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言共返回3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彭彥的文章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彭彥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彭彦 方言 对联

    也談『俺哼』彭彥自熊德揚鄕長和馮宗毅鄕長分別在第一卷第四期及第二卷第二期大文中,談到湘鄕人說我是『俺哼』,但依現在國語的讀音並不像牛叫的聲音。因此年少的時候,也問過長輩,『俺哼』兩字怎樣寫,均無以對。後來在長沙獅毛冲私立廣雅中學初中部唸書時,三年級國文課程中,每星期列有文字學一個小時,專講中國字的由來及音韻,老師(已忘其名,祇記得係淸朝擧人)曾說:「我們湖南省湘鄕縣說我有像牛叫的聲音『儿ㄤ』,究竟有沒有這個字呢?我可肯定的說有,就是這個『』我翻翻辭海:,...

  • 文章鄉音拾遺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羅樹植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乡音 方言土语

    农产品以小麦为主。所以城北人多以面食为主。城南多水田,农产品以米麦为主。所以城南人的主食就以米面各约为一半。因生活环境有异;城北人与城南人的口音腔调也有了差异。如「六」字的发音;城北人读「蹓」,城南人读「楼」。唯鄕音土语,大致雷同相通。诸如:耍砍子(歇后语)、谚语、以及鄕音土语,流行颇多,试分类列举如下:壹、耍砍子(歇后语)1 孙女穿她奶奶的鞋—老样儿。2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3 老丈人死了哭爹—随大众(喻人没有主见)。4 爷儿俩玩猫子—不是猴(喻不是正事

  • 文章宁波的方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1期  作者:舛半生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宁波 方言 笔者 概述

    吾甬方言,与众不同,开口便说「阿拉」「阿拉」,这阿拉两个字,几成为「宁波人」的「代名词」了。不论那一省人士,尤其是上海人,听到阿拉两个字,都知道你是宁波人。可说阿拉两个字,是四远驰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的。阿拉就是阿拉,恕笔者不再作详细介绍了。阿拉宁波称四只脚的「猫」,叫作「缦」,这大槪是「猫」「缦」变音的缘故吧?但是用在其他名词里,有时候又叫作「猫」的,例如「煨灶猫」、「猫饭碗」、「猫屙」等等,不是有「缦拉猫屙」这只话吗?这无异「杭州人」说「其儿开茄

  • 文章难写难像的寗波方言(十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1期  作者:湯强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宁波 方言 概述 同乡会

    惹」字的别音。)「把厨顿」——准时用膳。(例如某家主妇,专门欢喜串门子闲聊,吃饭勿「把厨顿」。这三个字,或许不会错。把握时间,在厨房内端出饭菜,大家吃一顿也。)「肮白白」——闷热。(例如今天气候交关「肮白白」,或许是「燠勃勃」的别音。)「盖则」——现在。(例如你不听我的忠吿,「盖则」懊悔来不及了!这句方言,大约是「这遭」的别音。)「发格」——发怒。(例如他是一位好好先生,从来不光火的,不知是何原因?今天居然也会「发格」起来!「发」字当然不误,「格」字费解

  • 文章鄉俗百子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1、42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6-01-01
    关键字: 乡俗 百子歌 方言

    開口問啥子。說笑散罎子。駡人格老子。打架捲袖子。伸手抹帕子。還手抓領子。村言不入耳,舅子龜兒子。提勁掀飛機,拳頭亮定子。曲指敲額頭,是挨括墜子。南邊喚蠻娃,統稱小孩子。講話打啞謎,叫做碾言子。半天雲頭張口袋,看你裝瘋子。四月栽秧子。六月打糓子。糧戶收租子。佃戶請收少點子。吃飯造粉子,碗叫蓮花子。筷叫篙竿子。湯匙剗翅子。呼朋上館子。爆肚子,煎肝子。煨蹄子,蒸肘子。無人吃是豬胰子。開洋菜心子,白油菜台子。鴨號扁嘴子。魚稱擺尾子。鶏喚長冠子。豬血曰旺子。下酒蚕...

