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成都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悼念王純碧大姊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80期  作者:守誠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王纯碧 抗战 成都 悼念

    我认识纯碧,是在抗战时的成都,在成都我有小同鄕几姊妹,也是名人。纯碧与这几姊妹,家鄕只隔数十里,常相往来。这几姊妹称呼我「袁哥」,我喊她祇好叫「王大妹」。现在她去了!「死者为大」!低首向她称呼「王大姊」,忏悔数十年向她见面就鬪嘴的罪过。若是称呼「委员」、「女士」,反觉得生疏。为什么称她是强人呢?根据她亲自讲的和从旁观察来的;她拼命争取读书,也许她身上有读书的浓厚血液。她父亲选楼公在淸末经过潼川府考,上京会试中了进士入翰林,是一个认眞读过书的人。但是在

  • 文章鄉事憶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7期  作者:永華 出版时间:1974-01-01
    关键字: 方旭 成都 田世芳 画家

    五八、忆方鹤老方旭字鹤斋,原籍桐城,以先世游宦寄寓成都,为成都五老之一。时民国十至二十年间,成都士绅,以五老七贤为首。虽其时防区制尚行,驻军权重,而每当重大政治社会问题发生,五老七贤之意见,当局亦不敢完全抹煞,淸议犹存,诚属大幸。鹤老少时曾就日者推算,吿以妻宫明朗,贤而多助,惟妾宫则多凶少吉,离尅难免;遂深信之,终身不作纳妾之想,而伉俪弥笃。其时女权未张,社会上稍有地位人士三妻四妾者大有人在,鹤老作风异是,亦难能可贵矣。所著鹤斋诗存,凡二卷,风格苍老,于

  • 文章不盡岷江滾滾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3期  作者:孫震 出版时间:1972-11-01
    关键字: 岷江 成都 童年 地理位置 简介

    余自四岁春(民前十七年)在绵竹发蒙读书后,至四岁秋,余父因一次飮酒过量,鼻血不止,绵城羣医束手,势已危殆,诸兄自成都延名医来,余父亦召三叔和卿来绵,口授遗嘱,托三叔代笔立分关,告吾侪弟兄。谓姚崇唐之贤相,逝世前夕,曾遗令其子女以后分居,各以所学自立谋生,不必羣趋仕途,余今亦效姚崇立分关遗嘱,望诸子不必拘泥于家族习尚的三世同堂五世同堂,必须依各人志趣,分居后进取事业。至现在仅有的区区薄产,完全不能赖以温饱,端赖各人奋勉上进求生云云。余父并于病榻,询问诸兄

  • 文章滕縣之戰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0期  出版时间:1972-08-01
    关键字: 滕县 成都 中山公园 王铭章 铜像

    成都中山公园内王铭章将军铜像碑座浮雕,名雕刻家刘开渠刻。

  • 文章健廬隨筆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63-02-01
    关键字: 成都 吴虞 《家庭之苦趣》 五老七贤

    成都五老之由来成都绅耆有所谓五老七贤,殆已为人所习知,顾起源于何时,则与胡适所称许之打倒孔家店老英雄吴虞有密切关联,不妨一述。吴虞字又陵,于淸末留学日本,返国后任敎成都高等学堂。光緖二十九年,吴著「家庭之苦趣」一书,印成数百册,分赠各方。该书以攻讦其父吸食鸦片为主旨,谓其父嗜好鸦片,而强令媳妇(又陵之妻)代为烧烟,彼莫可如何,是为家庭之苦趣。书中有「烟榻之上,一灯如豆,气象万千」等语。此书一出,舆论大譁,而文敎界尤加指斥。于是由通省师范学校监督徐子休等

  • 文章成都薛涛的枇杷古巷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羅强智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成都旅行 薛涛 枇杷巷故居 代表诗作

    此次游毕西安古城之后,乘火车抵宝鸡转宝成线南行,次日晨八时已穿越山岩峻岭的万里终南山而抵达广元。中午即到了成都。迳赴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枇杷古巷思古。以红楼梦里曹雪芹赞述其为闻名女诗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逸叟为望江楼崇丽阁写的楹联:「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玉垒云开,峨嵋月朗,夔门日射,剑阁云消,郁郁葱葱,助金蜀山川,钟灵毓秀;凌景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词雄,南轩学正,麟麟炳炳,为西川俊杰,播美扬修。」上联巧借望江楼面临锦江

  • 文章成都开春后的花会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3期  作者:郭嗣汾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成都 花会 蚕市 青羊宫 二仙庵

    一在家鄕四川成都,过年可以说是一年中的大事情。我在成都住的时间不久,但是印象却很深。成都是四川的省会所在地,到省城去,在几十年以前是相当大的事情。在成都过年,我倒找不出跟鄕下过年有什么特别地方;除了爆竹声、旱龙船、龙灯、狮子、车灯这些玩意儿多一点而外,其余如团年、迎春、拜年、吃春酒,等等礼俗,都跟鄕下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倒是过完年以后,二月中的「花会」,比过年还热闹,而且「花会」比台北阳明山的花季长得多,有时甚至一直延到端午节之后才吿结束。这是成都

  • 文章成都揽胜毅然伴夫返台就诊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21期  作者:盧永紅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成都 景观名胜 辗转回台 治疗疾病 人物回忆

    我夫君开敦一直有一个心愿,要在他有生之年去他曾抗战过的地方—宜昌三斗坪战地一游。为了满足他的愿望,我们一行四人二〇〇六年六月十七日前往首站—成都出发。从上海到成都里程二六二〇公里,要三十八个小时的火车行程,好在有卧铺加之有女儿小敏及小外孙梓蒙在一旁陪伴,一路不觉寂寞,顺利到达。十九日中午十一时到了成都。二十年未回成都,变化真太大了,印入眼帘的几乎全是高楼大厦,宽敞的马路,商家林立,繁荣景象令我们眼花撩乱。以前的老旧房屋全不见了,我想,找一找,年轻时曾住过

  • 文章談筒車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0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0-12-01
    关键字: 蜀中梯田 灌溉筒车 制作材料 筒车制作法 成都坝子

    本栏以往曾谈及筒车,玆补述之。蜀中梯田,有看天田之称,丰收欠收,全靠天公雨水调剂适时。除成都坝子,有都江堰可资水利灌漑之外,其余地方,是看天吃饭的。所以割稻以后,急急需要犁一次榖桩田,并糊田坎,用防漏浸,而关储冬水,备来春插秧。天旱最严重之现象,无过于无水插秧;其次是稻子扬花之际。每一股地方,自有一两口水塘,水塘在高处者,吸收森林之水,层层缺田坎下灌。水塘在低处者,乃吸收诸田过多之水,到上田缺水时,须行逆灌。逆灌之法,丈高左右用水车,即龙骨车,雅名桔楻

  • 文章大埔人在四川成都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羅勝康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大埔人 四川成都 客家人 联谊会 家乡亲情

    列系报导之一现代大埔籍人住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已知人数将近一〇〇个,香火延续了三代;其中大学以上学历占二五%以上,有大学副教授、科学院副硏究员、硏究所所长、各大型工厂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从商的经理、副经理、小说作者等等。可见人才济济,继承了客家人艰苦奋斗、开拓前进、四海为家的光荣传统。现代成都第一代大埔人在九十年代以前,都在勤于工作,忙于家务,在各自狭窄的工作生活小圈子里走着忙乎乎,乐融融的人生旅程。人过半百后,儿女长大了、独立了,下一代又出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