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牡丹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牡丹园里笑春风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1期  作者:周云鵬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牡丹园

    谷雨三朝赏牡丹」,一入时令,花消息便纷至沓来。四月十五日,恰逢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们一群书画爱好者受《仇德哉故居》仇太太的邀请,高兴地来到了仇老故居,观赏牡丹,欢叙友情。刚靠近牡丹园,阵阵幽香扑鼻而来,一走进故居,就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接待。放眼望去,人们都被那盛开的牡丹震撼了!牡丹园中的三百多株牡丹、芍药,珍贵稀有,排列有序,一朵朵、一簇簇牡丹花在阳光下热烈地盛开着,有雍容华贵已经开放的花朵,也是千娇百媚含苞待放的花蕾,红的、粉的、绿的—姹紫嫣红,艳丽

  • 文章牡丹为国花富贵满天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牡丹 国花评选 国花

    转载当前,大陆全国上下正在进行争评国花活动,谁为国花,举国注目。其实,牡丹做为国花由来已久。古人称牡丹为「国色」、「国花」、「国艳」、「国貌」等。一九一五年版《辞源》「国花」条目有:「国花:一个特著之花,可以代表其国性者。如英之玫瑰,法之百合,日本之樱,皆是。我向以牡丹为国花。」最新出版的《汉语大辞典》中,亦有「我国旧时有以牡丹为国花」之说。牡丹做为中国国花,当之无愧,它具备国花应有的基本条件。国色染千古,天香传万代,牡丹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牡丹是我国固有

  • 文章争国花请投牡丹一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李洪太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牡丹 国花 国花评选

    国花」评选的激烈角逐正在华夏大地紧张地进行。究竟谁能摘取这众香国中的桂冠?万众关心,举世瞩目。国花,是一个国家安定团结、经济繁荣、民族兴旺的象征。目前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拥有自己的国花。清朝末年,曾定牡丹为国花,一九二九年,国民党政府则定梅花为国花,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了新中国的国都、国歌、国徽、国旗,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确定自己的国花。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

  • 文章憶菏澤縣的特產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楚同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菏泽特产 牡丹 木瓜 罡榴 柿饼

    菏泽为曹州府首县,民国废府留县,是鲁西南的文化中心。敎育发达,人才辈出,县域广濶,农产富裕。其中四大特产—牡丹、木瓜、耿饼、罡榴,更是远近驰名。牡丹花田,在城北赵家楼一带,每年谷雨节前后,为花朶盛开之期,远近前往赏花的老幼士女,络绎不绝,极目远眺,硕大肥艶的各色壮丽花朶,不见边际,蔚成大观。绿牡丹、黑牡丹,在别处无不视为珍品,在此地则俯摭皆是,只要在调色板上所能调成的颜色,无不应有尽有。所谓绿牡丹,颜色几乎与叶子相同,并显示不出它的光彩;至于黑牡丹,是指

  • 文章洛阳牡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賈星源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白居易 欧阳修 洛阳 牡丹

    古人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此已道出它的高华气质;被评为「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乃是中外驰名,妇孺皆知。其中有「魏紫」,是近于黑色的,「二乔」,是半紫半红的,另有彩色品种,如「姚黄」、「胡红」、「赵粉」、「洛阳春」、「洛阳红」、「玛瑙红」、「夜光白」、「玉壶春」、「豆绿」等,不一而足。谚云:「天下有九福,洛阳为花福。」洛阳同胞,生长于花福之中,胸怀舒畅,心神荡漾,幸何如之,快何如之!洛阳人爱花成俗,自古已然。唐代白乐天,久居洛阳,他所写的「牡丹芳」乐府

  • 文章(活动报导)杨月明的牡丹画展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5期  作者:呂美花 出版时间:1997-07-03
    关键字: 杨月明 牡丹画展 境界 画廊

