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日寇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阿毛從軍記之三 革命洪爐煉壯志(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1期  作者:徐枕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军营 家书 日寇 晚餐 思乡

    在市场内拾来,在鞫责之下活活被打死在棍棒之下,五天之后那位名叫朱阿三的汉奸,在天黑后囘到家门口时被人刺杀。阿毛对这件事为哥哥揑了一把冷汗,亦敬佩兪济民先生在沦陷区中严密组织,对献媚敌人祸害我工作同志的汉奸,给予果敢处断。阿毛对这位渔贩的成仁取义,临危不出卖同志的人格,掀起了莫名的崇敬。每当日寇奸淫掳掠杀人放火的传闻到来,大家都以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二语来形容心声,当同学介绍初见谦让之时,亦总会说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来

  • 文章遊歷東北三省的沈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2期  作者:魏仰賢  出版时间:2002-04-01
    关键字: 东北 日寇 旅行杂记 盛京故宫

    壹、前言二〇〇一年八月,曾邀约国立中兴大学早年毕业校友及眷属廿二人,同游东北三省大连、旅顺、沈阳、延吉、图门、牡丹江、齐齐哈尔、哈尔滨、五大连池、镜泊湖、长白山及天池等,全程计十二天。提及东北,引起我甚多悲伤的回忆,其一为清代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我国割地赔款;其二为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寇借故侵占东三省;其三为日俄战争以我国东北为战场。为节省旅费,我们委托旅行社代办,但由我们自行组团,推举领队,等于半自动性质。于民国九十年八月十七日启程飞香港。原预定

  • 文章憶故鄕述往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李友桃 出版时间:1987-07-07
    关键字: 乡长 小学教育 日寇 民众武装 嘉奖令

    谿县城遭日寇窜踞,地方被敌蹂躏,惨不忍睹!原籍县长王鎭寰先生,曁地方人士等力促回县复任第三区长,从事敌后游击军事工作,余以军校毕业,正应把握此一机会,报国及时,况服务桑梓,尤义无反顾!遂化装潜行回籍。号召有志靑年,以民众武力,集得步枪卅余支,驳壳两支,会同金谿、资谿两县边境山区之我军七五师二二三团长张耀增氏,商得以一营之兵力,用全团之号兵,与我县原有之保安一中队,乃于六月廿三日夜半,出击县城,斯时敌寇计有一个联队之众,盘踞城内,经我军猛烈进攻!竟弃城向鹰潭

  • 文章南崗抗日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張成守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南岗 日寇入侵 难民 土匪招安 大伊山 伪军 保安团

    日寇首次攻打南岗发生于民国二十八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午后一时,日寇由东南向西北前进,南岗街东五百尺有一东大墩,南北长约一里多,比南岗街高出约十公尺,日寇被东大墩掩护,未有人发觉,日寇到达墩上,用山砲向东庙射发一砲,将庙门击垮,全街男女老幼仓惶逃命,大部份向西跑,以南岗街作掩护,少数向南跑,日寇居高临下,以步枪向难民射击,有一居民不幸中弹身亡,是日上午十时,有土匪百余人刚被县府招安,调来南岗,闻日寇砲声比居民跑的还要快,有两匹马都来不及牵走。三月某日,日寇

  • 文章抗戰時期村居記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楊荷生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日寇侵华 流亡生活 村庄风貌

    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我随全家由海州迁居灌云县农村。初住广丰庄,因遭敌机轰炸,逃往顾庄。仍时传日寇下鄕消息,而各处躱避。乃住到我家的庄子—花船庄。一九四〇年端午节,日寇及伪军破门而入,大肆劫掠,不得已仍回时已沦陷的广丰庄。直到一九四五年胜利,备受亡国奴之苦,而靑少年大好光阴亦流逝矣。一、大乱居鄕历八年,缅怀往事思联翩。避秦何处桃源境?风雨阴晴几变迁。二、庄圩四绕绿葱茏,秋叶经霜烂漫红。邀伴偕游童稚趣,披枝穿径乐融融。三、数亩池塘灩灩波,亭亭翠盖拥朱荷。春来

