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谱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根之深者叶必茂,源之远者流必长 无钖邹氏家谱续修简讯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61期  作者:无锡邹氏家谱续修委员会 出版时间:2008-03-20
    关键字: 邹氏 家谱 续修

    无钖邹氏居住无锡的邹氏,目前共有二万一千三百多位,在无锡五百五十多个姓氏中,按人口数排列,在第十八位,在无锡,邹姓可算是一个大姓了。现在,无锡邹氏在「无锡邹氏大统宗谱续修委员会」的组织指导下,正在续修家谱。无锡邹氏的历次修谱均遵前谱以唐末宋初浙江钱塘的邹实为第一代。邹实(九〇三—一九九五),字诚明,文武智勇之士,先世本山东邹县人,其上七世祖讳师道、唐开元间为杭州刺史,因而家居钱塘。五代时,后唐主引军至山东邹家口,召邹实为飞熊将军,遥领钱塘令(当时他侨居

  • 文章根之深者叶必茂,源之远者流必长 无锡邹氏家谱续修简讯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64期  作者:无锡邹氏家谱续修委员会 出版时间:2008-06-20
    关键字: 无锡 邹氏 家谱 续修

    更不能失去这个源,我们有责任把记录这根和源的无锡邹氏家谱续修好,不给子孙留下遗憾。这是我们参与这次邹氏大统宗谱续修者们的共同心愿。

  • 文章尋根——源遠流長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7期  作者:劉正信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刘氏 寻根 家谱

    兴建楼房多栋,以次子克勤公移居,后因刘姓人多故称刘王楼。老宅可能因建造简陋,在堤北建瓦房高楼数间,三子克俭公居住,取村名前楼,当时兴建三处住宅,非特别富有人家,实难办到。前刘庄、刘王楼、刘堤湾三村无别姓,外姓人家都是佃户,有极少几家亲戚。邻居距离甚远,界线显明淸楚。刘氏三村堂号是「藜照堂。」与原籍之「燃藜堂。」涡阳族家之「藜源堂」同出一脉,但査字典不得其解,经再三函询我二哥亦未作答,其典故待査。家谱首列之排行是:「学习正道,忠厚传家,以孝立本,维德为法十六字

  • 文章返鄕探親的收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王宜忠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探亲 家谱 诗歌 辈分 祭祖

    辛未年冬季,回大陆河南省安阳县铜冶鎭南西炉村探亲,除探望八十四岁高龄之老母吴拾的女士之外,其余的时间,就是昼夜不息的与幸存之亲朋故旧,闲叙离情,然最大之收获,则是在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合家祭拜过祖坟以后,我和尙在铜冶中学执敎的王宜信老师,共同联袂向鄕亲长老四处查访,把家祖渊源以及姓氏辈份予以定稿携回台湾,编成「家谱歌」,「南西炉村王氏家族辈份姓氏排列」歌两首,让我们的后代子子孙孙取名时,尽量避开与先祖的名讳有所抵触及犯讳,现在就将我所编成之两首诗歌

  • 文章乙卯清明紀念吳氏祖先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2期  作者:吳嵩慶 出版时间:1975-04-01
    关键字: 清明节 祭祖 纪念 家谱 先祖 回忆

    孤山一带山脉,高峯叠起,西南越牛梗岭而至石高塘(我妻林熺女士家所在地)、横河、柴桥、穿山,东面为狮子山,形如狮头之仰昂,越小岭而至蒋家,北面则临大海,怒涛声四季不绝,沪甬航线轮船,即自鎭海江出口,至此转向北去,右侧遥望舟山之金塘,春节佳日,可隐闻其锣鼓声,我自出生至十五岁冬季,从未离开过这一小村。全村聚族而居,不过三四百户,以吴李二姓为主。吴氏宗谱吴氏有家谱,每隔若干年,必修订一次,修谱乃族中一件大事,我幼年时曾经擧行一次,各房继承,常生纠纷,故主持其事者

  • 文章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瑞安洪氏先世熱心公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2期  作者:王維奇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瑞安 洪氏 家谱 公益 社会新闻

