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城隍庙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上海城隍庙怀旧

    来源期刊:《浦東》 第27期  作者:李玫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城隍庙 豫园 得意楼 点春堂

    凡是到过上海的人,很少不知道城隍庙的,但是,尽管知名或游玩过的人很多,而对城隍庙的渊源,知道的恐怕少,因此它的来源掌故,实有谈述一番的必要。现在所说的城隍庙,实际上是豫园的旧址,面积近八十亩。豫园兴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公元一五五九年),距今已是四百多个年头了。园主是曾经作过四川布政司的潘允端,他修造豫园的目的,据说为了侍养他的父亲和祖母,作为养老纳福的所在。潘允端的父亲潘恩,曾经作过明朝的刑部尙书,所以两代下来,修建一所像样的住宅,财力是没有什么

  • 文章妙联欣赏 城隍庙联五味五色皆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周成德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定远风貌 城隍庙 对联文化

    安徽省定远县城隍庙有副对联,上联蕴五味,下联含五色,具有匡正社会风气,惕励世道人心之作用。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那知头上有青天。敎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心灵工程师,有位学生送给数学老师这样一副对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切意深情。社会上赞誉敎师的对联比比皆是,有一副长联写道: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风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敎必有

  • 文章迎春懷舊憶故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2期  作者:徐文耀 出版时间:1981-02-06
    关键字: 余姚城隍庙 新春习俗 回忆故乡 花灯小吃

    新春,新岁、时序更新,而最値得怀念的是故鄕城隍庙前的景观。提起余姚城隍庙,名闻遐迩,虽然比不上上海邑庙的伟大,形形色色也追不上上海色彩缤纷,可是香火鼎盛,历久不衰,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北伐统一全国,实为鼎盛时期,全庙五进辉煌建筑,殿宇装葺一新,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终日香烟缭绕,暮鼓晨钟中进香了愿者有如台湾北港妈祖庙一般盛况,十六年以后政府破除迷信,邑人谢显曾、李华克等首擧捣毁偶像,众神惨遭浩刦,金铜菩萨失踪,泥塑木雕支离破碎尽成灰土,城隍庙香火顿灭,大庙改为

  • 文章四川凉粉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0期  作者:楊春柱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四川凉粉 台湾米糕 凉粉作料 城隍庙 制作食材

    (花生油煎成的辣椒粉)等种。但吃凉粉必须要加醋才好吃。当你吃时,小贩会为你切成细块,白凉粉则是用铜制的刮子刮的,刮下来像粉丝一般,再添上作料,使你吃起来,满口留香,味美无穷。在四川种田的鄕下人家,每到夏天晚餐时,常常吃凉粉,当地人叫吃「凉饘馕」。这两种凉粉,常见于小食摊上,也有担着到处叫卖的。如果你在喝酒时,来上一碗凉粉,眞所谓「凉粉下酒,五味俱有」,别有风味。成都的城隍庙,就以凉粉闻名远近。每逢假期、节令、游城隍庙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要吃一碗凉粉的。有时候食客

  • 文章本會靑年返鄉團受理報名本會理監事會通過 十月七日至十三日出團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81期  出版时间:2001-07-20
    关键字: 青年返乡团 同乡会 玉佛寺 城隍庙 旅行社

    【本刊訊】本會青年勵進社為了早日公告組團返鄉參訪辦法,理事兼社長陸幼為於七月一日(週日)上午十時,特別邀集理事兼財務副組長夏王海平、理事兼本刊發行人馮俊華、後補理事榮渝生及青年勵進社幹部華正中、蔣純美等人召開籌備會。本會常務理事兼財務組長榮寶全、理事兼總幹事過克厚特別犧牲假日,列席指導並提供經驗。與會人士經過二小時餘熱烈討論及交換心得後,初步決議:一、出團日期:九十年十月七日(週日)至十月十三日(週六)共七天六夜二、團費:每人全程費用約新台幣二萬五千元(...

  • 文章監利縣師訓班班務及教育槪況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2期  作者:余致堯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师训班 城隍庙 延训六月 学生编队 实习试讲 军事管理 食书公费

    监利县师训班之全衔为:「湖北省监利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国民敎育师资训练班」,师训班设在县城近东门裴家池北边,城隍庙里。城隍庙是县城内有名古刹之一,座北朝南,宽敞宏伟,雕梁画栋,古意盎然。正门外有两尊狮头鼓身的石狮子,长年累月,有如警衞般地在守护着这座古刹。天井中有两株枝高叶大的梧桐,树下是学生们的露天餐厅和休闲处所,中央正殿两旁除陈列原有十二尊罗汉神像外已改为讲堂;东边两座厢房是办公室,及事务人员的宿舍,并且另陈列了一部份神像;西边前后两座厢房是学生寝室

  • 文章重修马巷城隍庙缘起

    来源期刊:《同安》 第43期  出版时间:1993-05-01
    关键字: 清乾隆四十年 马巷巷声基金会 马巷城隍庙 捐助重修 马巷镇三乡楼

    清乾隆四十年(公元一七七五年),马巷建厅置署。按照清朝祀典:「凡有地方官之驻在地,必须有城隍庙、文武庙、及妈祖庙与保生大帝庙,为地方官朔望拈香之所,于是通判万友正倡建城隍庙与武庙于本镇孔沟上。(即今同安二中校址)后因城隍庙乃鬼神之地,与厅署邻近,阴阳相背,实是不伦不类。迨至嘉庆丁卯年间,温公焕亭莅任斯土,捐廉将城隍庙移建于卧龙滨现址,并劝谕士民捐献,续建文武庙于城隍庙之右,至辛未年全部峻工。据载:城煌庙落成之后,神灵极其显赫灵圣,方圆百里居民,皆蒙其荫

  • 文章本會第五屆理監事會第十四次編輯委員會會議紀錄

    来源期刊:《同安》 第43期  出版时间:1993-05-01
    关键字: 第五届理监事会第十四次编辑委员会 会议记录 报告事项 洪芳洲公年谱 马巷城隍庙 43期会讯出版日期

    刊登,通过。㈡、「洪芳洲公年谱」续稿刊登之字数,页数决定案?决议:就本期篇幅机动增减页数。通过。㈢、「重修马巷城隍庙缘起」一文之刊登案?决议:通过所附照片以黑白制版付梓外,原稿附记部份则移刊于本文之后。㈣、「癸酉吟鸡」唱酬诗作及同安朱振仲鄕长提供之联语、诗作等稿件之审定案?决议:通过刊登于本43期会讯艺文部份。㈤、43期会讯出版日期之议定案?决议:尽可能在五月上旬出版发行。五、临时动议:林石梧鄕长提议:为广辟稿源,各编委每年应提供稿件一篇以上。经与会编委一致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