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家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追思百龄人瑞黄裳元老教育家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陳本昌  出版时间:2002-01-31
    关键字: 黄裳元 教育家 生平简介

    百粤教育家黄裳元先生,原名衍钧,别字仲吉,原籍广东罗定巿附城南永平村,出生于一八九〇年,其父黄文华,别号庚云,原名黄增庠,为清末秀才,世居城南大夫第,广厦连楹,屋宇巍峨,两侧开阔,周围朝拱,门前池塘环绕,美景怡人,向有「宝鸭落池塘」胜地之称号。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潜缨继世,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青年时期,负笈省垣,在广州广雅书院攻读,地邻港澳,与欧美接触最早;得西洋文明风气之先,仰慕维新,向往西学,赞成科学文明,学别人之长,补自己之不足,故于一九一七

  • 文章教育家周铠乡长逝世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47期  出版时间:1997-09-15
    关键字: 教育家 周铠 逝世 公祭 丧礼

    本邑名教育家周 铠乡长,于五月底逝世,六月七日在台北市立第二殡仪馆景仰厅公祭。因周乡长笃信耶苏教,由胡伟骐牧师主持安息礼拜,教会复兴堂诗歌班唱诗,仪式庄严隆重。是日周家亲朋好友学生以及同乡会杨理事长仁初、张文彬、谢泌伉俪、宋伯元、羊宗达、朱国甫、俞振光、叶超、谢主政、沈珊、万向荣等多人参加丧礼。

  • 文章联合国世纪文化伟人民国史上著名爱国教育家吴稚晖铜像回归雪堰故鄕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73期  作者:月航 徐夏  出版时间:2009-03-01
    关键字: 吴稚晖 爱国教育家 半身铜像

    常州日報 月航 徐夏五十多年前由蔣介石總統親自監制並認可的吳稚暉銅像,由台灣武進同鄕會原總幹事周振華教授千里迢迢護送回常,昨天安放于武進雪堰鎭吳稚暉故居內。背井離鄕六十年的吳稚暉終于歸故里。昨天一早,武進台辦、雪堰當地鄕親以及無錫吳氏宗族代表等四十多人,冒著蒙蒙細雨,迎候在吳稚暉故居門前,當周振華教授手捧銅像走進故居時,鄕親們點燃鞭炮,恭恭敬敬接過銅像,安放于大堂案几上。吳稚暉的堂弟媳鄭娟娥女士也聞迅趕來。鄭娟娥女士今年七十七歲,擔任過四屆台北巿議員。她代...

  • 文章先岳父翟公韶武傳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李紹盛 出版时间:1979-01-25
    关键字: 翟韶武 政治家 教育家 人物生平简介

    翟公韶武,字承烈,河南省修武縣人,生於淸光緖二年,先岳父六歲入塾,穎悟過人,年十二肄業縣立高等小學堂,民國元年考入河南留美預備學堂,後以家遭土匪搶刼一空,頓成赤貧而輟學。民六年入開封第一師範,十二年考入北京大學習史學,在校與豫籍菁英姚從吾、楊一峯、張濱生等創明辨學會,探討學術,民國十五年北伐軍興,刋行少年河南雜誌,負責編務,鼓吹救國,已嶄露頭角。民國十七年北京大學畢業返豫,任敎開封第一高中及河南水利專校,民國十九年轉任河南省黨部秘書,民國廿年奉派河南汝南...

  • 文章雲台職聖張雲書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張紅柱  出版时间:1994-09-01
    关键字: 张云书 对联 联圣 教育家 追悼会 挽联 抗日战争

    張雲書,亦名張恩沛,號梅主人,連雲港市雲臺區朝陽人「原新縣」。生於一八六八年,約卒於一九四五年。他自幼聰明過人,博覽群書,飽讀經史,一生著述頗豐。如「二十五史年錶」「案頭隨錄」「鴻雪聯稿」等,可惜大部分散失了。先生一生最工莫過于對聯了。先生在世時,往來于雲臺十八村,所到之處求聯者摩肩接踵,至今仍有部分聯書、聯語流傳於世,在雲臺山地區人們稱他爲「聯聖」。爲了讓更多人了解他,筆者擬從先生遺聯中擷取幾副以饗同好:一、挽張學瀚聯。張學瀚先生曾著「雲臺導遊詩鈔」「...

  • 文章记宋初如皋大教育家胡安定先生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6期  作者:張正藩  出版时间:1974-08-20
    关键字: 教育家 胡安定 明体达用 道德仁义 教之本

    宋代的學術思想,以理學爲中心。宋仁宗的時候,胡瑗(安定)、孫復(泰山),同時分別在南方、北方講學,「天下之士,從者如雲,而正學從此造端矣。」安定、泰山,可說是宋代理學的開山大師。茲暫不談泰山而言安定。胡瑗是江蘇如皋人,生於宋太宗淳化四年,字翼之,因其祖先世居安定,學者和門人,都又稱他爲安定先生。他生在一個很低級的官吏家庭,祖父做過司寇參軍,父親做過節度推官。先生的成就,攻苦食淡,終夜不寢,是一個刻苦自勵的窮學生,旣不靠着憑藉,也沒有什麽憑藉。他七歲能文,...

  • 文章陽湖詩國譽 賴有洛陽人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8期  出版时间:2004-06-25
    关键字: 农民诗社 洛阳镇 农民诗人 诗词作品 创作交流 教育家

    清茶,闲坐论诗,总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刘志成、刘涤瑕、沈毅、黄澄等都已经七八十岁高龄了,但他们却是诗社和词社的骨干成员。八十多岁的沈毅是个热心人,他不但是南风词社翼溪分社的创始人、社长,每次活动,他总全力以赴,词社成立时和二〇〇二年清明节诗友、词友以「寒食」为题开展现场即兴吟诗活动,都是他留饭。词社编辑「翼溪苑」,也大多是他出资请人列印印刷。常州市著名教育家、诗人钱璱之先生也深深地被洛阳鎭的这批老年人的精神所感动,写下了「高吟秀句晚来香,十年结社岂寻常

  • 文章(鄉閭之光)李瞻:萬里孤鴻常懷鄉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1期  作者:齊魯 出版时间:2009-01-20
    关键字: 新闻教育家 中华学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十四随远征军离乡抗日 十八正式从军 新闻泰斗 回馈桑梓 知遇感恩 回乡探访

    四月廿六日下午三时,山东大学文史楼前走来一位老人,他须眉苍苍,但却面色红润,步履稳健。见到记者,他笑逐颜开,伸出双手,热情地握手,用浓重的山东口音问好,眉目之间一片慈祥和气,丝毫不带大家作派。然而,他却是真正的「大家」。他是蜚声海内外的新闻教育家,原台湾政治大学新闻所所长;曾任台湾「教育部」、「新闻局」顾问,台湾中正文化中心评议委员、金钟奖、金马奖与金鼎奖评审委员;一九八二年他向蒋经国建议开放大陆探亲,举行两岸政治谈判,后被当局逐步采纳实行;一九九七年获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