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剧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纪念一位首创国剧学术的人——齐如老百零五诞辰献文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9期  作者:陳紀瀅 出版时间:1993-01-23
    关键字: 齐如山 京剧 国剧学术 国剧大师

    一、前言: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即农历十一月初八)是齐如老一〇五岁的华诞。怹的哲嗣子熙兄藉颁发如老戏剧奖学金之便,邀集一部份亲友聚会一下,以纪念怹老人家的诞辰,用意深长,弥足敬佩。关于怹老人家的生平、事功、著作,以及在学术上的贡献,过去已谈得很多,这里仅择要再缕述一下,以加强纪念的意义,与无尽的追思。二、他是近百来在戏剧学术上最有贡献的第一人过去若干年中,大家都称怹为「国剧大师」、是「梅兰芳的老师与恩人」、是位「剧作家」,这些称谓、头衔都不错;但在怹同时能

  • 文章郭小庄走上萤幕为国剧尽番心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8期  作者:張必瑜 出版时间:1987-08-30
    关键字: 郭小庄 国剧的昨日与今日》 国剧推广

    身为国剧舞台的「尖兵」,郭小庄这一整年来的工作重点不放在剧场里,积极向电视迈进,试图将其理念介绍给每个观众,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共电视节目正是她今年交给国人的「成绩单」。她为了「国剧的昨日与今日」,费了一年作事前策划,邀请合作多次的黄以功掌镜,王安祈编写剧本,完成了一切纸上作业。她深切了解,电视媒体影响之深远,也知晓不论事情多顺利,这廿集的节目作下来,事务之冗杂更是相当吃力,光是最近她瘦了好几公斤,忙着幕后策划、忙着到处演讲介绍国剧,也从未一日轻忽过练功

  • 文章「曲缘雅集」国剧演出的观感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3期  作者:邢季周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国剧演出 辜振甫 演出筹备 剧评品鉴 观赏省思

    曲缘雅集」是四位爱好国剧的年轻职业妇女演出时对外宣称的名号,不意初试啼声,竟为观众所嘉许。因小女涵英亦参与演出,对其演前的筹备以及演出之经过略有所悉。深感「票友」演出,煞费周折,主演者四人,以郭岱君女士是第二次演出,郑玫玲、邢涵英、姜琤三位学戏不过一、两年,均是第一次参演,而演出场地,乃为酷爱国剧现任「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筹建不久美仑美奂的「新舞台」,四人心情紧张,对于演出一再踌躇,后经亲友及指导老师陈永玲(大陆四小名旦)及魏海敏、郭胜芳的鼓舞

  • 文章重陽喜相逢 歡聚榮榮園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56期  出版时间:2007-10-20
    关键字: 重阳 国剧 茶点 敬老茶会

    本刊讯】台北市无锡同乡会今(九十六)年重阳敬老茶会已于本(十)月十九日星期五(农历九月九日),假台北市荣荣园餐厅举行,由本会陆理事长润康主持,本刊发行人冯俊华社长担任司仪及节目串场,年届七秩以上近一百位的乡长们光临欢叙,场面欢欣热闹。陆理事长首先向在座乡长们致贺,并感谢大家的光临,席间并由张理事志金联系邀请京剧名角现场清唱,张理事志金及吴寿昌、温祖培等乡长也上台献声助兴。今年商邀的国剧清唱票友,不但个个字正腔圆,功力深厚,文武场也阵容坚强,首先由张理事

  • 文章首倡豫剧国剧化的陈纪滢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豫剧公演特刊  作者:中原  出版时间:1972-05-20
    关键字: 陈纪滢 豫剧新面貌 国剧

    陈纪滢先生,河北省安国县人。现任立法委员,是当代名作家,也是剧运的倡导者。近年来,对豫剧的提倡更不遗余力,他认为豫剧的进步,是政府迁台以来文艺的美好成果之一。首倡豫剧国剧化,让大家不要再以方言剧的眼光来看豫剧。事实上,豫剧经过了廿多年来的改进,呈现在观众面的,确是一幅新的面貌。第一、标准国语发音:占了地域与传统的便宜,中原之声,本来就是平剧中中州韵之母,何况自抗战以来,豫人为逃避日寇铁蹄、**魔掌,四处播迁,鄕音逐渐淡薄,新的一代,更是在推行国语运动之下

