢院一事至今爲甘人稱道。貢院,又稱舉院、棘圍,是清代舉行會試(在京城舉行)和鄕試(一般在各省省城舉行)的場所。清初,甘肅屬陝西省轄地,故鄕試貢院設在西安,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年),朝廷鑒於甘肅在西北的重要戰略地位,將其從陝西分出,自成一省,轄地包括今甘肅、新疆、青海、寧夏及內蒙古的一部分,省會幾經變更...

  • 文章述羅隱與徐渭佚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8期  作者:高越天 出版时间:1977-08-06
    关键字: 罗隐 科举制 徐渭 书法第一 佚事

    中國自唐以後,重視科擧,其優點爲寒士可以登仕籍,白屋可以出公卿,不必憑藉名人薦擧,依託祖先門第,且可以平衡貴族或强有力者永久把持政治權柄的流弊,實具有民主政治的意義。惟其缺點,則爲考取的人數有限,文章有規式,主考官有主觀,才智之士,往往終老場屋,坎坷終身,唐太宗謂「天下英雄入吾殼中」,與「賺得英雄盡白頭,得失升沉之間,眞不知枉灑了多少血淚。至於一代才人抱遺珠之痛,仍能著名於後世者,則吾浙之羅隱與徐渭二人,堪稱傑出。以言遭遇,二人不同,然其膾炙人口,行藏彼...

  • 文章天國眇目劉狀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周新邦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太平天国 科举 刘继盛 状元 人物考证

    永新 周新邦「天國」三年(卽淸咸豐三年,西曆一八五三年,「天國」係太平天國紀元年號),太平軍攻下武昌後,聲勢之壯,已使淸廷震驚。洪天王爲光復漢室計,特令開科取士,選拔人才,仍照淸制,設有文武狀元、榜眼、探花等名目。這是天國開科的第一次。這科的文狀元,卽永新少負才名之劉先。惟據坊間洪秀全演義所載,指爲湖北興國州人氏,殊失史實。按劉先字繼盛號輝先,永新東鄕溶江人,人以其眇一目,故又以眼子先生呼之。家貧賴舌耕自給,性豪放,博覽群籍,少以才名噪於鄕里,且尤工聯語...

  • 文章我是最後一個秀才

    来源期刊:《浦東》 第73期  作者:蘇局仙 出版时间:1993-08-25
    关键字: 秀才 科举考试 童生 府试 道试 拜师入门仪式

    编按:今(八二)年,大专和高中升学联考,都已放榜,榜上有名或名落孙山,形成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一时景象。考试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隋炀帝大业二年(六〇六),初置进士科,为科举制度的肇始,距今一三八七年),一直是国家取士的正轨途径,在我国教育与政治上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科举制度虽于清代末叶已告废止,但考试这一措施,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从任官到升迁,从升学到就业,大大小小的考试,依然到处在施行。其中尤为令人关心的升学考试,总在炎热的暑假中举

  • 文章朐海黌序錄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文献资料 区域文化 科举制度

    光绪二十年考中举人的名录;「恩榜录」载有自嘉庆十二年至光绪八年于正科以外另行考试的中式名单;另有拔贡录、恩贡录、岁贡录、优贡录、职贡录,载有顺治至光绪年间的各类贡生名单;「学政录」载有自顺治二年至乾隆四十四年历次考官名号及简单情况;「考案录」大部分载下卷,记载自乾隆四十七年至光绪十九年共三十九位考官的岁科题目及生童全案。《朐海黉序录》是硏究科举制度,特别是这种制度在朐海一带施行情况的一部难得的文字资料。它与《海州文献录》、《朐海诗存》、《朐阳纪略》等地

  • 文章科举制度在民间的生动演绎——义宁陈氏故里的举人石、进士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劉經富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科举制度 丰鐄 石旗杆 陈光祖 进士墩 客家人

    修水 刘经富丰子恺先生写过一篇《中举人》的文章,回忆他的父亲丰鐄参加科举考试事。丰鐄科举功名一直不顺,从二十七岁越参加鄕式,连考三届,到三十六岁时,才考取光绪朝最后一科举人。丰母是个好强的人,虽垂垂老妪,常请医吃药,还是放不下一桩心事。当地风俗,凡中举者须到祖坟前立旗杆石,竖起旗杆来,中了举人,不但活着的族人都体面,连死了的祖宗也荣耀。老太太对人说:「坟上不立旗杆,我是不去的。」丰鐄中举不久,母亲已病危,丰鐄连到祖坟上立旗杆。母亲弥留之际犹问:「坟上旗杆

  • 文章清末我朱氏四擧人之辨並略談明清科擧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科举制度 明清历史 清末立宪 区域文化

    一、文科:㈠每三年擧行一次,名为「大比」。㈡程序:分童试、鄕试、会试、殿试四级。1.童试:由各县按期擧行:合格者为秀才。2.鄕试:子、午、卯、酉年—府、州、县生员可以参加本省考试,中试者为「擧人」。3.会试:各省擧人试之于京,由礼部主持。4.殿试(廷试):由会试中试者,由天子亲策于廷,名曰「廷试」。中试者分一、二、三甲。㈢学位:1.一甲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2.二甲若干名(每科名额不一):赐进士出身。3.三甲:若干名,赐

  • 文章家鄉過去的生活槪況(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續光清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山西生活概况 科举制度 考试概况 历史记载

    三、家鄉過去的各種行業前述爲有關日常生活情形。每個人爲了維持生活和服務社會,必須從事適當工作,也可以算是生活的重要部分;而所作工作,因處境和能力等不同,當然也不一樣。在過去農業社會,槪分作士農工商四種,茲依此分述之。⒈家鄉之士一般稱讀書人爲「士」。在過去認爲士農工商四種行業中,後三種儘可不必讀書,而居首之士則非讀書不可,於是把讀書人和士視爲一體。因爲讀書之後,能獲得較多知識,並累積前人的經驗,其思想、見解、行爲、品德等,才能高人一等,在社會上居於領導地位...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