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小吃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在夢境中吃家鄕味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4期  作者:子西  出版时间:1989-01-16
    关键字: 思乡 人物回忆 美食 小吃

    得遂,虽然家鄕往情近况,已从探亲返台鄕友口中得知一些,但已非从前之面貌,因而我依然只得梦寐以求了。在梦境中最常出现的情节,是在家鄕的吃。吃甚么呢?当然是吃「家鄕味」啦!提起家鄕味,要分两方面说,一方面是日常个人家庭中的飮食味。另一方面是故鄕(以县为单位)共同飮食味。前者由于每个人家庭状况不同,所谓有贫、有富、有中产者,其家庭飮食,自然有些差别(甚或差别很大),至于后者,是大家都曾经或常常去品尝享用之飮食,如菜馆之佳肴,路边之小吃,不因来吃者之身份不同而有异其

  • 文章故鄉江南之旅隨筆(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48期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2007-02-20
    关键字: 江南之旅 秦淮小吃 太湖特产 旅途随笔

    当地地陪小张表示,南京以前有人称之「石头城」,其实造就了全中国最多也最优秀的石雕工匠,许多北京「紫京城」的雕刻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南京石雕老师傅的手艺,最近的无锡陵山大佛就是南京石雕工匠的佳作。南京的天气—冬、夏均长(正好一冷一热),台风、地震极少。南京有五多:山多、水多、树多(法国梧桐树)、城多、石头多!市区计程车人民币九元起跳,一般称司机都叫「师傅」!中午,一行十四人(含领队、南京地陪、全程全陪)至南京「晚晴楼」秦淮小吃。「晚晴楼」是一座专营晚晴「八绝

  • 文章索州人共同的歷史記憶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89期  出版时间:2011-09-25
    关键字: 麻糕 刘华顺 常州 传统小吃 传承

    记起大麻糕,刘华顺十分感慨。他认为,大麻糕不仅仅是一块饼那么单薄,它是常州老百姓共同的历史记忆,它所承载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値,已远远超过了它的食用价値。刘华顺告诉记者:「常州大麻糕作为承载历史变迁、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一直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并相继获得了『常州市民最喜爱名点』『江苏名点』和『武进农家特色菜』等荣誉。二〇〇七年『常州旅游节』期间,我们还成功举办了常州大麻糕文化节,对大麻糕的传说、民谣、传统制作工艺等历史资料进行收集,还在西夏墅找到了一个

  • 文章李大同「雙炊糕」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6卷 第3期  作者:孫立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李大同 雙炊糕 大陆探亲 家乡小吃

    饞嘴好吃甜食的我,少時偶然嘗到,瑞安城底李大同的「白糖雙炊糕」,旣白細軟,又甜香,富彈性,從那時起,對李大同三個金字招牌,發生了好感,凡是想吃甜點,總是設法覓李大同的產品,因爲我對她們的雙炊糕、麪茶糕、玉芙蓉、杏仁酥、綠豆糕、玉帶糕,以及時令的,中元的芝麻巧,白糖巧,中秋的空心月餅等,是我經常選購的零食,所以我也就成爲李大同最信實的顧客。時隔四十多年,但是我對它的甜點,仍未忘懷。就我家於七十六年底在香港會親,尙囑家人帶來李大同的「白糖雙炊糕」,詎料使我垂...

  • 文章河南杞縣的紅薯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6期  作者:蔚中 出版时间:1978-06-25
    关键字: 红薯泥 河南小吃 怀念故乡 人物回忆

    故鄕河南杞縣,位於黃淮平原,盛產小麥、豆及紅薯(甘薯)。每年秋末是甘薯的收獲季節,故鄕的甘薯多爲紅皮或土黃色,但心都是紅的,故稱「紅薯」。水分多而甜,人們除以麵,雜糧爲主食外,以紅薯爲副食。故鄕館子內有道點心,叫「紅薯泥」,此點心用紅薯和冰糖做成,做好盛到盤子內,呈稠糊狀,晶瑩透明,色澤猶如瑪瑙,上面撤以靑紅絲煞是好看,吃在嘴裏旣甜且香,甜而不膩,令人百吃不厭。並且有三不粘:卽不粘牙,不粘筷子,不粘盤子。茲將其做法介紹如下:將紅薯一斤洗淨,煮熟後去皮,搗...