  • 文章重庆方言擧隅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1期  作者:靑靑 出版时间:1976-12-31
    关键字: 重庆 方言 风习 介绍 同乡会

    方言可以表现各地方的特殊风习,近来各种文学作品引用各地方言者亦渐多,读起来可以增加作品中的鄕土风情。同鄕人在异地相见,偶用方言,顿觉有几多亲切之感。现就记忆所及,将重庆一带的方言,略擧几十则,幷加解说,以供大家的参考。「幽」:幽默的幽,讽刺的意思。如故意摹仿他人的态度或语言,便叫做幽。「幽串了」,犹言幽得太厉害了,更引起纠纷的意思;如言被人纠纒着叫做某人把我「幽倒」。「杂」:音咱,著名口头语,如这(音了)杂或这个杂。四川一句流行语:「成都龟子重庆杂

  • 文章溶入国语的上海话

    来源期刊:《浦東》 第32期  作者:童世璋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上海话 上海方言 摆平 杜月笙

    国语中流行的方言有些上海话已经渗透到国语里来,甚至溶入文字,显得非常活泼而有趣。我们经常听见有人朗朗上口,或出现在新闻及标题上,人们都习惯了,接受从上海这一大都市前所散播的语言。有那些上海话这样出风头呢?举例言之:有「苗头」、「派头」(派读如怕)、「噱头」(不读国语注音的决,而读如雪)、「野鸡」(「黄牛」也是)等等和「摆平」——这些是随着生活而来的。另外还有随着经济而来的,如「头寸」、「轧头寸」、「涨停板」、「跌停板」,涨跌停板可以引申,例句

  • 文章乡谚拾零

    来源期刊:《浦東》 第31期  作者:沈步洲 出版时间:1983-01-15
    关键字: 故乡谚语 方言 谚语拾零

    1、种来早不荒,起来早不忙,早起三晓当一工。 (勤奋)2、儿子做官归,不如丈夫讨饭归。 (亲热)3、日里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惊心。 (心安理得)4、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飮水思源)5、千错万错来人不错。 (原谅别人)6、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 (集思广益)7、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羽成舟。 (储蓄)8、酒肉弟兄多多,落难之中半个无。 (交友宜愼)9、爷有娘有不如自有。 (自力根生)10、看人挑担不吃力,自上肩头嘴要歪。 (别看人不起)11、开了

  • 文章家鄉歇後語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8期  出版时间:1991-11-01
    关键字: 歇后语 家乡话 方言

    棒杵軋嘞木排裏——軋大淘濕手揑了乾漿麵——甩勿脫鰻魚跌嘞湯罐裏——屈(曲)死大年初一捉狗屎——獨暢暢飛機上吊大閘蟹——懸空八隻脚額骨頭上擱扁担——頭挑鼻竇浪(上)掛鮝魚——休(嗅)想(鮝)張天師被娘打——有法嘸處使煙囱管裏掛摘鈎——釣星(心)火牀底下放鷂子——大高而不妙彌陀身浪(上)貼膏藥——服(佛)貼頂嘞石臼做戲——吃力勿討好閻羅王格阿爹——老鬼城頭浪(上)出棺材——遠兜遠轉芦蓆上爬到地下——差勿多糞船上裝貳櫓——臭假(架)閻羅王搭鬼商量——嘸講頭芝蔴...

  • 文章廡齋脞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1、2期  作者:廡翁  出版时间:1997-06-30
    关键字: 绝联 客家方言 朱兆莘

    金川合则为钏字,且金川又属县名,真是难对呀,难对!」于是你望我,我望你,结果无人应对,最后把希望寄杨氏,但杨氏左思右想,也对不出上联来,只好不欢而散。从此,它就成了绝对,至今未见上联。不过,事有凑巧,现试把上述两比绝对缀合,使其成为佳配,联曰:「日月两泉明白水,门人一钏闪金川。」此联不仅切人切事,平仄协调,属对工整,且「白水」又是县名。隶属陕西,今得如斯趣联,录之以飨同好。二、谈客家语言多古音近代许多学者如章太炎等都说:「客语方言,多合于古韵」而客家人有谚语

共37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