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刻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走訪盧溝橋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吳文彬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北京 卢沟桥 石刻艺术 石狮子

    不过四十多元。这一天是星期一「中日战争纪念馆」休馆,我们的目的是看卢沟桥,临近桥头增设了铁栏杆,上桥需买票,每张二十元,老人免费,我们父子二人买一张票就上桥了。我对这座桥感兴趣的既不是抗战历史,也不是石桥建筑工程,而是石刻艺术,两边桥栏望柱上的石狮彫刻,我策杖步行,沿桥栏走到尽头,再从另外一端走回全长约计有两百六十多公尺,这是据我每天晨夕散步的步数计算的。北京有句俗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是指桥面边望柱上彫刻的石狮子,有的只有一只,有的大狮子带着小狮子

  • 文章白寶山譽黃窩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張華南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白宝山 黄窝村 黄窝山 龙潭石刻

    、第一饭庄、第一浴池等。民国七年后在墟沟北固山东南坡盖了一座大楼,称北大楼。此建筑由德国人设计建筑,三层共七十一间,仿中世纪欧洲式样,大楼四周建有花园、喷水池、凉亭等景观,并广植花木,将这座花园住宅命名为「乐寿山庄」。可惜,此一美仑美奂的宅第,不久即被进犯连云港的日寇飞机炸毁。另外,白宝山还在北固山海滨公园「瑞石窝」北侧题「瑞石窝」石刻,宽一五二厘米,高四十八厘米。民国二十三年二月,白宝山捐资一千银元,为墟沟小学兴建教学楼及图书馆。近年来,笔者看过不少有关白

  • 文章裝點此關山 明朝更好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王孝松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河南大学 校庆 碑林 石刻 文化艺术 李公涛

    在隆重慶祝國立河南大學校慶八十周年之際,爲配合這一重要活動,以盧團長博文先生,彭副團長全德先生、楊副團長月明女士爲首的河南兩岸同鄕書畫展出團,征集了呂佛庭先生等七十餘位著名書畫家的百餘幅精品,於民國八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在河南大學校長靳德行先生和開封巿人民政府官員劉福興先生、王惠先生、馬林先生等人士的熱情接見並與展出團團長盧博文先生一起爲展覽開幕式剪了綵。九月二十三上午,盧團長率團到中國翰園碑林實地參觀,受到了碑林創建人李公濤先生的熱情接待並引導參觀碑廊,...

  • 文章「齊梁故里」今安在?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4期  作者:錢月航  出版时间:2006-12-31
    关键字: 文物遣产 齐梁故里 季子庙 齐梁文化 南朝石刻

    井腾泉」的记载,果眞,在季子庙大门外不远处,有数口紧挨着的老井,井中有水珠翻腾,尝之类似汽水。当地人有「上茅山,下九里」之说,意思是两地一个山多,一个水多,可以进行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李子是常州的人先祖,目前在人民公园有季子碑,在红梅公园有「嘉贤坊」牌坊。据说,在江阳还留有季子祠。齐梁文化是此次考察的重点。在丹阳,委员们来到了早在六十年代即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南朝石刻」遗迹。齐梁十三位皇帝驾崩后安葬于此,历经一五〇〇多年风雨侵蚀,这里奇迹般地存留

  • 文章閩海詩壇 六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0期  作者:陳家添 出版时间:1985-05-01
    关键字: 神游故土 乡景丽江 太武山石刻 周年庆典

    几度神游白发生!× × × ×自从中共窃据,到处是社鼠横行。泉山听不到高僧说法,湄洲看不到妈祖神灯。南普陀钟鼓沈寂,水濂洞荆棘丛生。华侨已望而却步,父老惟忍气呑声;黄莺无语,红叶凋零!……………………………× × × ×惟吾金门马祖,军民亲爱精诚;我们在礮火中更加茁壮,我们在战中斗更加精明。毋忘在莒,太武山石刻永铭。虚江啸卧,俞将军长留典型。神工鬼斧,信心凿出擎天厅。胼手胝足,沙津水坝庆落成。驱蛇斩棘,环岛马路宽又平。长期绿化,松柏欣欣齐向荣。山高水长,临风

  • 文章永勝靈源箐見聞錄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7期  作者:郭琨  出版时间:2007-12-25
    关键字: 永胜县 灵源箐 见闻录 自然风光 石刻碑拓

    部分缩影。幼时游灵源箐,直觉寺观建筑塑像精致,碑文石刻引人入胜,香火鼎盛、风景绝佳;经半纪后再返鄕探亲,两度重游故地,深感丛林幽静自然,风光怡人,佛教胜蹟处处,碑刻匾联诗文均反映出历史文化遗蹟;爰参考灵源箐简介,将所见所闻录之于后。灵源箐风光怡人灵源箐古木参天,浓荫掩映,南北两侧峰峦叠翠,危岩削立,流水潺潺,虽是盛夏酷暑,一步入灵源景区,凉爽而又馨香的气息沁人心脾,尤如跨进冰凉世界的仙地福地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古人吟诗对灵源箐的风光写照:「胜景灵源河,凭栏

  • 文章漫话花果山「同悟性天」摩崖石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6-09-01
    关键字: 花果山 摩崖石刻 秦镇熙 汪精卫 袁世凯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同悟性天」摩崖石刻,在花果山「七十二洞」景名石刻东南十多步处的石壁上,面向西北。上款刻「大清光緖二十八年四月初五日,与心一马公约两棠禅师兄同访悟五禅师于云台山,得游此胜境,尘缘顿消,不可略而弗志。」下款「庚寅进士御前侍卫秦鎭熙撰书。」楷书,正文四字径约二十公分,上下款径十二三公分,很少有人注意,如今被涂以红漆,特别显眼。秦鎭熙何人也,乃海州人士,家住沭阳县九区杨口鎭的秦西圩。秦家,是晚清沭阳的大富翁,家有良田数百顷,宅院后的花园竟有二十亩,其生活之富裕

  • 文章寫我故鄕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1期  作者:楊繼武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北伐监利事 清算委员会 党义研究所 田赋征收 土户军民家 婚嫁习俗 贞坊石刻 写乡抒怀

    我離家太早,故鄕事知道得不多。六十三年冬,承王軼猛兄寄給我一本「一〇八期藝文誌」,內有陳祚龍博士「懷念故鄕毛家口」一篇文章。捧讀以後,感慨萬千。他所說的我都知道,後來我把他對毛家口還沒有說出來而我所知道的,寫了一篇「山河戀—兼候旅法陳祚龍敎授」,登在「湖北文獻」第三十八期,也可以說我所知道的故鄕事,都在「山河戀」裏面寫出來了。現任同鄕會理事長王軼猛兄及其餘爲同鄕會工作的諸兄,平時卽熱心爲同鄕服務,現在更沒有話說。他們決定除了重編重印「監利縣旅台同鄕通訊錄...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