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日军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閒話螞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陳永昌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蚂蚱 灾荒 日军罪行

    是饿透了。囘忆当时令人害怕。再加上正値抗战末期,河南人为友援抗战,出壮丁,出小伕、出粮、出钱、出车,从不后人,天灾人祸,河南成为大灾荒,蚂蚱从天而降者连续三年,有人说蚂蚱是神虫,但不可不信,蚂蚱说来遮天盖地,天昏地暗,也不知从那里来那麽多?天空中地面上全是蚂蚱,天上飞的呼呼风响,地上跑的跳的成大堆,滚滚前进,从田里过去,顷刻之间芝麻、豆子、高梁、谷子、包谷都成光杆,老百姓眞是哭天无泪,叫地不灵,又兼日军侵犯中原,奸淫虏掠,杀人放火,眞是祸不单行。抗战胜利后

  • 文章抗戰勝利·永恒的回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樊榮武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抗战胜利 日军暴行 接收日军经过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故鄕崞县,在中日两军血战八昼夜后,我军伤亡惨重,是年十月八日被日军攻占,日军进城后,又惨杀我无辜居民两仟伍佰余人,庙宇学校多数房屋被烧毁,无数青年被捕,倏忽之间全被枪杀,于是全城陷入人间地狱为黑暗的窖牢,在无人道无人性的日军蹂躝下,开始糜烂起来,其情惨绝人寰,全民的苦楚和惨痛,恶衣恶食,四壁萧然,整整受了漫长的八年苦难岁月,对日军的暴行,吴牛喘月,是永生难以磨灭的遗恨,叹人间何世!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

  • 文章先考爲楷公事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蕭人儲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父亲 怀念亲人 车站 日军暴行 乡贤

    工程,完成任务后返回家门。二、民三十二(一九四三)年,日本鬼子由北南下,来到我们泰和,亦到我们家乡,你为避免日军的蹂躏,率领村里大人、小孩,逃至灵岩寺山里,因一片荒山,必须盖建临时住宅,你带领年壮青年,披荆斩棘,未经一天的时间,搭盖了须要的茅棚,大家先有安身之处,你又交待年轻人排班在住地入口处站岗,观察山外的动态,预防日军对我们的行动。三、村里甚至左右村庄的乡亲都知道你的为人忠厚诚恳,乐于助人,你小时候曾习武,略和跌打损伤、腰酸背痛等疑难杂症的草药,只要邻近远道有人

  • 文章我也被「綁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湯宜諧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地方军队 土匪 日军扫荡 遭遇绑票

    拜读上期海州文献(总五十七号)王仲鸣先生撰写的「绑票追记」大文,把民国二十八年后敌,伪、共盘踞下海属地区「官匪」不分的乱象,有眞切的记述,为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的社会治安留下了珍贵史料,也是鄕土志中「断代史」的横切面。尤其是「土匪变军队、军队变土匪」....写得既传眞,也传神。因此勾起笔者在同一年代,也遭到「亦官亦匪」绑票的往事,慈忆述经过,用以「补强」王文「军匪不分」的普遍现象。我家于卅年冬,因躱避日军大举「扫荡」六塘河圈地区,而再度逃往灌云三区新北鄕

  • 文章艱難的水上之旅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9期  作者:茅慶和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日军暴行 背井离乡 英勇抗日

    一九四二年,我虛八歲。姨母家決定回故鄉興化一趟,並打算帶上我。我興奮得好幾天睡不著覺。興化,是我記事時就開始嚮往的地方。因爲那裡是母親的出生地,母親常常對我們回憶起當年的印象。興化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水鄉,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書畫大家鄭板橋更是蜚聲中外。母親本來很擔心從未離過娘的我,能否承受離別的考驗,看到我信誓旦旦的樣子,她似乎感到有了信心。當我登上那艘能載二三十噸重的大船,漸漸離碼頭越來越遠的時候,母親一直站在那裡遲遲沒有動身,貌似堅強的我,也不禁油...

