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父子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毕氏父子喜从天降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77期  作者: 出版时间:2001-03-20
    关键字: 华氏父子 中奖

    △鸿运当头的毕中道及毕协和父子,居然「好事成双」分别被顾名誉理事长兴中及胡常务监事新南抽中「特二奖」及「特三奖」真是喜从天降,乐不可支!主持抽奖及准司仪过美云惊叹毕氏兄弟有如此绝妙「偏财运」,直呼机会难得,他们应该趁胜追击——快买刮利乐「公益彩券」,大奖乐翻天!(华)

  • 文章现代史上阜宁两对父子县长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3期  作者:宮融 吳光輝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父子县长 阜宁

    阜宁,物阜民宁;阜宁,人杰地灵。阜宁大地孕育了无数能人志士和传奇故事。数十年来曾经出现两对父子县长,在国内实属罕见。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的一天,阜宁县东坎鎭东北的十四顷左家舍广场上,一大片群众席地而坐,中间置放一木桌,只有三十出头的熊梯云,穿着一身八路军的灰军装,身材中等,敦厚健壮,眉宇间显露豪迈气概,精神抖擞地挺立于桌上,拿着一个铁皮话筒讲著话。他就是阜宁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后,新分设的阜东县联防大队队长、盐阜区第二联立中学校长、县政府县长。当他上台一亮

  • 文章萧氏父子创业有成传统蒸笼行销世界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7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萧文清父子 创业经历 传统蒸笼

    本刊讯)福建省同乡会会员萧先育、萧文清父子于一九九五年在福建省莆田市设立升山日用品有限公司,总投资额人民币贰仟万元,该公司除生产一般礼品行销外,并以制造传统蒸笼为大宗,外销世界各地,亦曾回销台湾。目前作业厂房总面积三仟坪,作业技术工员两佰余人。每月有四〇呎货柜三个以上外销,每年生产额超过人民币贰仟万元,获利可观。按传统蒸笼之制造材料,系四川省生产之云杉,以往须经人工刨成薄片,而后经养成之熟练技工制作而成。以师傅培养生徒,固须时日;凭手艺而制蒸笼,亦感

  • 文章祭父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王鑑泉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王志信 往事回忆 父子分离 追思悼文

    维 中华民国八十八年国历三月二十八日,农历己卯年二月十一日之良辰,儿鉴泉奉二叔三叔曁诸姊之命叩祭于父亲大人之灵前曰:哀哉!吾父正迎新岁兼庆登耄之际遽而西去,虽言天命难违,出于无奈,但为子女者侍奉无状,实不能辞其咎!回首既往,聚短离长,为公者多,为私者少,舍家小而救大众,顚沛流离,梦断天涯,父子一别五十载,物换星移,人事已非,祖父庐墓无痕,慈母灵骨所处之地不过盈尺,荒烟蔓草,即鼠禽也厌其居。历经风霜,儿亦年逾半百矣!所幸上天好生之德,两岸相通,始得有短暂之

  • 文章昆明行脚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8期  作者:溫懷粦  出版时间:1998-12-25
    关键字: 昆明 滇池 西山 明永历帝父子殉国碑 大观楼

    丹桂等名贵花木繁茂著称。㈢明永历帝父子殉国碑明末李自成民变,掠州降县所向披靡直取北京。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三月升九陷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史称「甲申之变」。国破之余,福王由崧即位南京,建元弘光,翌年败死。顺治二年(一九四五年)唐王聿键即位福州,建元隆武,次年败走延平,移师闽西,于汀州被清军执死。一六四七年桂王由榔即位广东肇庆,建元永历。史称「南明三王」。永历帝逼于清军之势,复以内部不能团结且相倾轧,致节节西退,由粤而桂、贵而滇,当清军即将入昆明,即

  • 文章沒有寄出去的信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5期  作者:張炎元 出版时间:1990-10-10
    关键字: 父子情 往事回忆 信件

