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捐建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痛弔全國好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8期  作者:胡一帆 出版时间:2004-11-01
    关键字: 王兹华 家乡捐建 捐资同乡会馆 好人好事 公益资助

    内心至感!在家乡建桢华楼民国八十年五月廿五日,临川县人民政府在秋溪中学隆重举行「桢华楼」落成典礼。这座以「桢华」命名的教学实验大楼,是秋溪鄕旅台知名人士王兹华先生捐款廿四万元兴建的。王先生偕同夫人张雅玲女士率领子女四人于廿四日乘飞机专程从台湾来参加「桢华楼」落成典礼。他们受到抚州地区和临川县领导人的热情欢迎。王先生夫妇一行在刚刚修葺一新的抚州宾馆下榻,抚州行署专员毕必胜在当晩设宴为王先生夫妇和子女洗尘。翌日晨,王兹华先生、张雅玲女士一行六人,由毕专员陪同离开

  • 文章尋根之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羅碧英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返乡寻根 家乡印象 祖居现状 追怀父母 华侨捐建

    我于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八日从台北到家乡广东大埔县湖寮。本来我们一行八人是十五日经香港飞往梅县的,大姐璇新,大哥德新,二姐瑞新和姐夫范一星,二哥绍新,秀琼妹,还有宗叔罗维新都顺利上机,我却因为证件不齐被海关栏住了,因为我未依亲丈夫曹祖宁,他这学期从美国来台湾作客座教授,算外劳身份,要许多证明才能出入境。我即刻赶回,次日周六只半天时间,能办好这么多证件,成全此行,定是家乡祖宗看我心诚特别保佑我的。山明水秀的故乡当天我赶回台北,补机票顺利成行,一到梅县,看见许多

  • 文章其他僑建工程竣工慶祝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侨胞捐建 家乡工程 竣工庆祝 学校建筑 图片资料

    饶竞新伉俪捐建的茶阳镇门楼。吴昌伦先生捐建仁厚小学教学楼。罗燮华先生捐建的教学楼落成(邹贤和摄影)

  • 文章僑賢周通盛訪問記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張訓強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周通盛 人物访谈 捐建家乡 兴办学校

    周通盛捐建甘露寺与作者在寺门合影周通盛先生独资捐建的英语教室「爱家鄕、爱过头」张训强:周先生,我常听归侨赞美「周通盛爱家乡爱过头」。又听说从一九八〇年起,你回国二十八次,几乎年年回来,有时一年回来两三次。据我所知,你是侨生,家乡又无至亲。按一般常理,不是在故土出世的人,对家乡的感情不会很深厚的,而你是特例,原因在哪里?能告诉我吗?周通盛:谢谢你来采访我。「爱家乡爱过头」的赞誉言过其实了,我很脸红。不错,我爱家乡,爱,要做实事,而我做了什么呀?即使做了一点

  • 文章甌水蕩蕩憶先賢 雁山巍巍聳豐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11期  作者:王微方 金丹霞 楊笑 出版时间:2008-11-10
    关键字: 何朝育 何啸秋 人物追忆 捐建家乡 创办学校

    捐献钜资造福桑梓的爱国温籍台胞何朝育先生,于八月十日十七时三十八分在其台北家中安详地于睡梦中去世,享寿九十三岁,他在弥留之际仍牵挂著家乡,并问儿子何纪豪:「你什么时候再到温州去?」噩耗传来,温州举城悲痛,各界纷纷举行悼念活动,唁电如雪花般不断飘向台湾。这位老人何以要对温州的公益事业倾其所有,并无时或忘家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呢?为此,记者于日前走访何朝育先生的亲属及相关人士,在此为读者舖陈老人可歌可泣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画卷。行善美德 父母传承何朝育先生

  • 文章大埔旅星僑賢楊鴻耀事略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楊秀燕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杨红耀 人物事略 捐建家乡 桥梁交通

    贤内助之襄赞共同创造而成。故其在家乡乐施时则与夫人黄凤英平分秋色,各取名字中的「耀」「凤」一字而命名。他在百侯兴建镇教办办公楼,捐建百侯幼儿园耀凤礼堂和耀风启蒙楼,他兴建桥梁大小共十一座,大大改变了百侯的教育、交通和市政建设面貌,他在家乡捐资总额达人民币六百万元。为表彰其善举,一九九七年五月八日,梅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一批外来投资者,杨鸿耀榜上有名。其事蹟被入选在梅州市政府编纂的《丹心献梅州》大型芳名册中。一九九七年第二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上被授予大埔县首批

  • 文章懷念姚美良先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李偉誠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姚美良 追思缅怀 捐建家乡 母亲河公祭 家乡情怀

    美良先生离开我们五年了,可是,他的音容、笑貌常常显现在我眼前!他英年早逝是我们大埔人乃至整个客家人的共同损失!他热爱祖国,情系华夏,为弘扬中华文化,振兴民族,呕心沥血,身体力行,付出无数精力!他在我们大埔县里,第一个捐资建公路的就是他,以他父亲的名号「永芳路」。县里不少乡鎭都有「永芳小学」、中学,特别是银江鎭更为普通,成为家喻户晓的三贤之一。由于自己带头为家乡作公益事业,大大影响和带动其他华侨,华人为家乡修桥、造路、建学校、建医院、办厂、商贸。组织两次

  • 文章情系家乡花开故土 热爱梓里游子赤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朱尚威 上磜小学 捐建学校 家乡教育 幼儿教育

    新建上磜小学朱尚威先生情系家乡捐建上磜小学一所及其全部教学设备,另加建慈恩楼一栋,造福梓里,令人感佩。古城幼儿园设备完善罗绍新、罗南健、罗伟青三先生,心爱梓里,在湖寮古城捐建幼儿园,设备完善,二百多个幼儿们活泼快乐,接受现代化幼童教育。

  • 文章祥光普照福山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福山寺佛像 落成典礼 建筑捐建 佛教文化 家乡建设

    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三日,春意盎然,東風陣陣。大埔縣城福山寺祖師殿佛像開光旣落成剪彩慶典活動今天隆重舉行。前來參加慶典活動的領導和嘉賓有旅新加坡僑賢、新泓正貿易公司董事主席林松源伉儷、董事經理吳昌倫及其女公子、董事兼總經理鄒進良伉儷,廣東省宗教事務局許武健處長,省佛協副會長佛源大和尙、辦公室古伯煥主任、余明興副秘書長、梅州市宗教事務局沈榮添局長、辦公室張永豪主任、梅州市佛協會長明慧法師、印志副會長、大埔縣佛協會長惟添法師、副會長福山寺住持惟燈法師,大埔縣府林...

  • 文章田翁愛桑梓,百橋架萬川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劉旺彬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田家炳 捐建家乡 公益事业 交通建设 桥梁公路

    至九九年共捐建桥梁一一一座,遍布全县,平均每七·七公里就有一座家炳桥,大小桥梁连结千山万水,交通网路四通八达,路通财通,大埔从此蜕变,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