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区域文化共返回5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記家鄉童謠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小卒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童谣 区域文化 故乡回忆

    看到上期永儀鄕長:「記家鄕兒歌」。覺得親切有味!也想從腦箱底子搜索幾首,聊寄鄕思。翻來翻去,存貨無多;僅餘五首。而且後兩首好像民謠,故統以童謠名之。(一)張三姐張三姐,回娘家。進門跌個仰八叉。喊聲媽,叫聲爸(),快把女兒拉!媽不拉,爸()不拉;「倚人都是假,跌倒自己爬。」(二)小鴨子小鴨子,上磨台。幾時巴得小媳來!吃碗依時飯,穿雙可脚鞋。(三)小白菜小白菜,靑又黃。晚上睡覺沒有床!跟貓睡,貓會抓;跟狗睡,狗會咬;跟小媳睡,正很好!(四)淮河走海州淮河走海...

  • 文章濟愚葡萄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談雁字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济愚 葡萄绘画 区域文化

    淸代海州高僧濟愚,以他的水墨畫「葡萄」名聞大江南北,他的詩、書、畫可稱爲三絕。目睹他的葡萄,令人口內生津,成熟的果珠與未成熟的果珠,使觀者一見便能知曉。他的畫造型意境別裁,枝、葉、果實陰陽向背,帶露迎風,精神奪眞。看了他的畫,再看他的畫中題詞,令不少文人學者稱奇,讚不絕口。明代書畫家徐渭擅長畫葡萄,他的水墨葡萄與濟愚的水墨葡萄相比,在神韻上稍遜風騷。濟愚老家山東,姓甚名誰?因何出家?均不可考,濟愚是他出家爲僧後的「法號」,他的畫作只送不賣,而且限贈摯友,...

  • 文章洛陽安樂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洛阳历史 故乡风貌 区域文化

    洛陽是我國歷史上六大古都之一,建都的時間最長,朝代也最多。相對的,名勝古蹟也就不少了。位於天津橋南邊的安樂窩,是洛陽衆多古蹟中,最爲突出的一處。安樂窩今名安樂村,爲大儒邵康節寓洛陽時的居處,那兒建有邵祠以祭祀這一位宋代大儒。原址本爲五代時安審琦的故宅,宋嘉祐中,王拱辰爲洛尹,這便專誠敦請邵康節來這居住,一住便是四十年之久,由由然不忍去,因名「安樂窩」。康節也自號安樂先生。時遊城中,士大夫爭相迎迓,好事者另外築一室以待其至,因謂之「行窩」。按康節故居在河南...

  • 文章輕揺麥漏種小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豫孟東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区域文化 思念故乡 人物回忆 小麦

    假日朋友來訪,包水餃饗客,突然站在案板旁,六歲的老三問我:「爸,麵粉是用什麽做成的?」「嗨!這你就不知道,麵粉是用小麥磨成的。」孩子聽我說麵粉是小麥磨成的,似乎仍不懂,接着又追問說:「爸,小麥是什麽樣子?」「小麥粒像米一樣大,也是由麥田長出來的。」可不是嘛!今天我們製麵粉用的小麥,都是從外國進口;平時吃的麵粉都是麵粉廠製成,孩子長到六歲了,他却從來未曾見過小麥,他怎知麵粉是小麥磨成的。由孩子這一追問,使我又憶起小時候在家鄕,九月天種麥的往事了。河南的故鄕...

  • 文章廣府·福佬·客家人祖籍中原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地方历史 区域文化 社会研究

    近讀前國立中山大學校長鄒魯(字海濱,廣東大埔人)所著囘顧錄,談到廣東鄕土歷史,從移民和語言上分析,證明廣府人,福佬人,客家人,其祖先都是來自中原。此說爲他書所未見,誠屬奧秘難得文字;同時,也足以說明中原文化之廣大淵源,不禁令人鼓舞?謹抄原文如後,供我讀者齊來欣賞。吾粤有三種方言,㈠廣州話,㈡福佬話,㈢客家話。因方言之不同,粤人遂成爲廣府人,福佬人,客家人三系。世人以此三系之言語,與中原不同,有誤爲非漢族者。其實今日之粤人,均非土著民族,皆來自中原者。祇因...

