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军事共返回2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歲尾年頭感慨多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75期  作者:李文博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回忆 感慨 军事学校 舟山 台湾

    新创的军事学校受训。西北高原,物质条件,较诸江南,实有天壤之别。学生吃的面食,一斤馒头,最少含有二两沙土,韮菜炒荳芽,为日常主菜,床舖是在石硬的泥地上舖层麦草,上盖一张芦席而已,身穿粗布军服脚绑草鞋,每日接受三操四讲堂的文武合敎。苦的是冬天能在一个月内洗两次温水澡,算是幸运,所以老白蝨躱于土制毛线衣条孔内,如羣蜂密集,胸背发痒时,顺手掏出三五个,利用拇指甲卜卜夹死,成为日常听惯音响。陕甘一带,民间传说,有人一生祇洗两个半澡,婴儿产下时洗全澡,男女结婚前一日洗半身

  • 文章徐笙中將生平簡介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2期  作者:徐戎初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徐笙 中将 军校 军事哲学 编辑

    将军字雨生,江苏阜宁天场乡徐圩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九日生,七岁启蒙就读私塾,民国十二年入省立南京中学。上海五卅惨案发生,曾参加过京沪学生示威活动,高举打倒帝国主义侵略旗帜。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高潮弥漫长江一带,因同学介绍加入国民党。从事秘密活动,入冬孙传芳部抗北伐军屡败闽赣、南京动摇,学校放寒假返乡,联络同志继续革命活动。民国十七年返校承认学籍进原班高三。阅报载军事委员会交通技术专门学校招生,向往军事学校,请得学校当局同意发给结业证明书投考,改进

  • 文章「將軍縣」——梅縣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丘立才  出版时间:2004-04-30
    关键字: 梅县 将军之乡 军事学校 军事人才 将军

    广东梅县,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金柚之乡,这些早已在世人中传扬著。然而,梅县又是著名的「将军之乡」,却是鲜为人知的事。单就广东梅县,即出了二二九位将军;梅县不但培育了一批军事人才,如:温生才、陈敬岳、林百举、周增、饶辅廷、郭典三、温翀远、谢良牧、谢逸桥、谢鲁倩、黄慕松、黄任寰、赵一肩、黄和春、黄桐华、李济民、郭冠杰、张文、黄纪福、梁世骥、梁锡祜、朱云卿、周其镳、沈建图、张孤梅、陈烙痕、卢伟良、王维、罗范群、王立朝、叶剑英外,还有:黄鎭球

  • 文章話説廣西民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韋鼎峙 出版时间:1996-07-10
    关键字: 个人回忆 近代广西 广西民团 军事化管理

    是民众的力量。然而如何组织呢?那时他们还是沿用古时的保甲制度,即是将「每十户编为一甲;每十甲编为一村,每十村,编为一鄕;鄕以上是区,区以上是县;县隶属于省府。」每村壮丁,编成「民团后备队」,由村长兼队长,全鄕壮丁编成「民团大队」,由鄕长兼任大队长。全区壮丁编成「民团联队」,由区长兼任联队长。全县壮丁,由县长兼任「民团司令」。上至区指挥部、总司令部,这个组缴,要接受两个指挥系统,一般行政方面,由省政府督导;军事方面,则由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总司令部指挥督导。上面

  • 文章大同今昔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靳生木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大同市 地理环境 军事重镇 今昔对比

    很早就成为两个兄弟民族进行贸易交换、互通有无的自然聚落。军事重镇 一代都城战国之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置云中、雁门、代三郡。这裏属雁门郡。秦统一后,这裏成为雁门郡新设的平城县县治。平城以地居大同盆地中央,地势平阔得名。这可以说是大同最早的雏形。平城的地堙形势,从广义角度看,北有阴山和长城,东有北岳恒山,西有黄河,南有句注山。从狭义角度看,西有弥陀山、雷公山、七峰山错峙,东有纥眞(采凉)、白登(马铺)、等群山环抱;中间如浑水(御河)及其支流淤泥河、鎭川河

