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水利工程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鄉情報導)我從故鄉來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9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1998-07-03
    关键字: 河南博物院 水利工程 猴山 黄河

    交流,以后收藏的技术及保存状况,贡献可期。二、小浪底大坝工程目前大陆正在进行两大水利工程,一为长江三峡大坝工程,另一即为黄河小浪底大坝工程。小浪底在河南孟津县境内,距郑州市约两个多小时车程,笔者乘五月二十四日星期天之便,由河南省水利厅安处长守正及河南石油总公司高处长修其之安排与陪同,于早上八时由郑州出发,由于中途阻车,抵达已近中午,承水利厅该处施工处主任卢先生接待进入工区,午餐业已备好,餐后随即参观。「黄河百害,惟利一套」,众所皆知。龙门以下,积沙严重,时有泛滥

  • 文章水利專家王同春開發河套紀略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8期  作者:王玉賓  出版时间:1982-01-25
    关键字: 王同春 河套开发 水利工程 地方贡献

    王同春,河北省邢台縣人,初業皮販(綏遠文獻載謂小工出身,一說黑皮匠出身,按邢台縣爲華北皮毛集散地,綏遠蒙旗各地,到處都有邢台皮販踪跡,歷史甚久,該刋所載,想爲皮販之誤),原名進財,至綏遠後,改名同春,豪俠好義,聰慧過人,淸同治間至綏遠托縣,後移居綏西,給郭商人包工,因郭無錢付工資,將隆興長一帶土地,撥與王耕種,後王同春挖渠灌漑,卽名之謂義和渠,灌漑田地十萬餘畝,爲王氏開渠之始。王同春雖出身小販工人,終爲水利工程專家,河套除永濟渠外,四十八道大渠,皆爲王氏...

  • 文章解州李冰創建四川都江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李保生 李國棟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李冰 都江堰 水利工程 李冰石雕像 李冰家庙

    纵贯蜀郡的岷江,自川北高山急流而下,流到灌县,地势突然平坦,泥沙大量淤积河床,而城外的玉垒山挡住东去之路,每逢涨水季节。西岸洪水泛滥,而东岸却多呈旱象。二千二百多年前,战国末期时任蜀郡太守的李冰,与其子二郎率众在岷江上修建了后人称为奇蹟的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一举将水患化为水利。都江堰的确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蹟。它的创建,使成都平原得到灌漑,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如今,这一伟大工程仍然灌槪著七个市(地)三十七个市(县区)一

  • 文章昔日洪灾区 今天鱼米鄕——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始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1、2期  作者:楊濟民 駱名偉  出版时间:2011-06-01
    关键字: 导沭整沂水利工程 导沭经沙入海方案 鱼米之乡 劳动模范

    导沭整沂水利工程是新中国建立前,经中共华东局批准,在华东水利部主导下,责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执行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当时全国施工最早的一项水利工程。导沭,即是对老沭河进行疏濬和改道。老沭河又名茅河,发源于鲁中沂蒙山区,南北走向,经莒县南流,过郯城、新安鎭(今新沂)入苏北大沙河,经沭阳境内,入青伊湖后折向东北,流入蔷薇河,自临洪口入海,呈C字形,全长两百多公里。沭河上游系山岭地带,下游地势平坦。河水从山谷流下,湍急异常。每年入夏时节,雨水旺盛,洪水汹涌而下

  • 文章黃河小浪底工程竣工後調水沖沙實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黄河小浪底工程 水利工程 调水调沙 “三条黄河” 水文监测技术

    九七年秋,笔者曾就「黄河小浪底工程胜利截流」写了一篇短文,概括其规模效益,吿慰旅台的毛正方老师,承蒙刊登在《海州文献》总七十五期上。已于二〇〇一年底全部完工的此项工程,它不同于一般水利工程,除供水、灌溉、发电、防汛外,更重要的是积水冲淤,又称「调水调沙」。也许是在竣工前受严重旱情影响,竣工后不能立即进行试验。今年黄河流量恢复正常,黄河水利委员会及管理小浪底的专家们,早就迫不及待地在进行小范围实验,曾小结出「三条黄河」,首次「联动冲淤沙」的经验。该三条黄河

  • 文章流離人生 根留桑梓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7期  作者:鄭東方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姚建业 鄢陵旅台同乡会 《鄢陵杂志》 童装厂 黄补园水利工程 探亲扫墓 心系家乡

    鄭副部長東方先生:承蒙錯愛,受之有愧!閣下對建業的觀察,「識別和判定之事」對與錯或勉或改尤待加強。不然!向哪裡尋回失去人生的《寶貴青春》。今後服務海峽兩岸工作:藉此「園地」遙望多賜教言,建業拜 耑此致謝!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