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时期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战时期效忠蹈义之浙人小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8期  作者:周念行 出版时间:1977-08-06
    关键字: 抗战时期 效忠蹈义 浙江人 施元棣 徐国琦

    施元棣,杭縣人,浙江省立第一中學畢業後,見國難嚴重,懍於國家興亡之重責,入中央軍校高敎班第十期及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七期受訓。他的受訓心得,他爲認一個人的信仰最爲重要,信仰是人生的中心活動,信仰會產生力量,會影響人的生活和一切行動,信仰和行動應該合一,也就是王陽明先生知行合一的道理。一個中國人旣然信仰三民主義是救國主義,中國國民黨是實行三民主義的政黨,中國國民黨總裁,是爲奉行三民主義而努力的,也就是中華民族全體的領袖,我們應該衷心擁護他,爲他犧牲奮鬪,萬死...

  • 文章抗戰期中肄業寧中什憶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7期  作者:吳烈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宁波生活 抗战时期 求学经历

    由鄞縣南部之橫溪——接壤奉化縣境——到寧波的新河頭,似乎每天都有拖船,(前面一條裝有馬達的木船拖着若干條木船,一條船大約可容十多個人。)在夜船上,軋軋的馬達聲,依然催人欲睡;一位旅客撩起了長袍,在船頭弓着身,瑟縮地小便着,——時序已是下雪的冬天了。到了城裏南昌行,找到了族叔,就在他那裏溫讀功課。一個傍晚的時分,我踽踽地獨自個兒踏有雪蓋的馬路,行人稀少彤雲密佈,一直到了南門外寧波中學的舊址去投考。大概爲了空襲的緣故吧!每人一支蠟燭,在課桌上悄悄地寫着,心想...

  • 文章童年趣事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9期  作者:張棟材  出版时间:2009-12-25
    关键字: 童年往事 抗战时期 缅怀亲人 思念故乡

    我八歲時,隨同家離開故鄕和順,到異國他鄕謀生闖蕩,轉瞬已快六十年。對可愛的故鄕的眷念之情,與日倶增,無時或忘。孩提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我在保山出生。因爲父親仰亭先生才學優異,爲五外叔祖李致卿先生器重,著伊至保山開設的民生堂學習中醫藥學。滇緬公路通車,永茂和商號業務發展,外祖父李朝卿和大舅父李鏡天又命畢業于和順女子師範學校的母親李元貞到保山,協助父親經理永茂和在保山、下關兩棧的商務。但自一九四一年底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日機便多次轟炸保...

  • 文章想起抗戰期間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2期  作者:黄大受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往事回忆 大学生活 战区学生

    如果路上多修理几次,就要在路上多住一夜,第三天才到成都,这是乘客早知道的事,也没有什么话说。而且车修好了,乘客还要下去推车,才能开动启行。当时有一首诗,描述木炭汽车:「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次,修理六七回,八九十人推!」在台湾,这一百数十公里的旅程,只要三个小时,可是在抗战时期,却常常要走三个整天,和走路差不多哩。乐而忘忧的大学生抗战期间的大学生,特别是来自战区的学生,对衣食绝不考究;当然,没有钱,是主要的原因。虽然是节衣缩食,但走起路来,都昻昻然,多数是豪气

  • 文章光風霽月 典範長存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劉儒超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郭衍宾 往事追述 抗战时期 教学著作 追思缅怀

    余負笈從恩師求學,是青少年時期,正值抗日烽火正殷,時先生長大麻中學,其為人忠誠正直,清高廉潔,治學嚴明;夙懷教育救國之理念,致力於振興祖國之教育事業,培育英才,夙夜匪懈,身教言傳,兢兢業業。恩師為百年樹人之大計,親赴南洋募集資金,擴建校舍,聘請良師。廣招學子,整頓學風,對桑梓教育事業,殫精竭慮,貢獻良多,贏得邑人之尊崇,桃李之敬佩,學校成績斐然。余讀麻中三載,受先生之品德言行,謙虛好學之感化至深,因而養成刻苦求學,孜孜不倦和勤儉習性,故在學業上如百尺竿頭...

