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历史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惕吾东阳教育基金」缘起与落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10期  作者:呂秋文 出版时间:2007-10-10
    关键字: 王惕吾东阳教育基金 历史发展 两岸互助 浙江教育

    盖体育馆的构想,惕老不仅全部答应,而且有意为东阳中学盖栋教职员宿舍,全校师生惊喜不已。自计画公开后,惕老在东阳之妻舅赵为仁、小姨赵藕琯随即与惕老取得连络,约定三人在香港会面,将整个方案更加扩大。除将教育方案从东阳中学延伸到巍山初中、王村光小学;并规画在巍山盖一个医院,在东阳城内盖一个急救中心。惕老当时是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自己不便出面,更不愿由其子女出面。我当时担任东阳旅台同乡会理事长,适逢其盛,奉命前往东阳洽谈细节。行前惕老面示几个原则:一、全部经费预定

  • 文章浙江省敎育行政史畧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許紹棣 出版时间:1984-05-10
    关键字: 浙江资料 文化教育 历史沿革

    续上期)附旧府属表㈧教育程度历年度浙江省学龄儿童统计表(民国二十四—二十九年度)Ⅰ编制机关:浙江省敎育厅Ⅱ编制年月:三十二年十一月Ⅲ材料来源:根据本厅历年度编制之「浙江省敎育统计」汇编Ⅳ说明:各年度所列学龄儿童数均系依据浙江省民政厅各年度调査之户口统计全省总人口数,以十分之一比例数编列。历年度浙江省在学儿童数统计表(民国二十四—二十九年度)Ⅰ编制机关:浙江省敎育厅Ⅱ编制年月:三十二年十一月Ⅲ材料来源:根据本厅历年度编制之「浙江省敎育统计」汇编Ⅳ说明

  • 文章台山概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雷飛鴻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台山 概况 历史沿革 教育文化 物产

    目前第二区已分设公益、大江、水步三个镇,而今大同乡与毗邻之井水坳乡合并为井冈乡政府,属水步镇政府所管辖。现在水步镇政府所管辖的计有十七个乡或管区。教育文化台山因获得侨胞之资助,故教育普及,文化水准颇高。抗日战争时计有公立中等学校:台山师范(内设初师及高师)。 台山女子师范、台山中学(初、高中部)三所。私立中学则有培英中学、培正中学、任远中学、胥山中学、端芬中学,县立小学只有设在台山城一所,其余各小学均是乡公所所设立,地方面积较大的乡公所则设有二所以上,小

  • 文章仁泰教育促进会扶贫助学成绩辉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1期  作者:吳直峰 出版时间:2013-05-15
    关键字: 扶贫助学 上栗县 仁泰教育促进会 成立历史

    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江西省萍乡巿上栗县人大主任杨光明与省巿县人大代表及其社会优先致富的很多仁人志士们,创办的「仁泰」教育促进会,扶贫助学,不觉已近两年之久。且资助的学生,不可胜数,成效辉煌。该促进会,通过捐助资金滚动,现有人民币贰仟余万元。刚一开始的第一年,就资助高中生103名、大学生39名,资助额达伍拾多万元。这样在全县各乡、镇、村庄的人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基本上拉平了读书上学的穷富差别。鼓励著全县品学兼优的莘莘学子,在改革开放

  • 文章故鄕的囘憶——永興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李名聰 出版时间:1980-10-15
    关键字: 故乡 永兴县 历史沿革 乡镇区域 教育 交通物产

    永兴是我的故鄕,位于湘南。县治设在便江东岸,山明水秀,古称总六城之门户,领三楚之屛藩。而附近之文笔千寻,洪涛八尺,碧潭起雾,瀑水生花,森口客舟,卧江狮石,石屛拥翠,龙耳生烟,飞鹅悬砦,天马行空十大名胜。加之龙山气厚,便水波澄,以及民物风敎。今虽离鄕三十余年,犹令人无限怀念。爰就记忆所及,特将大陆沦陷前,鄕邑槪况,略述于后:一、历史沿革 本县在汉以前,原名便县,经隋唐两易其名,始称安陵县,继改为古亭县。至宋熙宁六年更为今名。原隶郴州,民国成立后,废除府州

