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扬州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探親旅遊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汪敏毅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探亲游记 扬州 哈尔滨 大连

    不算享受过份也。闲谈两岸之现况及各亲戚近来之生活情形,聊慰两岸相思之苦,又因京沪两地附近旅游的景点,前数年中已经去过,由姪女提议过江到扬州去看看,于是在五月十七日到扬州去。扬州扬州是禹贡九州之一,历史悠久,古蹟名胜很多,是日早八时由姪女陪同父叔共三人,乘公路车过长江约一小时抵达扬州车站,坐计程车先到「个」园吃早点,自古习惯是早吃干丝、汤包、吃茶,叫做皮包水,晚上洗澡叫做水包皮,「个」园是清两淮盐总黄至筠将明代寿芝园旧址重建,因清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因

  • 文章石涛与扬州(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6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4-08-20
    关键字: 石涛 扬州 明代宗室 画家 “扬州十日”

    吾尝谓凡人之显晦,不论生前生后,冥冥中若有定数。如画师石涛,生前之名,固不若今日之盛。即自石涛逝世以迄今时,约有二百六十余年,亦鲜有言及石涛者,从张大千推崇备至后,不但国内硏究石涛者,风起云涌。即东西各国艺坛中,石涛之名,亦不胫而走。可见凡人之显晦,莫知其所以然。余世居扬州,生于淸末。吾鄕每年,有观音会,都天会,城隍会,迎神过巿,锣鼓喧天。旗伞执事,肩摩毂击。每于灯伞中,见有署名苦瓜和尙,瞎尊者等绘画。以其名异,恒向先考叩其详。先考曾曰:是恨僧也,他日

  • 文章扬州名胜古迹简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1-01-16
    关键字: 揚州 名勝古跡 文獻展覽

    此次各省文献展览,我苏承负翁先生将所藏扬州名胜古迹珍贵照片九帧,提出展览,并为说明,以供中外仕女参观,当为会场生色不少,兹将原说明刋载如次,以飨阅者。白塔:在莲花桥(俗称五亭桥)莲性寺内,莲性寺,原名法海寺,创于元至元年间,淸康熙至扬,赐今名,白塔亦称喇嘛塔,系就旧塔之基建造,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今塔于乾隆甲辰重修,倣北平北海喇嘛塔,毫无二致,其形如锥,高入云表,塔基建台五十三级,台上造塔,塔身中空,供白衣大士,顶加靑铜缨络,鎏金塔铃,最上簇鎏金

  • 文章土音土話經驗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趙長明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土音土话 沐阳 扬州 徐州 上海

    的,当然我也不例外,「海鸽子是什么嘛?」我的话刚一出口,便受到母亲的喝止:「小孩子,不许乱问!」其后,我在东海、新浦读小学和初中时从未听过有人自称或称对方为「海鸽子」的。民国五十年间,我在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某报记者张德才先生(泗阳人),我当时还以为他是海属人士,乃以海州话和他交谈,谁知这位张记者竟然嘻皮笑脸地对我说:「老哥!你这一口『海鸽子』话说的眞像!」二、小子:民国廿五年,母亲带着我和昌兄从沭阳回扬州故鄕过端午节,刚一进老家大门,就听见跟祖母生活在一起的哥

  • 文章忆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48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70-12-10
    关键字: 听说书 制酱菜 扬州酱菜

    九十七、听说书说书为民间艺术之一,多藉茶坊作场所,亦有专设之书场,时间为午后或晚间,约两小时,扬城咸在教场附近,四鄕如仙女庙、邵伯、瓜洲、大桥等鎭亦有,场主延聘说书先生,若戏院之聘演员,名角需半年前即约期预聘,所说多为旧小说,近代如康国华及其子又华之三国演义、载显章之西汉及西游记、郎照星、照明之绿牡丹、张少夫、幼夫之絃词,均甚著名,尤以王少堂之水浒、驰誉大江南北。闲消遣,半日坐书场,两部双西羣说戴,独家三国世传康,水浒首推王。九十八、制酱菜扬州酱菜,驰名