  • 文章立雪程門,游氏早享盛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彭桂芳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区域文化 姓氏研究 程门立雪

    朱子語錄:「游、楊二子,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待,旣覺曰:『尙在此乎?且休矣!』出門,門外雪深一尺。」謝應芳「楊龜山祠詩」:「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門雪。」「程門立雪」的著名典故,相信只要是讀過書的中國人,就很少有不知道的。這個典故的創造人,是宋代的兩位大學者游酢和楊時,其中的游酢,是當時的福建建陽人,則隨着這個典故而被爭相傳誦,一千年來福建游氏家族聲名的遠播,實在是可想而知。自唐末的五代時期以降,游氏家族在我國南方的福建地區,的確是興盛無比。這番盛況...

  • 文章明季崑山徐氏徙沭概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昆山徐氏 宗族历史 区域文化

    史載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封其子若木於徐,後以爲氏,屬東海郡,沭陽徐氏乃其後裔。明季徙來沭者有兩大支派,一爲蘇州崑山之裔,明中葉,徐榮司鐸沭陽,遂入籍焉。唐仲冕修,嘉慶海州直隸州志所載,徐均、徐鐸、徐泗,皆崑山之裔。一爲衢州常山之裔,始祖喆生,一名星,字耿文,亦於明中葉來沭,初居城北鮑家巷,繼分居龍王廟、寶墩等地。海州志所載,徐琦,字二韓,爲常山之裔也(參閱民國沭陽縣志)。《海州文獻》季刊總八十四號(廿二卷一期)刊出,徐氏家乘灌雲東鄕老八房支譜編後記:「灌雲...

  • 文章朐海黌序錄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文献资料 区域文化 科举制度

    春節前,從新縣張義壯兄處看到一本線裝的《朐海橫序錄》,題簽者將黌寫作橫。此書爲淸光緒年間編的書。由灌南縣新安鎭人汪杰(字元俊)、封人祝(字筆山)二人編輯,由灌雲縣大伊山人陸承謨(?幼萸)、南城的武克順(字若庵)二人增訂。光緒二年海州知州郜云鵠在序中寫道:「自乾隆四十七年迄今光緒二年,歷次學使之命題、入學之茂才,及由貢舉進身者,悉次第載之。」該書共兩卷,上卷載有「恩廣錄」,記康熙三十六年至光緒元年歷次皇帝因故特別增加的學額數;「賢書錄」載有自乾隆五十一年至...

  • 文章送舊迎新兩代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陳錚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沭阳风貌 市政建设 区域文化

    沭陽近年來城市建設文化交通都在飛快地發展。隨著時代的前進,一些舊風習俗,也在逐步地改變。我們這一代,是處在新舊交替的路口。出生在舊社會,而又在新社會成長。目睹著舊的陳規戒律,爲新東西所代替,我們是送舊迎新的兩代人。有必要寫下來讓後人看看,知道前人是怎樣生活的。一、家庭結構在由大變小,「養兒防老」的觀念在變化。我們是出生在大家庭的結構中,那時每個家庭都是幾代同堂,人口愈多表示愈有福氣。因此在那時有錢的人家,出現了「大宅門」。舊沭陽有東秦西鮑,南錢北趙八大家...

  • 文章喀什米爾 雪峰·湖泊相輝映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徐世澤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旅游观光 印度风貌 区域文化

    二〇〇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印度首都德里乘機飛往印度最北部的喀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這是一趟艱苦而危險的旅程。我們將大型行李箱存放在凱悅大飯店,只是手提一些禦寒的衣物。由鈑店往機場的路上,路面較寬廣整潔,兩旁也較淸新。德里的國內機場候機室,設施還好,有電視可看。登機檢查措施的細密繁複,堪稱世界罕見。隨身皮包傾囊倒出,逐件接受檢查,照相機內的電池,口紅、剪刀等狀似爆烈物的東西,都需取出,交空中服務員看管。機上乘客有三分之一男女著回敎服裝,每人背一個金色水瓶,意...

共51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