    前言:民國十三年夏天,我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當時軍校學生的待遇是月薪十元,校長津貼一元,共十一元。每月扣伙食八元,實際領到只有三元。我把錢先扣出四角,為每月寄信之用。那時普通信每封四分。我的信最多是寄給父親。其餘二元六角,分作四星期的零用。每逢星期日,要是不上廣州,便在黃埔對面的星洲,約五六位同學,每人出五角錢,僱一小艇,艇有艇妹,會搖艇燒菜,我們在小艇上談天說地,逍遙半天,薄暮囘學校。午餐在艇上,有酒有魚有肉,著名的黃埔炒蛋,固馳名當時也。在校時,每有...

  • 文章河北省模範村——定縣翟城村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6期  作者:明德  出版时间:1990-01-27
    关键字: 模范村 农村建设 米氏父子 教会 学校 凿井 养殖业

    一、鄕村建设之先驱——米氏父子孔夫子说:「吾观于鄕,而知王道之易易」;柳子厚也说:「天下之治,始于胥里…」。故欲图国家之富强康乐、长治久安,必以农村建设为起点。以往我国士大夫,多好高骛远,志在庙堂,以为蕞尔小村,渺乎其小,卑不足道。因此;鄕里之不治,何以国家天下为?定县翟城村出身望族之米鉴三与米迪刚父子,有鉴于此,慧眼独具,开风气之先,首树村治旗帜。对我国行政基础之奠定及农村社会之建设,贡献甚大。远溯民前十余年时,米鉴三先生即默默从事于村治工作。据米迪刚

  • 文章沉痛悼念我的父親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王珍泉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悼念父亲 往事回忆 父子分离 台湾重逢 教育事业

    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三日驚悉我父親逝世。噩耗傳來,悲痛萬分,涕泣不已。我因身體原因不能前往台北給父親送葬,只能在家懸掛父親遺像,擺設祭品,以寄託自己的哀思。在這悲痛的日子裡,不禁使我回憶起一些關於我父親的往事:一九四八年正値國共戰爭時期,當時我父親在國民黨山東省敎育廳任職,我們全家八口在濟南居住。記得是九月中旬的一天,濟南戰事緊張,我父親匆匆辭別家人,化裝逃離,詎料一去卅年杳無音信。我祖父爲思念兒子,憂鬱成疾,不幸於一九五六年仙逝,享年六十四歲。我母親爲思念...

  • 文章同命鳥(讀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5期  作者:張志堯  出版时间:2011-11-01
    关键字: 父子情深 母子情谊 往事夙文 人物回忆 故乡今昔

    其言也都善罢?一九六五年离开上海,与其说是响应党的号召,倒不如说我不想当哪个人的政治殉葬。如果父亲没有那个可诅咒的旧军人身分,我的光景可能比较阳光些;那二十多年「失落园」的梦,不会一次又一次,那般苦涩沉重地在心境中,苦苦展现。尽管我从未曾抱怨过父亲,但父子之间,已隔了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学生时代所熟悉的木兰「替父从军」,是巾帼英雄之本色;而六〇年代的我们,则是替父充军,只是穷途末路之悲哀罢了。尽管当初未曾那么悲观,只是将许多沉重暂时忘却。在漫长的岁月里,风雪

  • 文章罗卓英父子与虎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蕭冰 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罗卓英父子 人物事略 虎山中学 家乡教育

    广东大埔县城正当人们欢庆虎山中学建校六秩华诞之际,传颂著前国民政府爱国抗日将领罗卓英父子两代兴学育材的动人事迹。罗卓英自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暂居故里,深感家乡湖寮学子外出求学极为不便,因而致力发展教育事业。不久便投身军旅,戎马倥偬。1936年告假返乡,殚智竭力,积极建校,与乡亲父老共商筹建虎山公学之大计,亲自测定五虎山麓川龙窠口为校址,通过说服疏导办法迁移坟冢二百多穴;成立建校董事会,自任常务董事,兼任募捐负责人,既身体力行,带头捐款,又上至军政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