  • 文章我對「省二臨師」的回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朱春哲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乡村师范 民众教育 日寇侵华

    自从一九三九年农历正月十一日,日寇由灌河口侵入内地后,灌云、向水、沭阳、涟水等地相继失陷,转眼之间,大好河山,惨然变色,沦入空前劫难之中,千百万同胞呻吟于日寇的铁蹄之下。日本鬼子频繁地进行所谓「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有一大批失学靑年,有志读书救国,但不愿意到日伪学校上学,拒不接受奴化敎育。当时,江苏省政府移居曹甸,其时,灌云籍人士及社会贤达提倡在灌云境内选址办学,经省政府批准,省二临师校址定在灌云县东部潮河北岸,比较

  • 文章一段兩岸人民應該記得的歷史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2期  作者:藍磊斌 出版时间:2013-10-10
    关键字: 涠洲岛 抗击日寇 史料记述 改编电影

    文·藍磊斌廣西潿洲島,是中國最美的海島之一,是中國最大、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美麗的海島風光和獨特的客家風情讓人留連忘返、思之依依。然而,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的艦炮和刺刀,劃破了小島的寧靜與美麗,駐島居民被奴役與殘殺。隨著抗戰的節節勝利,島上日軍部隊中的臺灣兵民族意識回歸,聯合島民奮起反抗,終於把侵略者趕進大海,譜寫了一曲兩岸人民共同抗敵的壯麗詩篇。據《北海市志》軍事篇記述:民國三十四年,侵華日軍大勢已去,在海南島,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瓊崖縱隊對日...

  • 文章憶往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王文法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看电视忆往事 日寇侵袭 逃难暂避 二逃廖庄

    二〇〇五年三月十七日下午和妻看电视,播放南京大屠杀影集,目睹穷凶恶极的日本军阀将我四万七千余妇孺同胞綑绑强押至山谷,于山上环架机枪,一声令下,十余挺重机枪齐向谷底扫射,刹时间,天昏地暗、地裂天崩,被綑绑之苦难同胞无力逃也无法逃,瞬间一个个、一串串、一排排的倒在皿泊中,其悽惨景况,惨不忍睹。继之日寇于南京城内展开疯狂的抢劫、烧杀、奸淫、掠夺,昔日的繁华几成鬼域,遍地尸体、瓦砾,令人触目心惊,不胜发指,心中愤慨万分,同时亦勾起我深埋心底长达六十五年的往事

  • 文章新溝頭遭劫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9期  作者:茅慶和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抗战后期 日寇垂死挣扎 日军侵略暴行 斗争策略

    一九四五年初,日寇节节溃退,败局已定,但还要作垂死挣扎。隆冬腊月,天寒地冻,有一支日寇部队大约千人途经滨海地区。东坎居民听到警报,立即连人带物资、粮食等四下向农村疏散,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我们当时到了东坎向北七八里的一个村庄新沟头。除了我们一家,还有不少亲戚和邻里四五十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聚集在三间草屋里。这么多人在一起,除了议论国事、大谈日寇死到临头之类的话,还有几个风趣的知识份子讲典故、说笑话,苦中取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倒也不觉得惊恐和寂寞

  • 文章龍王蕩之變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朱春哲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龙王荡 盐滩 日寇入侵 海水决堤 渔猎砍柴 地方武装

    但它是芦柴出口的唯一通道,由五图河上船外运。由于常年累月拖柴,出现了一道一道的大沟,后来就以拖柴的沟命名,演化成地名,现在图河鄕还有头道沟、二道沟直至八道沟名称,这是当时拖柴留下来的印记。一九三九年春节以后,日寇由潮河口侵入,龙王荡一带居民,眞是苦不堪言。当时有民谣说:「提起七道沟,十年九不收,男的推毛盐,女的挖泥鳅」,这确实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提起推毛盐,更有一番心酸事,当时淮北盐场被日寇占领,龙王荡人恨之入骨,为了求生,只有冒险到盐滩上去扒,卤水里捞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