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区域习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過河錢誰給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張兆雄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对联文化 区域习俗 乡野趣闻

    很早很早以前,地處龍王蕩的車軸河南有座龍王廟,河北邊的人去龍王廟燒香的必須從龍王口渡船上過去,這擺渡的雖窮,一天學堂門未進,可肚裡花頭點子不少,有時他還能謅幾句詩文呢?這天,船上上來三個人:一個和尙,一個書生,一個青年婦人,歲數都差不多。當船行至河中心停下來,過河的三個人以爲擺渡的要過河錢了,也就趕忙掏口袋,準備給河錢,可擺渡的卻說:「我看這樣吧,這趟河錢,不必各人都掏腰包,費事八功的,乾脆哪一人給算了,也能一個人不掏。」過河的三個人你望我我望你,都猜不...

  • 文章闲聊清明节习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清明节 区域习俗 传统文化 人物回忆

    淸明节,都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淮南子·天文》:「春分后十五日为淸明」。我国淸明有两层含义:既指节气又指节日。南宋刘克庄编选《千家诗》注释:「介子推被烧死于淸明前三天」。说明春秋时代即有淸明节,历史悠久。在数千年里,形成诸多独特之习俗。扫墓,又叫祭祖。淸明前夕,千家万户到祖墓前添上几锹新土,安置一个新坟头,烧几张纸箔,以示孝心,不忘祖先,谓之扫墓。有善心者到义冢地,即乱葬坑,为无主之孤坟荒冢添上几锹新土,谓之添坟。宋人高翥七律《淸明》:「南北山头多墓田

  • 文章連雲大村鄉掌故(續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孫昭  出版时间:1986-06-01
    关键字: 故乡回忆 区域习俗 民国政局 地方风貌

    三、阿育王塔的故事大村鄕詹家巷東北角,有一座寺廟,名叫「海清寺」,傳爲唐代時所建。寺院很大,在庭院中間,有一寶塔,矗立着,由於年久失修,四週廟宇先後倒塌,僅剩下塔的北面尙存一棟廟宇,益使寶塔顯得孤立雄偉。其根基佔地一畝三分,高十丈餘,共分九層,基層大而高,約二丈餘,其上則每層縮小,最頂端第九層爲六尺高,均爲大方磚所砌成。據傳在建塔時,四週有幾座磚窰 ,分别燒大小各型磚,專供建塔所需。每層中間有階梯,以便攀登,各層底面用平磚舖地,供人遊賞休憩,每層四面均有...

  • 文章狗矢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允泗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衣物清洁 狗矢泥 区域习俗 故乡回忆 山川风貌

    現今家家戶戶都有洗衣機,它配合上各種洗衣粉,型式上包裝上爭姸鬥艷,容量上大小具備,每次只要打開電視機,這兩項產品的廣告,推陳出新,還有極標緻的美女惺惺作態,附以淸約歌喉,刺激觀衆的購買慾,眞正多彩多姿有聲有色,美不勝收的畫面。年歲大一點的海洲老鄕親,不論是住在城裏城外的,看到了這螢光幕的顯相,不知您是否會想起從小在家鄕洗滌的往事?那時在老家裡,不管是洗衣服、洗被裡、洗牀單,那有這樣方便,大家都儘量地盡其利——下山澗;物盡其用——狗矢泥,來洗滌衣物,婦女們...

  • 文章大鱔魚的故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鮑宜龍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鳝鱼 民间习俗 邻里交往 区域文化

    鱔魚是人們喜愛吃的一種魚類,由於它有雌雄同體,又酷似蛇的特點,所以關於它的傳說較多,我現在講三個大鱔魚的事情給您聽聽。四年前的夏天,我鄕馬庄村一個水塘四周農戶家養的小鴨經常少,於是各家就互相猜疑、漫罵,有時還引起打仗,住在塘邊的鄕廣播站小陳一天夜裡回家走過塘邊,借著月光,發現塘裡有條黑乎乎的東西,就回家拿來手電一照,原來是一條大鱔魚。第二晚,他準備好魚叉守候在塘邊,等到夜十點多鐘,那魚又上來找吃,被小陳一叉叉個正著,那魚一驚,將他連人帶叉拖下水,人魚搏鬥...

  • 文章梅奶奶庵話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劉益民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向水梅氏 区域文化 民间习俗 梅奶奶庵

    嚮水縣黃圩鄉古雲梯關東五里處的雙套村,原有一座宋代建造的古庵—梅奶奶庵。當年頗具規模,終年香火不斷的古庵,雖然毀於抗日烽火,但這裡的人們至今還記憶猶新,時常提起。梅奶奶何許人也?這座庵堂爲什麼命名「梅奶奶庵」?說來話長。八十二歲的離休老人梅大爺,是梅氏族中的權威,他老人家講述了梅奶奶庵的神秘故事:—梅奶奶是宋代人,祖籍漣水佃湖,姓薛,名梅,是薛門才女,取名「梅」字的原因有二:其一,她出生時院中梅花突然開放;其二,她少時發過誓,長大非姓梅的人不嫁。薛梅天生...

  • 文章雲台風物瑣記(續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劉有銓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区域历史 社会习俗 幼年记忆 云台山

    (十一)耕牛護主:嘉慶海洲直隸州志三十卷拾遺錄⒄載:州有廟祀牛遺阯……。在隔村去諸麻村中途,有一地名石虎嘴;南行約百步、有一處平石崖(約五坪)父老言:此耕牛護主處也!視之,石上有人睡臥痕跡,其旁牛、虎之瓜蹄深印,打鬥之情狀,均陷入石中;余時讀小學、全校師生遠足至此,老師爲述耕牛護主精神,許多高年級同學均臥石上人跡,頭北向、肩與臀均凹下,恰合一人臥姿;當時年幼未及深思,人臥、牛、虎足跡,怎能夠陷入石內呢?及年長每過其處,輒留意觀察,結果發現石跡之西南方三十步...

  • 文章連雲大村鄕掌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孫昭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海宁寺 历史地理 区域文化 社会习俗

    不上来了,现在遇上天旱,水位下降时,汪中确有一颗大的木头遗骸出现。再者大庙中梁,因不够长,接了一段,也确有其事。以上两个印证,罗织这种神话,才能传留下来,你说对吗?二、「小四老爷」的由来大村的田地,是一麦一稻的水旱田,每年六月初播种,七、八月间即须进水,稻苗才能生长,可是我们那里没有水库,无法调节,是靠天吃饭的,水灾是没有,旱灾却常发生,每遇天旱,无计可施,只有求求老天爷,普降甘霖,以渡众生。因此「求雨」这一习俗,应时而生,谁也不敢说是迷信。但怎样求雨呢?不外

  • 文章憶早年的鄉居生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庸民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灌云历史 乡土情怀 区域文化 社会习俗 人物回忆

    我國在本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由於外侮內亂,造成了無數的家庭破碎,我家亦何能倖免此一刼難?我的家,位於江蘇省灌雲縣。按「灌」「雲」二字意義:「灌」是蜿蜒百餘里通海之「灌河」,可通行萬噸巨艦。「雲」是綿互數百里的「雲台山」,古名「蒼梧」,亦是遐通週知,名山古刹。余家住本縣六區山南鄕,因門前有三棵樹。前臨小河,後倚土嶺,依山靠水,築屋而居,雖也是四合院,但無一片磚瓦,完全是土墙草苫。余與父母妻子兒女,住堂屋三間;八間東西廂房,分爲厨房、倉房、磨房、牛房;前面過...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