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北伐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爲恭祝總統華誕告同鄕書

    来源期刊:《闽聲》 第5期  出版时间:1966-11-01
    关键字: 林则彬 北伐 祝寿 训示

    林森县在台同鄕父老兄弟诸姑■妹们:本月三七一日欣逢总统蒋公八秩华诞,海内外同胞一致以欢欣无比的心情,和崇高至上的敬意。为我们伟大的元首祝寿,海外同胞纷纷组团返国,国内各团体以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在光辉的十月更放出灿烂的光芒。总统时伟绩丰功,为擧世所同钦。 总统领导国民革命,自北伐、而抗战、而戡乱,无一非继承 国父的遗志,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努力。 总统的言行,为发扬我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激励人类的向善,促进世界的和平。 总统有坚强的意志和刚毅的精神,所以

  • 文章洛陽城外死國士何集生的悲壯史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樊述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何集生 北伐战争 洛阳 守城牺牲

    三十四年五月廿四日,洛阳失守,当守军退出洛阳时,曾通知县政府,及地方团队,随同突围,当时何县长以极悲痛的语调对县府同人说:「城是守不住了,但我们出去还得干」,谁知他们这一行人员,爬过城壕,走到东关麦地里,被敌人机关枪的扫射冲散,何县长率领十几个团警,且战且走,终至弹尽援绝,在城东半个店村附近壮烈殉国。与城倶亡。何县长,名集生,湖南湘鄕人,先后卒业于云南讲武堂,中央军校高敎班,庐山及中央训练团党政班,以军人兼习政治,民十五年随军北伐至河南,便任职军政两界

  • 文章投筆從戎憶當年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勞聲寰 出版时间:1997-01-10
    关键字: 自传 从军经历 北伐战争

    消灭)部上校团长覃友松保送下,入学生班步科。另张屛洲、林樊甫、潘孟甲三位(均系桂军干部,陆军速成学校毕业,与李宗仁同学)都安籍之新广西陆军九旅十八团的少校营长(以后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抗日、剿匪),亦保送有:学员班潘仲甲、陆乔云、林维中、学生班政治科黄嘉勋(黄嘉谟先生之胞兄)、黄觉民、周宪斌,工兵科黄卓群,步科韦铁夫、潘幼甲、罗钜福、劳声寰等。我在步科第三队受训时,队长是陆军中校胡良玉(江西人,曾在江西部队当过团长,抗日战争任师长,参加八一三淞沪

  • 文章北伐」战史给广西人的启示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粟明德 出版时间:1997-04-10
    关键字: 北伐战争 以史为鉴 广西人 北伐战争启示

    从辛亥(一九一一)年中华民国开国算起的中国现代史,「北伐」无论如何是最重要、最具关键性的事件之一。若非「北伐」成功,久受军阀糜烂的中国能否统一、以何种形式统一、统一在什么旗帜之下?都在未定之天。如此则我国的次殖民地地位还要继续拖延,当初兴的日本帝国向我全面入侵时,既不能做有组织、有计划的抵抗,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命运势将与甲午后的朝鲜无异,较之英国殖民下的印度尤为悲惨。中国国民党主导的「北伐」统一大业,基础在先有广西推诚附义于广州的革命政府,使之能先统合粤

  • 文章先君吳劍學先生行述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4期  作者:吳家鋤  出版时间:2007-02-01
    关键字: 怀念父亲 从军经历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地方赖以安谧,民困因以渐苏,深得士民感戴。又因先君于行军间,鲜著戎服,常长衫布履,燕处从容,故时人有「羊叔子」之誉。一九二二年春,孙中山先生于广州下令北伐,命许崇智出师湖南。赵恒惕反对假道湖南,且与吴佩孚订盟,获得饷械支持。于是先君与第一师师长宋鹤庚、第二师师长鲁涤平、第三混成旅旅长兼衡阳镇守使谢国光,于六、七月间连续三次于湘乡县城会议,协调「拥孙反赵」立场;联名电赵请其明确表示服从孙中山先生,时称「湘乡会议」。四人嗣又与第六混成旅旅长陈嘉祐等谭系将领于衡阳