    浙江省瑞安縣洪氏是在明朝崇禎年間從安徽省歙縣遷來,追其先爲共工氏之後。遠祖爲唐臣洪天河,南宋鄱陽洪忠宣公自牧令起家,其支派繁衍散居於宣、歙、餘杭之間。明朝崇禎年間有來自歙縣的商賈販賣布和墨至溫州,轉室瑞安。於是就在瑞安南門打繩巷、林宅巷、柏樹巷一帶生息繁衍,聚族而居。這樣歷時三百多年,形成了瑞安的一支大族。在瑞安項、黃、孫、洪四姓既是有功名的官宦世家,又是人丁興旺的書香門第,所以被稱爲瑞安的四大家族名聞遐邇。至清、嘉慶年間洪守一字觀亭(一七六九—一八六〇...

  • 文章邢氏堂號與宗訓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邢季周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邢氏家谱 则是堂 邢氏宗训 返乡探亲 则是堂说

    民国八十年五月,余返故里,除探望亲友外,并去老家丁兰集、后邢庄,拜望族长伯芝公,及各位尊长。得悉去岁续修之「邢氏家谱」,尙有储存,乃请赐一部,计七厚册,携回台北供存。拜读后本族「堂号」与「宗训」,虽属族人所尊奉,但尙可供鄕长们参考之处,谨恭录于后。本族之堂号是「则是堂」,是根据诗经而起,不同于他族以发源地或其先人伟大事功而起,如王氏之「三槐堂」、李氏之「陇西堂」、张氏之「百忍堂」,均各有其历史渊源,并随之宗谱而流传,借此可寻其根源。如今日台省之居民,其

  • 文章家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1期  作者:武忠森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家谱 诗歌 亲人 家乡 逃难 思亲

    太行山麓坡底下,有個農莊西爐村。祖由山西移居來,從此落戶勤耕耘。俺爺名諱王吉祥,俺奶係出楊氏門。爺爺奶奶生我父,命名日新字盤銘。我爺我奶帶父大,送入私塾讀經文。父長初娶郭氏女,頭生我姊嶺梅名。郭母體弱先去世,我母乃是續絃人。家母閨諱名拾的,原是觀臺吳名門。慈母首生我河海,襁褓之中遇戰爭。先是逃難到山西,以後又逃安陽城。連邊兵荒馬亂禍,河海焉有讀書心。為求一飽從軍去,俺娘心疼淚紛紛。安陽戰亂居不易,倉促逃往鄭州城。賃得片瓦避風雨,三餐難繼苦受盡。我妹林芝巾...

  • 文章記回鄕祭祖修譜談家世先輩風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段建洲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回乡祭祖 大陆探亲 家谱 先辈事迹

    八十四年九月初七日为先母王太夫人百岁冥诞,决定回老家祭拜。十月二十一日妻经香港至北京,二十三日夜赴太原,二十七日返故鄕,二十八日到常隆村北长道祖茔致祭,向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叔父母、堂兄嫂坟墓依序祭拜。遥祭外祖父家、大姨家及长姊夫妻。祭毕,依传统习俗将祭品分晚辈,有承沐祖荫之意。乘便参观各地名胜,三十日返台北。家世·修谱·祖茔本族段氏,荒年时由山西武鄕县段村迁至襄垣县常隆鎭南段家河村。今家祠义田无存。家谱尽毁,现代晩辈对祖茔家谱等事物,观念薄弱,家族

  • 文章返鄉探親紀實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李榮庭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家谱 立碑祭祖

    长孙培琳,于五月二十一日经香港、北京、太原会同四第荣厚返回临晋老家扫墓拜祭,以完成父亲生前想见孙儿心愿,在家三天中会见我家亲戚和晚辈,回程游览西安名胜古蹟,于六月六日经香港返台。在历次返鄕期间,我做了几件愼终追远的事分别叙述于后:一、增修家谱:村中姚、李两姓族人各半村(三百余)姚、李各有三座祠堂,年节族人到祠堂以辈分排班祭祖,在中共破四旧时全部拆除,族人在穷困下家户也无祠堂拜祖。因此和二哥荣爽、四弟荣厚、五弟荣义商量参照老谱牒撰写先辈生前创业,行事风范,定名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