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汉剧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汉剧在台公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0期  作者:本刋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6-07-10
    关键字: 汉剧 四郎探母

    文:闲汉 图:吴斌早在六年前敎育部文化局为了发场我国民间民俗艺术,做了不少振兴发扬工作。每年举办一次大陆各省地方戏剧大公演。文化局撤销后改由国立台湾艺术馆接办,一仍旧贯,本年度已是第六届,剧种达十省之多,为历届之冠,艺术馆策划推进之功,殊令人兴奋。凡是看过兴汉业余汉剧硏究社所演出之全部「四郞探母」的人莫不异口同声的说:汉调悦耳动听,引亢高歌,有气呑河岳之势,连看戏的人精神为之一振。这就是汉调的优点,乍听的人说它像国剧,有些腔调又较国剧为优,名政论家陶希圣

  • 文章汉剧须生泰斗吴天保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3期  作者:張善文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吴天保 汉剧 人物回忆

    吴天保本名贤华,生于一九〇三年十二月六日汉阳县索河鎭,父名长淸,卖豆腐为生,家贫人口多,读了两年多书,酷爱看戏,学会哼唱、翻筋斗,颇有天才,经亲友鼓励,在十三岁经人介绍入汉口满春戏院「天」字科班学汉戏,取名小天保,刻苦钻硏,三年艺满后,首次在戏院登台唱「文昭关」,他以独厚的唱腔,唱出人物的悲愤忧愁,从此名声崛起,一九二六年汉剧公会改选,他当选会长,十二年后任汉口「剧人联合会」理事长,一九五三年任武汉市戏曲学校校长。吴天保一生为汉剧推除出新,切磋技艺

  • 文章一夜鄕心四處同——黃梅同鄕會歡迎故鄕佳賓側記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8期  作者:吳紹華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汉剧 黄梅同乡会 思乡

    黃梅同鄕會,於六十九年三月九日,經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核准成立迄今,已逾十三個年頭。在此期間,除了一年一度的春節聯誼餐敍外,其餘很少再有若何重要活動。但自帥元甲先生擔任第五屆理事長後,由於海峽兩岸情勢丕變,各項交流活動日益熱絡,黃梅鄕親,因探親、參觀、訪問、講學等因素,而被邀來臺者計有吳苾雯、陳麗姝、程煒、程勇等四人,同鄕會基於「遊子心、故園情」的襟懷,均曾分別邀請餐敍,以盡地主之誼。一、吳記者苾雯:海峽交流基金會,去年九月五日,邀請大陸十八位記者來臺,作爲...

  • 文章大陆地方戏——湖北汉剧来台献演观感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8期  作者:徐行健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湖北同乡会 湖北汉剧团 演出

    一湖北汉剧素以喜感将特胜,且其身处剧种发源地,让宝岛观众有机会一睹个中翘楚。今年是台湾剧坛中国戏曲呈现最丰富成果的一年,当四、五月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两大名剧大军压境外,大陆其他戏曲也有不同的格局,像湖北汉剧、四川川戏和天下第一团的泉州梨园戏,应台北市承办文艺季之社会敎育馆之邀,亦分别在四、五、六月陆续访台演出,呈现不同地方戏曲特色。如「湖北汉剧」,即以喜感特胜。同时身处剧种发源地,为剧种的个中翘楚。访台的「湖北汉剧」,于四月十五日,在台北市立社会

  • 文章南國牡丹古樸典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汉剧 大埔文化 大埔民声汉乐团 文艺演出 演出成就

    汉剧又称外江戯,是我省粤、潮、琼、汉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它在梅州市流行已有二〇〇多年的历史。而该市的大埔县是汉剧之乡,业余汉剧团遍布城乡,出现不少「汉剧世家」,闽粤两省的汉剧团,几乎都有大埔籍的演员,故民间素有「无埔不成汉」之说。它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又吸收粤东民间音乐,使音乐唱腔古朴典雅,激昂悠扬兼备,加上其中州音韵与客家话语系基本相同,又保留有中原的民俗文化特色,因此成为客家人所喜爱乐见的地方剧种。为了继承和发扬大埔的汉剧,一九五〇年该县组织

  • 文章彰前傳後、榮我鄕邦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8期  作者:李天行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改选 湖北汉剧团访台 台北市湖北同乡会

    孝行纯笃之后进学子。陈菊瑛夫人生前重视人伦孝行,以生活撙节,捐赠省、县同鄕会各一份奖学金倡导孝行,可谓藉奖学金之名行孝行之实,令人感佩!其子志淦先生,于捐赠奖学金后,又不期与其先父昔日好友刘先云、陈洁、朱士烈等鄕长相遇,不禁感从中来,于致词时,泣不成声,流出了人子最为眞切感人的泪水。志淦先生于完成奔丧任务后,已于八月中旬回到来时处,临行前他曾表示两大心愿。其一是他希望能于明年此时,能率一汉剧团前来台湾作文化交流的访问演出。原因是,他是现下大陆的中坚辈的著名

  • 文章迎春獻藝百花妍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新春演出 文艺活动 美术书法 汉剧汉乐 诗词摄影

    谊深」四个大字。市作协主席、《嘉应文学》总编辑古求能题诗云:「月华溶水深无色,红袖添香与苦何。道是相逢还相识,与君同戏右军鹅。」其诗书龙飞凤舞,诗情画意。接着,县文联下属各协会代表分头活动纷纷现场献艺。广东汉剧、汉乐丰富多采多姿。目前保留的传统剧目有八百多个,亦创作了一批现代剧和新编历史剧,在中国戏剧中独树一帜,曾被周恩来称誉为「南国牡丹」。大埔县是「汉剧之鄕」,人才辈出。一九九七年,姚美良先生为汉剧的继承与发展,捐资提倡,发动东南亚、台港澳地区汉乐爱好者

  • 文章百侯文藝活動散記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劉錦雲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百侯村 文艺活动 汉剧表演 时代剧社 地方文化建设

    外面的汉剧团来演出,戏台就搭建在溪唇的大沙坝。上世纪初,村人开始称汉剧为「外江戏」,后来大埔自己有了民声汉剧团。他们在本县甚至跨县的乡间演出,每次到百侯时,总要连演几晚,节目单常常是满满的一大张,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苏三起解》、《百里溪认妻》、《林昭德》、《打洞结拜》、《闹严府》、《打渔杀家》、《蓝继子》、《穆桂英挂师》,还有《目莲救母》、《铁扇公主》等等。过去把演汉剧叫「做大戏」,演戏这个活动对百侯村的老百姓来说是件振奋人心的盛事。人们一听

  • 文章广东汉剧团来台公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广东汉剧团 入台公演 两岸文化交流 剧团简介 演出公告

    喜爱演唱艺术吾埔乡贤何永忠,从小即参加双坑村国乐社,受到乡土音乐影响,对家乡风土之演唱艺术极为喜好。及长,自一九四八年离开大埔家乡后,犹唸唸不忘家乡之艺术,因此经常在亲朋好友聚会中,即席演唱家乡优美嗓音,深受同乡赞赏。一九八九年何永忠以台北县世界客属理事长身份,率团返乡探亲并参加梅州市举办世界客属联谊会大会,在联谊会中相知于广东汉剧院院长梁素珍女士,两位喜爱演唱艺术者,颇有相见恨晚之慨。何永忠经常趁商务、探亲之便,与梁院长交换演唱心得,并赞助汉剧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