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屈原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端午時節蒲青青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5期  作者:濤子 出版时间:2014-07-10
    关键字: 端午佳节 汨罗江怀古 凭吊屈原 历史感悟

    文.涛子那年的端午节梅雨连绵,淋漓了浓绿的江南,我终于来到汨罗江边,只为在龙舟竞渡的号子声中,寻觅一个泛化历史与传说中的伟岸身影,感受一颗赤子之心的怦然脉动,缅怀一个不朽的诗魂——屈原。你远远地站在时光那头,却还是那样清晰:高高的帽子,长长的佩剑,白衣一袭,江风轻拂之下衣带飘飘,虽形容枯槁,但却掩饰不住你不凡的气质。你本该高居庙堂之上,辅佐楚王安抚百姓,却为何在湖边低首行吟,继长长叹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这个三闾大夫,如何这般孤独与彷徨

  • 文章雜詠七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章儀式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凭吊屈原 返乡探亲 感怀诗文

    诗人节吊屈原一、爱国忠臣品自高,良谋不纳赋离骚;汨罗江上飘魂魄,竞渡龙舟裹粽抛。二、年年此日龙舟赛,为保忠躯裹粽投;自发民心千万载,屈翁含笑复何求。三、楚江洒尽忠臣泪,汨水投身岂寻常;千古诗人歌颂德,永留青史姓名扬。探亲一、一别家园四四春,儿孙子女已成群;发妻健壮精神爽,七五高龄耳目聪。二、故国家鄕大变更,沭河前后两无踪;沂川冲走龙王庙,古蹟古装不见容。三、九月还鄕十月归,探亲三十日光辉;妻儿子妇诸孙辈,画口同声请莫回。四、相见时难别亦难,依依惜别情何堪

  • 文章屈原的启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7期  作者:越人 出版时间:1977-07-06
    关键字: 屈原的启示 端午节 “离骚” 爱国之心 战国时期

    粽子飘香,龙舟逐波,一年容易又是端午佳节!记得去年今日,阳历六月二日,曾有应景之作,如周郞先生的「蒲艾、香包、雄黄酒」和吴慧丽小姐的「迎端阳,谈粽子」笔者则想以一个比较新的角度,来谈屈原之为人,以供吾人立身、处事的参考借镜。读过「离骚」的朋友一定知道,除了其文之美,其意之深外,在那寓情草木,托意男女,敍事陈情,感今怀昔,绚烂的象征性文字之背后,是有一位特立独行的狷狷自守之士。此人便是两千二百多年前的屈原。有关他的生平经过,我不想浪费篇辐,我想一谈的是他处

  • 文章端陽雜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0期  作者:野叟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端阳节 屈原 划龙船 钟馗像 雄黄酒 娃娃节

    诗人节:春秋战国时,大夫屈原,事楚怀王,忠贞不二,后被人谗毁,王遂放逐屈原于湘水之滨,而国事日非,怀王虏死于秦,子顷襄王立,以屈原进忠臣悱恻之言,目为怨谤,益怒而逐之。屈原以复用无望,因作离骚九章及怀沙之赋,于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中而死,后人纪念他,遂以此日为诗人节。吃粽子:屈原自投汨罗江中而死,他的尸体被大石压在水底,无法打捞,当时楚王悔恨,恐怕他的尸体给鱼虾所食,遂做了许多粽子,投在江中,叫鱼虾吃饱了粽子后,可以保全屈原的尸体,其实是怀念忠烈的意思

  • 文章端午節與中華民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2-06-30
    关键字: 端午节 屈原精神 中华民俗 第三次座谈会 会议记录

    时间:中华民国八十一年六月三日下午四时出席者:毛松年、沈旭步、梁文伟、黄竞新、谭国伟、杨尙霖、黄宗识、林鸿标、王万福、岑摩岩、关照祺、陈士诚、孔昭顺、王会均、郭汤盛、陈智涵、谢燕鸣、康润桢、莫剑雄、黎义本、卢伟林。主持人:毛松年纪录:卢伟林、黄信丽引言㈠毛松年先生:总统府国策顾问、本刊发行人。今天座谈会的题目是:「端午节与中华民俗」,提到端午节,原本是中国固有的一个夏令节日,古人亦有称为「蒲节」,自从屈原大夫自沉于汨罗江的故事流传以后,端午节便跟「离骚

  • 文章情思寄往同齡人——寫給台灣的中學生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6期  作者:牛歌華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书信 人生感怀 屈原 尚书 春秋 四大发明 中秋佳节 共建美好家园

    祖国五千年的文化?回想起强汉盛唐的繁荣,四大发明的创造;回想起玄奘跨万山步行西天,郑和渡万水远涉南洋,我们是否为国家灿烂的历史而自豪?大禹含辛治理洪水,屈原含悲吟唱楚歌,岳飞横刀「精忠报国」,郑成功扬戈恢复台湾,林则徐为民勇禁鸦片,孙中山为国磨沥艰难,亲爱的同胞,我们是否为这中华之精英赞叹敬仰?当慈禧抹杀维新者的头顚,当李鸿章签署一项项卖国条约,当袁世凯窃取革命战果,我们是否一同投以鄙夷和憎恶的目光?当殖民者点燃圆明园的野火,抢夺我们的财富;当殖民者屠杀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