  • 文章憶沭陽縣中附設簡師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沭阳历史 失学青年补习班 学校教育

    担任,敎我们历史李老先生年已八十,据说清时中过擧人,敎导主任陈梅仙,庶务主任施同章,尙无校长,据说陈主任、施主任两位均想问鼎校长,陈主任是江苏农学院毕业,施主任为国立南京大学外文系毕业,全国会考第二名,但至卅七年一月卅一日,发成绩单时,成绩单上是复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施同章、陈梅仙,未见校长之名。简师科全班六十五人,六十一人为男生,四位女生,即沙钟兰老大姐,方壁华为余姨表姐,潘志云、刘志筠等四位女同学,同学中最忙的是徐同学,叫口令,集合整队由他发号司令,为简师

  • 文章關於蒙古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席慕蓉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蒙古 蒙古民族 呼和浩特 民族历史 文化教育建设

    在秋日乌兰巴托的市街之前。我问朋友,为什么群众不要求把这座铜像也一并拆除掉呢?朋友回答我说:「乔巴山的统治是有千种罪过,但是,也有一点贡献——国人感念他的也只有这唯一的一点——就是他保住了蒙古。在那个恐怖的时代里,唐努乌梁海与布里雅特蒙古都相继沦为苏联的「自治区」或者「加盟共和国」,只有乔巴山坚持蒙古必须是蒙古人自己的蒙古,也因为他的坚持,这个国家才终于有可能走出今天的这一步。」在秋日的阳光下,我禁不住又回头再看了一眼,铜像的面貌依旧狰狞,然而历史对于所有角色

  • 文章懷念王老師篤修先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劉朝明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王志信 生平介绍 故人往事 教育事业 记录历史

    老師諱志信字篤修,山東省諸城縣人。詩書世家,邑之望族。祖父樹城公,遜淸廩生,思想先進,早年參加同盟會,爲諸城革命黨先進。父景祥公自民國八年至十九年,擔任諸城縣敎育局長,對地方敎育貢獻極大。先生幼承庭訓,培育成「言忠信」、「行篤敬」做人做事的兩大原則。故先生一生處事公正廉潔,忠信誠敬,其來有自也。先生民國二十三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承繼了南開「公」、「能」二字的校訓。畢業後留校擔任經濟硏究所硏究員,在文學院長兼政治系主任張純明先生指導下從事「比較地方政府與政治...

  • 文章齊魯大學校史序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楊懋春  出版时间:1985-12-20
    关键字: 齐鲁大学校史 序文 人物回忆 文化教育 历史资料

    大约是民国七十年春季,台湾地区曾在大陆受过高等敎育的人士,忽兴起一阵撰写大陆上母校历史的风气。齐鲁大学在台校友李培华敎授等人受了此学风激励,亦以为应将自己母校的创立、经营与成绩等作番追忆与记述。既以供现时人的怀念,也使后来者有参阅资料。李敎授因课务繁忙,无暇执笔,来与我相商。我闻此消息亦乐于怀念当年在济南齐大校园上的诸种活动与趣事,乃答应参与其事,并立即拟定齐鲁大学校史之撰写。本书可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有系统的正史;另一部分则为若干校友的回忆录。当时又商定

  • 文章中韓菲“慰安婦”在美集體訴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慰安妇 集体诉讼 南京大屠杀 历史教育意义 勿忘国耻

    在台北落幕,十二月八日在东京举行,将有六百名各国前慰安妇参加。大审结果送联合国,并请抵制日本成为安理会理事国。参加筹备会有南韩、北韩、印尼、澳洲、泰国、荷兰、美国、日本及台湾的法律专家。主办单位为妇女救援基金会董事长庄国明。大审虽无法律效力,但历史及教育意义大于法律意义。二次大战期间,日军侵华,中国抗战八年,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三十万人,举世震愤,其到处奸杀掳掠,难以数计。日军在山西天鎭、朔县等地也曾大肆惨杀。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