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守岁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守歳之心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楊子 出版时间:1985-02-28
    关键字: 守岁 传统习俗 民族文化

    十九日晚是大除夕,是守岁之夜;我将以虔诚的心愿,整晚守岁。不管守岁的传统意义如何,不管守岁有什么习俗与传统;我守岁,是出于虔诚的心愿——对于国家民族文化的皈依。如果守岁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我守岁,就是依藉这象征,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我守的不是岁,而是守岁所表现的源远流长的崇高与神圣的民族感情。我的虔诚心愿,也是向着沦陷的大陆祖国。我不是此地的过客,我热爱台湾,我在此地居住的岁月,无论从那一个角度上看,以那一种原则为准绳,我已是十足的台湾省台北市

  • 文章故鄉的新年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5期  作者:朱翔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故乡 新年 守岁 拜年 “破五”

    一、元旦这一天由于年三十夜全家围炉守岁,就寝都比较晚,刚合上眼,盈耳的爆竹声就响起来了。看看窗外,天色已濛濛发白,船山诗云:「昨宵灯火分明在,错被人呼作去年」。于是,新的一年又拉开了序幕。新年新气象,首先触目的,该是耀眼的门联,全换了新的,房子从供祖先牌位的堂屋到猪圈牛栏,因它的用途不同,那楹联颂赞的辞语也各异,从「祖德流芳」到「六畜兴旺」,称颂亦各如其分。还有,每一个人身上的衣装,大人小孩,不论家境如何,都得换上一身自认为鲜活体面的新装。初一早晨,照例

  • 文章歲暮談民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2期  作者:畢新華 出版时间:1979-02-06
    关键字: 岁末民俗 传统风俗 守岁 春联

    户咸不关,张灯冷如水。」可谓刻划入微。(五)守岁:俗云:「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资治通鉴二〇九卷唐纪中宗时有一段记载:「丁巳晦。敕中书门下,与学士储王驸马入阁守岁,设庭燎,置酒、奏乐,帝之为此,隋之续也。」庚眉吾诗:「聊倾柏叶酒。试奠五辛盘。」五辛盘相传除夕夜食之,能散五臓之气。而守岁以隋最盛。炀帝时,每在除夕夜,设人山数处,尽焚沉香木根,火光燄起数丈,香闻数里之遥,一夜之间,用沉香木百余乘。故欧阳修有「隋宫守岁沉香木」句。迄沿至今不衰,往昔大陆鄕村

  • 文章南京的除夕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8期  作者:嚴必康 出版时间:1978-02-10
    关键字: 南京 扫尘迎神 除夕守岁 送灶迎灶 南京年俗

    门春联贴好以后,并在灶老爷神龛两边贴一适度红纸联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云云。九、除夕守歳除夕辞岁后澈夜不眠者居多,谓之守岁。每间房内都有守岁灯燃着,亦澈夜不熄;全家通道皆灯烛辉煌,家人团聚一处,尽兴欢乐;主妇都在忙着布置准备接待天明后来拜年的客人,以及各种宵夜的食品,与待客的桌盒糖果,几道甜茶;孩子们的压岁红包,新年的新衣新装;如果有新亲来往的人家忙碌的事就更多了。十、关门开门的惯例除夕达旦时的关门,要烧关门香,关门香燃烧前,要过细检查所应贴的春联

  • 文章除夕在南鄕——記阜寧年俗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7期  作者:陳嘉明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上土地 捲烧纸 祭祖 砍桃树 守岁 阜宁习俗

    在孩子们嘴上擦拭一下,意思是孩子们在新年裏,不会胡言乱语,说了脏话。每人的枕头旁,放了几粒糖果,元旦早晨醒来,先放一粒糖在嘴裏,甜甜嘴,然后说话,就会说出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来。床前的鞋子,都要鞋口向下,鞋底向上,倒合地面上,如此瘟神下界散灾,灾难放不进鞋子裏,人们就会身体平安,健康快乐。每个人的枕头底下,放有压岁钱红包,元旦早上起床,发现枕旁有红包,先是惊喜,然后精神愉快。家中男主人,都要守岁,在午夜十二时以前,要迎接灶神回宫,自从腊月廿四送灶神上西天,向玉帝

  • 文章生活漫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徐世澤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还乡感赋 故乡发展 守岁 写诗 人物感赋