  • 文章八十歲的兒時懷念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2期  作者:葉秀峯 出版时间:1981-08-10
    关键字: 金铃子 蟋蟀 纸盒 小吃担子 叫卖

    小虫子无知,高兴发出鸣声,辄为老师所训诫而引起同学的轰笑。夏去秋来,小虫减少了活动,但在人怀中得到暖气,仍甚易发声,因此孩子们于秋冬之来到,常喜携金铃子同睡,虫声细碎如像催眠,孩子也入睡了。不过此小虫不耐寒冷,入冬甚易僵死,鲜有能过冬者,在台湾此虫似不常见。(十二)街头小吃担子人们久旅外鄕,辄喜闻鄕音。鄕音除家鄕通俗言词外,夜晚人较静,一声、两声、家鄕里巷中叫卖小吃的声音,尤足引人怀念。在台北亦有一、二种小吃,如肉粽子,并编有短歌,初听其本地土音,几不知所云

  • 文章追忆我永远怀念的地方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5期  作者:郭茂溪  出版时间:2009-05-01
    关键字: 武宁城 童年回忆 武宁小吃 武安寨 重返故乡

    古艾武寧城,是我永遠懷念的地方。我八歲以前多半是居住在此城中,八歲以後,便隨家遷寓南昌。依稀記得我開始唸書時,便是在鄉賢朱注江先生所辦之「求是小學」,校址設在「昌明社」後進,我家居住前進,年幼上學比較方便。不久,求是小學遷往西門,以太平行宮作校址,我雖然是小學二年級生,但一樣住宿校內就學,校中年歲較大,像李茂谷先生之子李文奎,黃由亭先生之妻盛啟棠、陳德茂布莊少東陳承漢等,和我年紀相差不遠,如陶浴德、張肇坤、張漢龍等同學;大約一年左右,我便離開武寧城,往南...

  • 文章想起富陽的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10期  作者:王杭年 出版时间:1980-10-06
    关键字: 杭州富阳 乡土小吃 肉夹馒头 肉骨头汤

    一個人吃的東西,不外乎五穀雜糧、鷄鴨魚肉,以及蔬果等等,因爲各地方有各地方的習慣、配製與佐料不同,所以口味各異。我們富陽比較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物不多。現在擧出幾樣,作一介紹,亦就敎於諸鄕長:一、菜肴方面⒈金銀蹄魚翅——這是用新鮮猪蹄與火腿蹄,去其上面肘子部份及下面脚爪部份,中間一段,除骨燉熟,切成厚片和魚翅同燴而成。這是席上的主菜,有這道菜的酒席,較爲上等,名叫「十二圍餞」,就是席的四週有十二碟果品,計水果四、乾果四、及凉拌品四;同時大小菜肴亦爲十二道,除...

  • 文章家乡小吃的怀念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1期  作者:於建勳 出版时间:1982-01-06
    关键字: 家乡小吃 豆腐含粿 同乡聚会

    几位老鄕亲,聚合在一块,天南地北闲聊,聊到家鄕小吃,豆腐含粿,大概是年轻时均属老饕之流,因此气味格外相投,而况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能不撩起鄕思之■。豆腐含粿,这个名称,听来觉得怪怪的,好像英文中的疑问句,完全用得到装法,其实是粿含豆腐,不过是家鄕祖传名称,姑妄传之,姑妄从之,我们还是叫它豆腐含粿为宜。否则,老鄕见到,又以为杜撰名称,另耍花招呢?「粿」字翻了数本小字汇,都未查到,可是在闽南语中,用得很普遍,发音与字义,都与家鄕完全相同,其实就是饼饺之类

  • 文章崇安寺的新年景色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期  作者:張長弓  出版时间:1972-02-20
    关键字: 崇安寺 小吃摊 小玩意 鬼相打 西洋镜

    每逢新年,故鄕的崇安寺里,形形色色,仿佛是一个万花筒,除有各色各样的小吃摊外,有光怪陆离的小玩意,如「转碗」,「丢香烟」,「套坭人」,「唱道情」,「变戏法」,「卖梨膏糖小热昏」等等。还有一种叫「鬼相打」,这个玩意,我只有在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和故鄕的崇安寺看见过。这玩意是这样;一个人弯着身子,两只手穿着靴子和穿着同样靴子的两只脚相对,立在地上,背脊向天,上面装着两个用竹篾扎成架子,外面糊上布做成的假人,作互相扭扯的形状,两只面具画得凶狠可怕怒目相向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