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历史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廣府·福佬·客家人祖籍中原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地方历史 区域文化 社会研究

    近讀前國立中山大學校長鄒魯(字海濱,廣東大埔人)所著囘顧錄,談到廣東鄕土歷史,從移民和語言上分析,證明廣府人,福佬人,客家人,其祖先都是來自中原。此說爲他書所未見,誠屬奧秘難得文字;同時,也足以說明中原文化之廣大淵源,不禁令人鼓舞?謹抄原文如後,供我讀者齊來欣賞。吾粤有三種方言,㈠廣州話,㈡福佬話,㈢客家話。因方言之不同,粤人遂成爲廣府人,福佬人,客家人三系。世人以此三系之言語,與中原不同,有誤爲非漢族者。其實今日之粤人,均非土著民族,皆來自中原者。祇因...

  • 文章恭城簡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唐步雲 出版时间:1989-07-10
    关键字: 恭城简介 地方历史 民俗风物 名人名单

    恭城位於廣西省東北,東接富川、鍾山,南瀕平樂,西鄰陽朔,西北界臨桂、北傍灌陽,東北則與湖南永明爲鄰。恭城在漢以前屬富川縣,漢末三國時,吳置平樂縣,改屬平樂,至隋始置縣,曰茶城,唐屬平樂郡,至宋初,御史周渭,以縣民苦於鹽、茶之稅,奏請願還所封誥命,祈免鹽、茶稅,以解民困,易茶城爲恭城,卒獲准,縣民感戴,身故後建廟奉祀,尊爲周王公。縣治初設於鳳凰山下,至今猶有殘址可尋,明成化十三年,因水患,遷於黃牛崗,卽今址(資料來源自淸光緒十五年縣知事陶墫重修之恭城縣志)...

  • 文章白狼史話(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9期  作者:程玉鳳 出版时间:1978-09-25
    关键字: 白狼叛乱 民初河南 白朗 地方历史

    廿七贅語白閬死時,其獨子名振東,字書香,年十五歲,性沈毅、寡言笑,狼背猱腰,面容淸秀,目光炯炯,機智過人,孝友忠信,酷肖乃父,紹志繼事,不忘父仇。越年,走陜北黃龍山,從鄕人樊鍾秀擧兵,反袁護國,抨擊「洪憲」帝制,卒斃梟酋;尋隨樊氏參加靖國軍之役,以應西南「護法政府」之師;及陳炯明叛,間關入粤靖難,因功升充趙天淸部連長,守衞「大本營」,大元帥孫中山先生獲知其爲白閬之子,連曰:「好漢!好漢!」讚勉不絕。民國十三年九月,孫大元帥在廣東韶關督師北伐,特任樊鍾秀爲...

  • 文章鄧縣的孝悌節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河南乡贤 地方历史 人物传记

    一、孝悌感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皆良知良能,至性所廹,鄧志所載事跡,歷歷如繪,感人極深,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爲廣敎化,厚風俗,勸人孝悌,特爲之表揚。㈠陳應徵,明代鄧州人,南義俠,有勇力,性極孝悌,適其父鎭甘州,死於任所,時邊患甚急,徵以馬革裹父死,身負其弟,手持利刄,衞護繼母之騎,突險而歸,途中遇寇,從人爲之股,獨應徵不懼,慷慨諭以情實,使寇感嘆,相送入關,不慕仕途,終沒於家。㈡張桂榮,明代鄧州人,心忠厚,性孤介,重厚寡言,父死,榮盧墓三年,朝夕泣血,...

  • 文章洛陽鄉賢劉福榮先生追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河南乡贤 地方历史 区域文化 学校建设

    洛陽鄕賢劉福榮先生號仁菴、洛城東南鄕太平庄(卽蘇秦故里)人也。少讀詩書、聰穎過人。年長後歷任地方自治基層工作,任勞任怨,成就甚巨。如排難解紛,和睦鄕里,從事地方敎育,興辦小學校,多有不平凡的貢獻,極爲鄕人所推崇。晚年,更致力於女子敎育之創辦。時値民國初建,地方風氣,極端閉塞,女子學校,向付闕如。獨劉氏排除萬難,力倡興辦。洛陽縣立第一女子小學,設在洛城東華街,卽爲伊所奔走呼號而創立者。劉氏並擔任第一任校長。對經費之爭取,校園之建設,不三年規模卽已粗具,奠就...

  • 文章戲題大村阿育王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孫廣超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地方历史 区域文化 诗歌 故乡回忆 阿育王塔

    一畝三分立大錐,(據傳佔地一畝三分)環山三面似屛帷;螺絲九旋鎖雲氣,(塔高九層)巨構宏偉萬古垂。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