    还乡感赋离别东台六十年,乡愁永续梦魂牵。重游旧地多新厦,亲友相逢悲喜连。农地筑楼兰阳原是满平畴,片片农田筑小楼。旧地重游多感叹,欲耕无地子孙忧。守岁夜深鞭炮响声隆,倦眼惊知己丑终。牛去虎来瞬间变,侬儿跪拜祝年丰。写诗念载研求未觉疲,酸甜苦辣自家知。花前妙韵心常乐,终日忍闲勤作诗。沙尘暴强风挟带沙尘暴,大陆飞来袭北台。微粒悬浮遮视线,行人鼻塞满车灰。梦境似曾相识似蒙眬,离合悲欢入梦中。多少问题难应对,醒来竟是一场空。春郊觅句寒威历尽迓春光,乘兴郊游曝暖阳

  • 文章從「搓丸」到「放煙火」 瑣憶兒時在福州過年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9期  作者:涵靜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福建福州 搓丸 祭灶 守岁 新春年俗

    伸手枕下,开包取钱。我记得一连几年,都从祖父和父亲各拿到一块「袁大(注:苏州年画「瓶花图」)(注:苏州年画「瓶花图」)头」银元。福州还有「守岁」的风俗。小孩子为了祷祝父母长寿,除夕彻夜不睡,谓之「守岁」。我从没有守过岁,大约在深夜里看母亲包萝卜饺,俗称「包财饺」时,便上牀了。「包财饺」是准备初一吃的。大年初一,大家起得很早,家里眞是万象更新,地板早在年底请「洗厝的」用沙水擦得乾乾净净,大门两侧也贴上春联。我们小孩子也都换上新衣。福州冬天,虽然不下雪,还是很冷

  • 文章祥和歡樂春意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徐秉揚  出版时间:1994-03-01
    关键字: 回忆往事 送灶 隔年陈 团圆饭 守岁 烤元宝火

    办得像个样子,而且务必使全家团聚,不得缺人,因此又谓之「团圆饭」。年三十下午即有耍狮子、玩麒麟、跳财神之类的年俗团队到各户人家门口玩跳致贺,讨个馒头吃,也有人家给几分或一角钱以为偿赐。晚饭后要「守岁」。那时没电视看,大人就炒葵花子、花生或做糖片,来哄孩子边吃这些「小元宝」,边讲故事,尽量让孩子迟些睡。只有到孩子困得支不住时,大人才拿出「大糕」(又叫桂片糕)和「小果子」(店里叫小京果)每人分一把用纸包好放在我们枕边,每人再给三角二角压岁钱,才许上床睡觉。大人还要

  • 文章桃符乍換敍鄉風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2期  作者:楚燕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农业社会 国之四维 过年风俗 先期作业 除夕祭典 喫年饭 三十夜的火 分压岁钱 守岁

    的用量,有时还要挑到街上去卖,买些盐和杂货之类的回来。那时以柴生火,固然有烟薰的缺点,可是没有电力公司停电,瓦斯公司断气这些只有干瞪眼的窝囊气。2.缝衣制鞋—缝衣做鞋是女人的活,那时没有卖成衣(以后几年有卖球鞋和衬衣的)和鞋子的,穿的衣服和鞋子,都靠母亲、大嫂、妻子、姐妹们一针一线的自已来做,过年的时候,无论大人小孩,都要做一两件新衣、双把新鞋子。男人的鞋子比较简单,女人的鞋子可就麻烦,还要绣花,什么「喜鹊啄梅(谐音赞美)」「富贵满堂」之类的吉祥名词。而卖货郞

  • 文章漫談泉州過年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9期  作者:郭健斌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泉州春节风俗 奉茶问安 过年送神 年货春联 辞旧守岁 吃团圆饭 压岁钱

    撤于屋内僻暗处,名为「向老鼠分年」,意欲求老鼠不要再有破坏家物之仪式,是为极愚之迷信行为。(十一)「守岁」;家有长辈,大多至「五更分两年」之后方入睡,是在等候于子时(约在廿四时之际)「开正」,其下辈均须环绕于长辈膝下,是谓「守岁」,或谓系厮守长辈左右,是为求长辈之长寿,益守至子时又多一岁之意也。(十二)「压岁钱」,年幼晚辈,若于守岁前入睡者,长辈须备红包一个,内入钱钞若干,放置于幼辈枕下,谓之「压岁」,是以俗语有云:「大人乱糟糟,囝仔爱过年兜」,是到年兜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