  • 文章人生何處不相逢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4期  作者:陸震廷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吴畹贞 日军俘虏 凌氏义庄 莘塔

    一年前,我收到了一封情文并茂字迹娟秀的信,上面写着:「我们已三十多年未见面了,昨天我去中央日报登广告,突然想起听说你在报馆工作,问到了你的电话,到晚上十时半打电话找你,也是一位姓陆的先生告诉我,说你不在台北,而在高雄,他告诉了你的地址,今特奉函通讯。我是吴畹贞,我们一起在莘塔当过日军俘虏,三十一年二月九日分别后,各自囘家鄕松江。沈以镕同学及舒志秋同学,他们有否来台湾,你知道吗?我已结婚二十九年,有子女三人,老大女儿已出嫁,老二儿子已大学毕业,现任职于市立

  • 文章南陽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6期  作者:王臨冬 出版时间:1986-06-30
    关键字: 河南南阳 抗日战争 敌机轰炸 地方组织 消灭日军 日军暴行 往事回忆

    回家。」说完了这些话,曾外婆已泣不成声。我也失声痛哭起来了。我大叫我不要回家。外婆家斜对面,是一所有完整设备的小学校,我是被母亲送来上学的。学校有很多玩伴,读书、唱歌、游戏,对我全是有趣的事。所以要送我回家,那眞如晴天的霹雳。但曾外婆的惧怕和不安,使我必须回家。我挥着手抹着痛哭的眼泪,一次再次叫着曾外婆,我们那祖孙分别的一幕,至今想起还令我心碎。·目睹的一次空袭从北向南进攻过来的日军,日日迫近南阳,夜晚人静时已可以听到远处的炮声,记得不管我走到村子中的那家去

  • 文章戀戀紅薯情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红薯 日军罪行 参军经历 家乡红薯 回乡探亲

    在台灣吃的「地瓜」,故鄕—山西省垣曲縣叫「紅薯(藷)」,也有地方叫「番薯」、「甘藷」、「甜藷」的。不管它叫啥對我來說,在飮食中算是情感最深的食物。小時候在家鄕吃紅薯是很困難的。紅薯每年農曆三、四月份育苗、揷秧,九、十月份下過霜以後才採收。採收後又要妥爲收藏,以免凍壞不好吃;所以根本沒人要種。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分家後,大堂兄國儒經三年的硏究,開始與三個弟弟種紅薯;並在後院空地上挖了約二丈深的地窖,預備冬天儲藏紅薯。當時,我九歲,常常看大堂兄育苗、揷秧、...

  • 文章抗战时的故乡

    来源期刊:《浦東》 第26期  作者:程祥生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抗日时期的浦东 日军罪行 苛捐杂税 悲苦生活

    每當有人問起我的故鄕——浦東,只要他曾去過,莫不異口同聲說是好地方。因我在大陸上除去過上海外,從未去過其他地面,所以不知究竟好在那裏,可能是魚米之鄕、農產豐富,但災害甚少,男性大部去上海謀生,故家中收入較豐。且地處濱海,缺少港灣;河濱特多,因而交通閉塞,非兵家之地;免除了戰火之災,因受長期戰亂影響,工商農漁業均不發達,但比起大陸其他省份,則好得多了。抗戰期間,政府西遷,上海被日寇侵佔,工商凋敝,且受盟軍轟炸,我故鄕旅居上海人士,十之八九失業返鄕。因而收入...

  • 文章往事如烟的贛東抗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2期  作者:傅亢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赣东 日军轰炸 暴行 国家建设 游击战术

    任意杀人,而对于妇女更是大施强暴。据确悉有小岭鄕妇女保队附徐淸莲女士被俘,敌欲强暴,该保队附预怀剪刀,虚与委蛇,乘机刺死日兵一名,她自己亦壮烈成仁。诸如此类可歌可泣的壮烈事绩,已发现不少,笔者曾赋俚句悼念!特录于次:漫天烽火抚河滨,倭寇疯狂肆暴行。烈女剪刀曾刺敌,何堪此日哭英灵。日军以两个支队向南抚公路沿线进犯,我军在李渡、展坪、凤岗、东馆等地区阻敌,战况惨烈。我当地同胞被杀死或重伤者不少,本所派在各地辅导人员,协同地方干部运用民力抚伤。救灾,甚至埋尸。尤以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