  • 文章抗戰時臨海的小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11期  作者:行遠 出版时间:1980-11-06
    关键字: 抗战时期 临海小吃 台州老酒 山楂糕

    自美囘港,同機旁坐爲華人。請益之下,悉爲臨海人氏。旅途逾十餘小時,卽以抗戰時臨海的小吃爲談資。李君與筆者年紀相等,離家均逾三十年。所說多爲抗戰時筆者在臨海之所見所聞加由李君印證而寫此文臨海地理環境一如縣名、縣城臨江、大部份的城牆,倚南北二山而築,高聳巍峨,而堞整齊較浙東南各縣爲雄偉。古稱臺州。水道交通方便。生產尙好,城鄕亦富庶,食肆林立,雖然比不上溫嶺黃岩,更比不上紹興杭州,但是抗戰期間,浙江省數縣淪落敵人手中。難民便從四面八方,來這小城,赤手空拳,無財...

  • 文章大埔李柏恒對汕頭市的貢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李偉誠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李柏恒 家乡贡献 汕头 发展商业 抗战时期

    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中央,廣東省政府飭令,汕頭市政廳改制為汕頭市政府,埔籍蕭冠英被派任為市長,人云: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得轟轟烈烈,呈准加大商埠建設規劃,他的魄力和智慧大大提高了汕頭商埠規模。市府公告吸引了海內外文化界,商賈企業界的重視,紛紛談判,簽約進行投資建設,如梅縣、大埔的印尼華僑李柏桓等,一九二七年春節回鄉探親歡度春節經汕頭,看到汕頭市府正在進行城建規劃的告示,李先生看中安平路、國平路一帶比原升豐路的升平娛樂場,升平商場的地點好,...

  • 文章抗战时期我在江南游击区(一)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徐笙  出版时间:1974-02-02
    关键字: 抗战时期 重整地方秩序 安徽绩溪 江南攻击军 游击区

    本文系阜宁徐笙鄕长所撰,徐鄕长为陆军除役中将,民国二十八年一月,至三十一年底为止,在江南游击区,担任要职,先后掌管整编游杂部队,训练游击干部,对敌进行游击战等工作,为兴化冷容庵中将之得力助手。本文之撰述,完全依据事实着笔,可作抗战时期江南游击战史,弥足珍贵之史料也。(编者)

  • 文章幽默風趣的《十字令》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于通淇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十字令》 民俗文化 谜语 抗战时期 贫困教师 地主形象

    九)坐不动,十分无用。谜底大家都淸楚——泥塑菩萨。(二)古时候有人曾用「十字令」形式为一淸客画像: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纸牌,九品衔头,十分和气。(三)抗战时期《重庆晚报》曾刊登过这样一首描写中小学敎师困苦生活的「十字令」: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七天一星期,八方逛几回,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四)抗战时期有人用「十字令」刻画了汉奸丑恶形象:一副奴才相

  • 文章首創我省旅台同鄉會的王澤民理事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4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江西省旅台同乡会 王泽民 人物事略 抗战时期 军事教育

    新建 周仲超我省旅台同鄕會之能有今日,應該感謝首先發起組織同鄕會的王澤民將軍。時至今日,因物換星移,當年參與成立之同鄕於今已寥若晨星。其後參加者,幾乎不知爲首發起成立同鄕會之王澤民鄕長之名,更不知其事略,過去江西文獻各期亦無王氏傳記,筆者深以爲憾。茲經多方搜尋,而得王氏部分資料,爰轉而爲此文,以彰賢者。王澤民先生,江西玉山縣人,生於民前廿七年(一八八五)五月十六日。初入陸軍小學,成績屢列前茅,乃升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繼畢業於保定軍校一期,及北京陸軍大學。...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