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日军罪行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閒話螞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陳永昌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蚂蚱 灾荒 日军罪行

    前幾天與鄕長王書仁老師閒談,說到民國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年故鄕河南遭旱災時,螞蚱成災,提起來嚇壞人。說起螞蚱:人人皆知,誰都見過,螞蚱的別名爲蚱蜢,又名蝗虫,又名螽。螞蚱有大小之分,大者:長約六、七公分,小者:長約三、四公分。論顏色:有草黃色、褐色、靑色、綠色。會飛者是螞蚱,未脫皮能爬行會跳者爲蝻,(亦稱小螞蚱)。中原境內螞蚱很多,螞蚱在高興時鼓起雙翅膀,彈起兩大腿,可發吱吱吱……聲,夏、秋季裡在地裡(卽田裏)路邊到處都可看見螞蚱,中秋節以後天氣漸冷,...

  • 文章戀戀紅薯情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红薯 日军罪行 参军经历 家乡红薯 回乡探亲

    在台灣吃的「地瓜」,故鄕—山西省垣曲縣叫「紅薯(藷)」,也有地方叫「番薯」、「甘藷」、「甜藷」的。不管它叫啥對我來說,在飮食中算是情感最深的食物。小時候在家鄕吃紅薯是很困難的。紅薯每年農曆三、四月份育苗、揷秧,九、十月份下過霜以後才採收。採收後又要妥爲收藏,以免凍壞不好吃;所以根本沒人要種。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分家後,大堂兄國儒經三年的硏究,開始與三個弟弟種紅薯;並在後院空地上挖了約二丈深的地窖,預備冬天儲藏紅薯。當時,我九歲,常常看大堂兄育苗、揷秧、...

  • 文章抗战时的故乡

    来源期刊:《浦東》 第26期  作者:程祥生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抗日时期的浦东 日军罪行 苛捐杂税 悲苦生活

    每當有人問起我的故鄕——浦東,只要他曾去過,莫不異口同聲說是好地方。因我在大陸上除去過上海外,從未去過其他地面,所以不知究竟好在那裏,可能是魚米之鄕、農產豐富,但災害甚少,男性大部去上海謀生,故家中收入較豐。且地處濱海,缺少港灣;河濱特多,因而交通閉塞,非兵家之地;免除了戰火之災,因受長期戰亂影響,工商農漁業均不發達,但比起大陸其他省份,則好得多了。抗戰期間,政府西遷,上海被日寇侵佔,工商凋敝,且受盟軍轟炸,我故鄕旅居上海人士,十之八九失業返鄕。因而收入...

  • 文章吳稚暉先生軼聞(續)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2期  作者:儲福興  出版时间:1982-05-15
    关键字: 吴稚晖 生平轶闻 日军罪行 抗日胜利

    余見旅客在上車前、每人手中均携帶法國香煙二條,香蕉一大串,余亦如法泡製,次日車抵昆明時,有老嫗上前低聲詢問?先生有無香烟、香蕉等物脫售?並願出高於產地加倍之價,余因擬分送親友,故未爲利售出。聞香烟爲禁品,如每人携帶超過二條限量者,卽有被海關沒收之虞,故一般旅客携帶者,大都佯稱係自用零物、始可享免稅優待放行。高山險峻重疊、車行難如登天。自河口至開遠,僅有百餘公里、而火車行程卽須一天,車行甚慢,時時穿越隧道,不但空氣汚濁、而且道路險峻,其中最令人驚奇者、車子...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