  • 文章明朝開國功臣靑田劉伯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12期  作者:夏漢雲  出版时间:1976-12-06
    关键字: 刘伯温 开国功臣 元末明初 明太祖 北伐战略

    而后北伐,再一擧灭元。四、政治号召:「驱逐胡元,恢复中华,救生民于涂炭,雪亡国之耻辱」,天下谁不景从。公元一三六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得刘基、徐达及大将常遇春等辅佐,可说是将才云集,兵精粮足,破陈友谅的时机到来。当朱元境率大军如二十万,与陈友谅军六十万,会战于江西鄱阳湖,双方兵力悬殊,朱元璋军仅及敌军兵力三分之一,且装备差,战船既小又少。但刘基通晓「象纬」之学,知舟小不能敌,便效法诸葛孔明火烧赤壁史事。时正日暮,东北风起,刘基已先遣猛将常遇春分调渔舟,率敢死队载

  • 文章允文允武祝紹周將軍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3期  作者:虞奇 出版时间:1978-03-06
    关键字: 祝绍周 允文允武 北伐战役 一二八战事 “土工程师”

    「他出身軍事學校,而吟詩、作畫、書法皆有造詣,確是軍人中的文人,稱得上「允文允武」。二、他有才華、有膽識,十九歲就赴武昌參加本黨革命作戰,好友戰死,運屍囘籍,講得上「義氣」二字。三、他治事持正不阿,疾惡如仇,亦爲領袖所深知,參加滬戰,平閻變,治陝十年,講得上「政績斐然」。四、他處世以「誠」爲太,以「義」爲行;處事以「忠」爲本,以「勤」爲行;治學在「明道」、「致用」,可說得上「立德」、「立功」、「立言」了!

  • 文章記九江古蹟各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3期  作者:蔡琦 出版时间:1986-01-03
    关键字: 九江 名胜古迹 北伐 地方名人

    舟相近,邀弹者相见,央其更弹一曲,絃声凄切,满座皆泣!后人乃建亭纪念,亦遭折毁,惟原址可寻。鼎革后有吴伟成者集股建九江戏院于莲花池内池,系一水枯之低洼平地,曾引用白诗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作宣传广吿,历聘平沪名角出演,后以地低湿,时被水湮浸。继乃迁建于新市区龙开河南面三马路,北伐时,九江光复后 先蒋总司令曾莅该戏院向军民人等训话。作者随军北伐,攻克南昌后,请假返浔省亲,适往聆训。再敍述莲花池,建自宋周敦颐先生之手,后人不加疏濬,任其泥土郁积

  • 文章我的少年時代

    来源期刊:《浦東》 第11期  作者:楊乃藩 出版时间:1978-01-15
    关键字: 江南小镇 农业生产 小学 军阀混战 北伐战争

    在 蒋公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开始从广东誓师北伐后,由于全国老百姓对于革命军的热烈欢迎,那些军阀的部队,便如摧朽拉枯一般。很快的,革命军占领上海,三两天便要到我们鎭上了。这一囘,全鎭的人,不是恐惧和紧张,而是兴奋和热望。父亲和他的几位革命革命同志,集中在学校办公室里,漏夜用白布喷上蓝墨水,制作靑天白日的臂章,作为迎接革命军的标志。我也帮督制作。同时还写标语,练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的革命军歌。果然,革命军到了我们鎭上,大家眞是热泪盈眶,倾城动廓

  • 文章江河湖海的故事(二十七)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6期  作者:凌紹祖 出版时间:1983-12-10
    关键字: 生物标本室 名著 书局 出家 北伐 小学

    的干扰,预定为期三年以合译一部哲学的世界名著。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加。但是,他独自一个人实践了他这一个理想。所译的名著也在上海一家大书局出版了。以后,他结了婚,但是又不惯婚姻的生活。他和他的夫人商量,得到他夫人的同意,他就削发出家为僧。他曾在鎭江焦山定慧寺苦修。他又预感天下苍生将遭大刼。他特地渡江到我老家找我,要我同他一样的皈依。可惜,他到扬州时正是我离开家的第二天。当时,正是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在军阀铁蹄下民不聊生。我们扬州有一位程太阿同志因为参加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