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区域历史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泗水魏氏續譜序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魏良才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族谱修订 魏氏历史 区域历史

    族之有譜猶國之有史,故修譜亦如修史,實一族一姓之大事,蓋寓「緬懷先世,以勵後人」之深意也。魏氏先祖泗水公于明永樂初年來沭落戶,人丁蕃衍。十五世時,十二世先祖以謙、紫公等于清乾隆三十一年初創宗譜,以謙公三子廷藻公與焉,並留示應登增光裕家善良從斯介景貽祚定常十六字以供後世子孫命名。泗水一系譜成距今二百三十餘年,爾時魏氏已蕃息數十支,達千戶萬人,其能輩份井然,長幼有序,皆先人遺澤也。遜清同光年間,家譜再續,其入譜者已達十九世。其後因國家多難,戰禍頻仍,同胞顛沛...

  • 文章陳子敬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河南乡贤 区域历史 社会救济

    陳子敬河南省禹縣西文殊鎭陳莊人,生於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淸光緖十七年)歿於民國三十六年河南省救濟院院長任內。幼入家塾讀,以家貧不過二三年,卽輟學爲人幫工。而所作且多苦工,如下煤窯掘煤背煤,爲紡蔴工廠紡繩,爲賣水煎包者扇火等。這類工作前後作了許多年。在這許多苦工中,尤以受僱於本村西北二里許于家溝于家這一段工作,更是苦不堪言。因于家不但爲富不仁,可以說是一惡覇,對於僱工不以人待,他都一一忍受。因此,自幼卽養成他之忍辱負重,吃苦耐勞,堅強奮鬥的心性。家中有薄...

  • 文章從鐵打高家溝起談高溝點點滴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徐憲惠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区域历史 人物回忆 乡野趣闻

    高家沟镇成于何年无地方志可考,惟民国卅三年四月间当时共军七天七夜攻破当地人称鬼窑和平军据点后,靠鬼窑据点百公尺左右非常完好的北庙被拆,在其大殿屋顶中间小瓮内,藏一简函,好事之人拿给笔者先父看(是当时唯一秀才),内容大意是奉钦命建于贞观某某年(年久不记),由此可见高沟成镇历史应在建庙之前。高沟圩形为八卦状,成后直对南门南大街时常走水(失火),不过总是烧的草房盖瓦房,据传当建圩之时,地理先生曾言气不破,若干年后,镇内将出一班帝王将相,圩成后由于南大街经常走水

  • 文章沭陽四月十二會之今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沭阳集会 区域历史 故乡风貌 社会问题

    沭陽四月十二會,爲傳統商業貿易會。因於農曆四月十二日逢會之通稱也。此會不知興自何年,無文字記載,故無法稽考。筆者曾走訪多位九十歲以上老人,皆曰:古已有之,莫其權輿也。根據現代歷史學家呂振羽先生之《中國通史》蛛絲馬跡文字中推求,清代乾隆朝堪稱盛世,社會穩定,手工業、農業甚爲發達,國民經濟有所發展。清政府爲鞏固其封建王朝之統治,則順應民情,提倡興辦貿易市場,進行物資交流、刺激和調動手工業者和農民之生產積極性。四月十二會,可能從乾隆年間興起,迄今已有二百年之久...

  • 文章鄕憶 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湯儀南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区域历史 故乡回忆 人物回忆 诗歌

    編者按:本「鄕憶」詩篇,係沭陽湯儀南鄉長,以其蒼勁雋永之筆,陳述一己生平事跡之佳作,也是一篇「捨長文而取短詩」爲體材的精彩回憶錄。「鄉憶」全篇分爲『環境與時代、家世與生活、求學與服務』等三大部份,長逾萬言,本刊限於篇幅無法一次刊完,故分「上、中、下」三期刊出,尚祈讀者鄉親諒察。乙篇、家世與生活(計三十二首)三五、吾家宗祖 福新公,四世 弘公來沭東,碩項水枯成畎畝,六塘南北事耕農。三六、本支簇聚南河口,高祖峙公一脈留,秩秩彝倫和且樂,敦書尙禮重鄕陬。三七、宅...

  • 文章沭陽韓山懷古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陳儒超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沭阳风貌 区域历史 人物回忆

    一、摧楚安劉指顧間,君侯才調信非凡;狗烹兔死留遺恨,幸有名山永姓韓。二、古廟流傳號楚王,疑韓疑項兩荒唐;漢家敕建垂青史,應祀元勛俎豆香。

  • 文章徐孺人節孝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許仲雨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乡贤事迹 人物回忆 区域历史

    吳門徐孺人,係沭陽宿儒徐子容(諱廣緖、河北保定府主簿)之長女,性賢淑,幼讀詩書,嘉慶廿二年,于歸同邑虞溪、東安仁圩之太學生吳劍舟(若谷),琴瑟調和。明年夫病,刲股療疾立瘳,越二年夫亡,孺人守節撫遺腹子世驥(子簡),敎養並施,以母兼師,數十年如一日。孺人之翁,吳培庵(元福),由監生授四川越雋廳撫民通判,勤于聽政,壯年歸田;道光間,歲大飢,獨資修築沭河之許家口堤防,以工代賬並施粟,存活甚衆;河工經費不敷,孺人出奩資六百金,助之完成。其樂善好施,本於天性。世驥...

  • 文章罘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衣魚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罘山风貌 人物回忆 区域历史

    罘山是伊廬山的姊妹山,距伊廬約五里,位於伊廬鄕的東部,形如馬鞍狀,主峰在東,高約一百五十公尺,周圍僅四、五華里,山嶺南面,童山濯濯,無樹木,僅生茅草,土質貧瘠,有石礦,其質堅硬,可作建材,山嶺北面,土質肥沃,多松柏,雖林木蓊鬱,但多屬墓地,鳥雀棲息其間,較有生氣,比之伊廬,則小巫見大巫也。罘山雖小,但與伊廬成爲犄角之勢,使伊廬不致孤立,而相互屛障,頗有點綴景色之美。本鄕人稱罘山爲東山,伊廬爲西山,很有情趣。而今身在異鄕的筆者,常聽到一首流行歌名叫做:「東...

  • 文章癸巳六秩自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署理海州知州沈筠生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沈筠 太平天国运动 苏北区域历史 难民

    編按:此一遺稿係沈筠生先生於淸光緖十九年所作,敷叙咸豐九年蘇北因太平軍動亂逃難情形,及其個人以後仕宦生涯,榮枯得失中不乏經驗敎訓之處。曾於光緖三年至六年間由上元縣令調署海州知州,對我故鄕舊事及蘇北政風民情多有記述,爲難得之文史資料,經本社委員尹方推介,商得遺稿持有人,卽作者之曾孫沈賢荃先生同意發表。編者特加標點幷分段標題,以利閱覽。淸貧坎坷 力學不倦予忽忽六十矣,撫今思曩,愾焉興懷。爲仿太史公自叙之例,述一生梗概,以告我後昆。予八九歲時,性情傲岸,不與羣...

  • 文章河南孔子弟子列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9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8-09-25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孔子弟子 区域历史 河南名人

    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敎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列傳所擧述者實有七十七人。漢書『地理志』亦稱:『孔子弟子受業而通者,七十有七人』。故應以七十七人爲正確。『仲尼弟子列傳』所記七十七人,其籍貫可考者凡六十一人。魯國者三十五人,爲顏囘、閔損、冉耕、冉雍、冉求、仲田、宰予、曾參、有若、曾點、顏無繇、澹台滅明、宓不齊、南宮括、公西赤、商瞿、公伯僚、顏幸、冉孺、冉季...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