  • 文章地靈人傑大埔人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賴揚石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大埔县 军事雄才 历史先贤 科技人才

    大埔古稱萬川縣,自明朝嘉慶五年(公元一五二六年)設立縣治迄今,人才輩出,代有英賢。據不完全統計,辛亥革命以來,出現過86位將軍(據某雜誌以縣爲單位將軍最多海南文昌九二位,次爲大埔,三爲湖南零陵七十二位),抗日戰爭時期全國劃分十一個戰區,大埔有四位戰區司令長官和副司令長官,他們是羅卓英、吳奇偉、范漢傑和趙公武,其中羅卓英還是中國第一支遠征軍的總司令。全縣有黃埔軍校生一00餘人,而文官學者則遠甚上述三地。辛亥革命前全縣有翰林十五人,進士五十八人,舉人二九八人,貢...

  • 文章憶述靑島綏幹班及鄕友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宋振華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军事训练 国共内战 人物回忆

    军事干部训练班,是时干训班在海州各县市之招生,是以丁将军似庵公名义署衔,招训知识靑年,毕业后充任国军基层军官。投考录取者,分批由连云港搭乘小轮船海运靑岛,再由十一缓靖区司令部,派遣汽车运送至靑岛市郊沙岭庄集训。绥干班班主任、系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兼任,惟因胶济路中断,交通受阻,我们自开训至结业,从未见过班主任,全期皆由兼副主任丁将军似庵公主持,另由敎育长单洪培少将综理班务,(单少将于卅八年由崇明向舟山转进时,发生海难殉职,同船遇难者尙有海州籍朱

  • 文章退将「和平之旅」许历农会张志军吁建军事互信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0期  出版时间:2013-07-25
    关键字: 许历农 张志军 两岸关系 军事互信 对话

    新同盟会会长、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前主任许历农五月十三日在与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面时表示,他此行希望与大陆方面共同探讨建立军事互信,避免双方误判。张志军回应说,这对确保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发展十分重要,也是绕不开的课题。许历农所率领的黄埔高阶退役将领,以「和平之旅」参访团名义,成员包括退役上将七人、退役中将九人,范围涵盖陆海空等军种,展开八天交流。许历农一行抵达北京后的行程相当低调,刻意避开媒体,随行的发言人抵达北京后手机也一直未开机。张志军十三日傍晩

  • 文章青島抗戰憶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孫壽庭  出版时间:1985-12-20
    关键字: 青岛 抗日战争 人物回忆 游击战 军事史料

    民心士气,也就是中国人不向强敌屈服的精神。所以形成如此强烈的民族意识,那是因为中国人长期仇日恨日的心理,所郁积的愤怒,有了发泄的机会,所以一发不可遏抑。当时的靑年虽然年轻气盛,但面对强敌的坚甲利兵,并非不知道战争的惨酷与可怕,也并非不自知军事知识的贫乏,不足以应敌。但似此满布荆棘的抗战前途,并未阻止靑年们救亡图存的决心。他们在共同的忧患意识下,均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抱负,完全置个人死生于度外,或万一不幸而殉身,求仁得仁也是光荣的。他们一直的观念是,要

  • 文章廣西學生軍瑣憶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梁材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军事行动 人物事迹 广西学生军

    来自当时的大学、中学,在学时接受过军事管理和训练,个个学识不浅,智慧非凡,是「伏龙凤雏」挺身出而献身卫国的热血靑年,掬出精诚,从事艰辛工作。在后方,深入穷鄕僻壤,协助当地地方领袖,组织民众、训练游击队、教导民众御敌制敌的技能,同时着重宣传工作,足迹到处,便即进行街头演讲、话剧表演、书写抗战救国标语、绘画敌人种种残暴行为的漫画于显眼的墙壁上,激励同胞爱国,同心合力为国争取生存。在战地,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敌人的腹地,从事肃除汉奸、探取情报、破坏交通公路及桥梁、炸毁敌人

共28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