  • 文章扬州之报纸与报人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6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7-12-10
    关键字: 扬州 上海申报 铨昌祥明信局 江淮日报 民声报 怡情报 驻场记者 扬州报人

    扬州之有报纸,最初系上海申报。时申报用油光纸印,以公门抄为最要新闻,社论偶一见之,副刊尙未有此名词。时在光緖中年,邮局尙未设立,每日由长江轮船带至鎭江,由鎭江交小轮船带扬。扬州经销申报者,为铨昌祥民信局,其址在犂头街。(苏唱街口,大门朝西,斜对过为通翠花街之浴堂巷)。阅户分头报、二报、三报、三种,头报可以阅三日前出版之报,随到随送;二报系于第四日将阅头报之报收囘,送阅之;三报依此类推,阅三报者,其报不再收囘,故亦名「存报」。在铨昌祥管理申报兼司送报者,名

  • 文章八十歲的兒時懷念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1期  作者:葉秀峯 出版时间:1981-06-10
    关键字: 扬州馆面 剪辫子 海军 钉鞋 泥土

    扬州馆面(续)更忆在书塾时,老师敎一册「畺园益幼篇」,全是短文,其目的在于敎儿童学做文章的,可以引人入胜。其中有一篇「牛肉面说」,其文意忆系盛赞牛肉汤之鲜美,而说面不在多。幼年儿童每为所引诱而想尝此面,等到长辈们带我们去面馆时,尝到馆面,方知确有高明之处,畺园益幼篇中文字确有道理也。㊈剪辫子现在七十岁以上之同鄕,可能对留辫发之情况仍忆一、二。秀峯年幼时,亦曾经过有辫子的阶段,在台同鄕靑年、中年,则须于电视演历史剧方能见之。为这辫子,在满淸入关后,发生

  • 文章石涛与扬州(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8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4-12-20
    关键字: 石涛 扬州 画家 革命家 “反清复明” 平山

    今藏在台王壮为处,寓昙花庵路北。方外名画师莲溪、佛迷,皆寓昙花庵内。以上诸画师所寓遗址,负翁皆曾亲往考察,多有遗迹可寻。这许多名画师环绕昙花庵之原因,定为便于取此天然风景为画本。负翁作此肯定,似未过份其辞。而石涛发现此一天然画本,不知是何因缘,因当时多有顾忌,文献不足故也。石涛卒于康熙四十六年,年六十七岁,葬于扬州平山,史无记载。负翁 先考妣之墓。在平山后,地名蔡家山。墓前一溪,溪之南为平山之北,即蜀冈之北。溪中冬令水涸,可通行人。负翁于某年冬令祭墓归时

  • 文章扬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王仲鳴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旅游观光 扬州风貌 诗歌

    一、阳春三月下扬州,桃红柳绿眼中收;五十年来居海东,故国寻幽忆旧游。二、瘦西湖上景色新,名桥秀水多俪人;桃红柳翠相益彰,鸟语花香总是春。三、桃花坞中遍桃花,花开花谢又萌芽;湖光水影归一处,老游扬州留鳞爪。四、扬州自古多名胜,亭台楼阁中国风;奇桥雅园杨柳岸,多少往事烟雨中。

  • 文章故鄕發展歩歩向榮——二〇〇二江蘇省長江兩岸各縣市敦親參訪團出訪紀實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0期  作者:王國榮  出版时间:2002-12-15
    关键字: 参访团 徐霞客故居 瘦西湖 扬州八怪 洽谈会

    推出宁海民间文艺演出;举办一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徐霞客游记》首映式;「同一首歌,走进宁海」大型演唱会;当代徐霞客镜头中的宁海摄影赛;「天上的街市」焰火晩会;徐霞客开游地山海大巡,以及宁波天河生态风景区庆典活动等。此实为江阴人的骄傲。扬州瘦西湖十八日晨大伙搭车前往扬州,此地以汤包及瘦西湖闻名,因已服毕早餐,未能品尝当地风味而有所遗憾。当游览车驶入瘦西湖风景区后,大伙随即进入码头,分别登上二艘画舫。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湖。河身曲长,景色秀丽,是诗人墨客喜欢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