  • 文章徐美俠之死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5卷 第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05-10
    关键字: 瓯江国剧社 徐美侠 死亡原因

    同鄕会所属瓯江国剧硏究社名誉社长徐美侠女士,平日敦亲睦邻,热心公益。本年一月三十一日去温州探亲,二月九日发冷发热,十二日夜全身感到不适,十三日晨五时半,专车送到温州第一医院急诊室急诊,而该医院医德医风败坏,没有采取任何医疗措施,拖延至上午九时死亡。其经过情形如下:十三日晨五时半将病人送到医院急诊室,护士强调时间未到,待上班时(七时半)再来,而后推说没有床位(后来发现有一个病人睡两张床),家属祇好把病人安卧在急诊室的诊疗台上等待医师,六时半黄医师才来诊看

  • 文章(同乡会活动报导)本会春节团拜联欢大会 羣贤毕至·欢聚一堂 国剧第一女花脸王海波 高唱一曲·余音绕梁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0期  作者:愚夫 出版时间:1996-04-03
    关键字: 庞靖宇 郭建军 春节团拜 国剧表演

    △今年春节团拜联欢大会,于二月二十六日(星期一),农历正月初八日下午,在台北市中华路国艺中心隆重举行,虽然阴雨连绵,仍然有很多鄕长会友冒雨参加,有的年长鄕亲由外县市赶来,也有策杖而来,甚至有抱病参加者,实在热情感人!△大会司仪特邀请国剧第一女花脸王海波小姐及张景兰小姐二位担任,同时王海波也是接受表扬的杰出豫籍女艺人,并当场客串一段拿手好戏,而为大会增光,赢得满堂掌声。△大会主席庞理事长靖宇将军,以亲切和霭的风范报告了一年来同鄕会的工作绩效,以及对大家服务

  • 文章同鄕來函照登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84-03-10
    关键字: 浙江同乡会 同乡交流 国剧研究 越剧传承

    理事长潜公大鉴:吾浙同鄕会,自公接长以来,会务蒸蒸日上,并得总干事之卓越辅弼,年来已为我鄕亲谋福甚多,深表敬佩。昨日七届二次大会,临时动议通过成立「国剧硏究社」,致力发扬国粹,可见吾公对艺文工作甚为重视,诚恳接纳众议,平易近人,与鄕亲同乐,使同鄕会会务,更显得多采多姿。这次大会余兴节目,演出越剧「金玉满堂」,由中华越剧团「文」字辈演员饰演男女主角,唱腔圆润,鄕音十足,获得热烈掌声,为多年来难得一见之盛况。越剧,为吾浙故鄕特有之文化,战时战后,曾风靡整个

  • 文章时下国剧界的赣籍三凤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1977-10-02
    关键字: 国剧 姜竹华 张安平 夏光莉 人物简介

    过去有人谓曾任贵州省主席的吴某先生,其用人以有无嗜好为取舍标准,听说他所持的理由为有嗜好与有恒心有关,惟传闻中未闻嗜好范围,如果仅限于烟酒嫖赌,那将有些人不及格。笔者仅小飮烈酒,对酒的取舍以茅台、大粬、高梁为序,不喜洋酒,因白兰地、威士忌每飮则感辣口,也许是土包子生成了吃土酒的命。金门高梁咸谓优于公卖局高梁,但笔者也每感金门高梁辣口,故而较喜台湾高梁。竹叶靑酒似高梁多一香味,似非酒香,故亦不喜。每飮则仅小杯一杯,够不上为嗜好。但对国剧比较起来还算爱好

  • 文章我对国剧的迷恋与期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劉鳳桐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京剧爱好 振兴国剧 剧团建设 京剧表演

    注:→图为笔者在一集会中清唱时的神情。)古早年代,家鄕海州有两种戏剧,一为大戏,即京戏;一为小戏,即地方戏剧。我自幼即爱大戏——国剧。但海州无戏院,仅靠迎神赛会时,在庙院的戏台演出,演来演去,就是那几出,像大回朝、轩门斩子、独木关等,演员也都是城内那几位票友。每逢开场锣鼓响起,声震全城,各街道角落,扶老携幼,自带板凳,聚集而来,抢占好的位置;我总是攀登庙院中的大鼎(即高约三公尺的大香炉)两侧突出的支臂,既不要自备板凳,又能居高临下,畅观台上表演。稍长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