    杨月明女士,固始人,自幼酷爱丹青。国立艺专毕业后从事公职二十余年,公余之暇,先后从钟寿仁、陈逸、高钟文等书画名家习艺,近年又投入李奇茂先生门下,撷取各家之长,钻硏不辍,无论花卉、翎毛、人物、山水等,均意境深远,别具神韵,尤其是对花中之王—牡丹特别钟爱,友人戏称牡丹「皇后」。曾多次远赴洛阳摄影写生,是以牡丹之雍容跃然纸上,予人印象最深。杨女士先后举办个展四次,师生联展三次,并参与艺文界联展三十余次,无论设色、布局均能师法自然,匠心独运,赢得各界人士的赞赏

  • 文章(艺文诗坛)洛阳牡丹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7期  作者:陳大络 出版时间:1995-07-03
    关键字: 白居易 牡丹 范成大 百花

    芍(勺)药,其花茂盛,其色艳丽;名色繁多,色泽互异。其花既可欣赏,其根又可入药。主和五脏,调料良品。上古无牡丹之名,而有芍药之称。唐以后,始以芍药,称为牡丹。在(唐)开元之中,盛产于长安。自宋代起,以洛阳为第一;在山东,以曹州为显;在四川以天彭为最。到处见国色,远近闻天香。他花皆用本名,惟独牡丹,而言其花;富有花王之誉,良有以也。李正封咏牡丹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白居易曰:「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范成大曰:「欲知国色天香句,须是倚栏烧烛看

  • 文章洛阳花——牡丹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8期  作者:陳琳璋 出版时间:1993-01-16
    关键字: 牡丹品种 牡丹栽培技术 神话传说 游览赏花

    洛阳雄踞黄河中游,因位于洛河之北而得名。洛阳为我国一座古老名城,亦是古都之一。从公元前起,先后有东周、东汉、魏、晋、隋、唐等朝代在此建都。可称得上历史文物,得天独厚。洛阳有我国艺术石刻的龙门窟,有佛敎传入我国后修建的白马市,又有我国三大关帝庙之一的洛阳关林。洛阳的气候温和,加以交通利便,具有发展经济各类型工业的优越条件。洛阳牡丹初植于隋,兴盛于唐。换句话说,洛阳崇拜牡丹的风气,系由长安传来,关于洛阳栽植牡丹有不少神话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大意

  • 文章徜徉山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廖世覺  出版时间:2008-10-31
    关键字: 洛阳市 壶口瀑布 黄河 牡丹花

    洛阳牡丹花会春暖洛阳涌客宾,牡丹花会闹芳辰。丰仪绝色千丛美,旷代仙娇万朵珍。魏紫嫣红高雅质,姚黄妩娆雍容身。奇葩绚丽无双艳,国色天香耀世人。黄河壶口之旅黄河亘古恶涝顚,滔浪横呑秦晋天。大禹劈开壶口堑,惊涛冲泻孟门咽。千秋浩气固疆土,万里洪流浥绿田。民族摇篮根据地,神州富强子孙绵。

  • 文章(文化交流)登泰山而小天下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爲言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5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1997-07-03
    关键字: 蔡元培 孔子 孟子 牡丹 泰山

    宋国璋、李克难、李钦聃、李岳江、洪澄蔚、段清新、马凤禧、马克山、马龙、张泽溥、张彩妹、葛永祥、黄廷璋、黄建龙、彭全德、杨祥麟、杨月明、赵修文、赵云鹏、蔡国敏、刘达运、刘秀富、刘学圃、蒋家祥、卢博文、钱立权、韩清濂、魏仰贤等女士与先生。其中随团前往者十六位,携带书画作品一百幅,均为参展作者,精心之作。抵郑后,由于「刘廷涛艺术馆」开幕日期延后,在郑停留两天,以时値洛阳牡丹盛开之季,乃以一天时间,前往洛阳牡丹园,观赏牡丹,也算不虚郑州之行。然后,于四月十九日便开始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