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元宵节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春滿乾坤福滿門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0期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春节 新年习俗 舞狮 元宵节

    民國七十三年歲次甲子,年肖屬鼠。新曆的元旦剛過,農曆的春節又臨。流光容易,又逢新正。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春天之好,就在它是一個新的開始,有其蓬勃氣象。所以,不論過去的歲月中遭受過甚麼樣的挫折,感到沮喪、失望;但是,春天一到,春光煥然,你也應於知所奮起,有所作爲。春節是與春天俱來,在農業時代,春天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因爲渡過了漫長的天寒地凍、百物枯槁的嚴冬,忽然間春回大地,天氣轉暖了,萬物生長的時候又到了,「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

  • 文章如诗如画的平遥元宵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3期  作者:劉大壽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平遥元宵节 家乡习俗 童年回忆

    我少小离家,客居山西省城太原已近半个世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城里的元宵节红火也很好看,但我总希望能老大还鄕,回家鄕古城平遥鄕下,再过一回充满儿时甜蜜回忆的如诗如画的元宵佳节。彩报报春来我们村叫侯郭,在平遥城北八里;那一带,元宵节一闹就是三天。正月十四,家家街门上方要贴「报纸」。「报纸」由四张正方形的彩纸组成,下面是「穗子」,如四个横排并列的「只」字。上面写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风调雨顺」等等,内容大抵同于春联的横批,都是喜庆吉祥的词语。只这一贴

  • 文章舊年談舊俗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劉昭祥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春节 故乡风俗 元宵节 除夕 丰县

    中断。蒸馍的日子,习惯上都要选个双数日子。大部分人家是选在腊月廿四日这天。因为在廿三这天,要将皇历头—灶君上面的月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送灶君时留下来的。—烧去,表示送灶,家鄕似乎没有送灶的俗礼,只是如此简单的一个形式而己。所以蒸馍前,凑着廿三日这天淸扫一下锅屋—厨房。廿四就可以淸淸焚爽的蒸馍了。廿四如果来不及,就在廿六或是提早在二十、廿二日,也无不可。选个双日子,无非在讨个吉利。如果再延后到廿八日,就有些太紧凑,做其他的事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蒸馍也有一种习惯上

  • 文章如诗如画的平遥元宵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劉大壽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平遥元宵节 平遥乡俗 刘恒 游黄河 高跷

    道备」。三个村「鸡犬之声相闻」,许多人家还沾亲带故,像我的五婶,娘家就是「道备」,因此,元宵节各村闹红火的队伍便年年互相走动。「游驾」出名的是高跷,在正月十四至十六间必择一日来我们村。队伍的前导是以敲钹为主的鼓乐,后面跟着三四十架踩着的高跷,踩高跷者都著戏装,有扮像俊俏的小媳妇,也有像猪八戒一样的丑八怪。随着「叮铛、叮铛」的钹声,高跷队沿街有节奏地夸张著行进表演,那扭揑作态常使人忍俊不禁。一条长木凳挡住了队伍,高跷队高高兴兴折向街旁好客的大户人家的「庄儿

  • 文章大埔元宵节热闹非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郭善惠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大埔 元宵节 风俗 祭祖活动

    春节过后,人们仍沉醉在祥和欢乐的氛围中,又迎来了正月十五日,叫正月半,也称「上元节」,晚上叫「元宵节」,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前后,大埔与全国各地一样,根据当地的风俗,进行热烈、隆重且有情趣的欢娱活动。大埔各地闹元宵,习俗虽然大同小异,但都离不开上灯、迎灯、赛灯、擎灯游行,放「孔明灯」(台湾称天灯)、「烧烟灯」等活动。有些地方过「正月半」比过年还热闹,因为那天有迎灯、赛灯活动的村落,家家户户约好亲戚朋友,从四面八方前去观赏灯景,家家宰鸡杀鸭进行

  • 文章正月半接大財神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32期  作者:旡咎  出版时间:1989-02-20
    关键字: 无锡 台湾 元宵节 接财神 民俗

    今天是中华民国七十八年二月二十日,农历是己巳年正月十五,称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过去我们在故鄕,正月半家家户户都要接大财神,俗称请大路头,祈求财源茂盛,五谷丰登,此乃流传已久的风俗。今日台湾复兴基地,社会愈繁荣,生活愈富裕,金钱的用途也愈广,大家希望财神爷特加帮忙照顾的心理愈殷切;所以在正月半,尤其商店,也都要热热闹闹大放鞕炮,恭接财神,希望「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农人希望五谷丰登六畜肥壮。下面是财神的故事传说。各地的财神,都有不同的神像,此地

  • 文章漫谈绛州的元宵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吳文蔚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回忆家乡 元宵节 民俗活动 思乡 特色饮食

    东西南北,虽则说是地大物博,想去想来,总不如在家的快活!—节自郁达夫译施笃谟诗—我首先要读者原谅的是,莫怪我说我的家鄕—山西纬州样样都好,别的不说,单拿今日台湾已进入了工业社会的繁荣景象,以正月十五这个大节气—元宵节来说,无论热闹节目与吃喝,若比起咱们家鄕山西绛州来,眞是差的太多了,这还是说的四十年前的故鄕风貌,若以那时的绛州元宵节景象,变为现在的话,那就根本连比也无法比啦。故鄕山西绛州的元宵节,一连三天—十四、十五、十六,有的村子甚至延到十七、十八

  • 文章燈謎晚會補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期  作者:本刊記者 出版时间:1966-04-01
    关键字: 猜灯谜 民俗活动 元宵节 活动奖品

    本會於二月四、五兩夕(農曆正月十五、十六)循例擧辦燈謎晚會以慶賀元宵佳節,由袁定華、賀仁泰兩位鄕長撰謎主課,並由同鄕商號捐助獎品助興,參加猜謎同鄕和來賓兩晚共達數百人,頗極一時之盛,玆誌猜中之燈謎一部及捐贈獎品如下:一、袁定華鄉長撰:三民主義是救國主義(同鄕人名)——孫方喜有佳子弟(同鄕人名)——樂嗣賢海外僑胞歡度十月十日(同鄕人名)——應國慶儀訪秦於故里(同鄕人名)——張行周圍棊名人豐度好(臺灣地名)——林美老太太過河(寧屬地名)——陳婆渡開必得之門(...

  • 文章長教村的元宵和清明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廖松發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长教村 元宵节 清明节 传统习俗 公墓祭祖

    彻夜不眠,洋溢喜庆,融和在欢乐的瑞氛之中。年前有人喜得新丁,摆酒庆贺,更添节日欢乐,这叫饮新丁酒。今年元宵,适逢旅台大麻新丰世觉宗先生亲临礼敬宗祖,举族宗亲热闹欢迎,且深感荣幸,为这次佳节活动,增添不少喜庆气氛。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开始恢复这传统的元宵节,那时还搞了几年的暖龙活动。当时有鹞形,坪上等几个锣鼓队,点着汽灯,把锣鼓打上祖屋的麒麟山龙头,鸣炮(放铳)九响,以振龙威,然后锣鼓又打回祖屋厅堂,朝祖祭拜,迎丁接福,祈求兴旺发达。。后因大部份青年出外

  • 文章谈谈元宵节吃甘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8期  作者:馬雲斌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元宵节 吃甘蔗 地方风俗 民间传说 《楚辞》

    浮梁 马云斌『甘蔗人人爱吃它,清甜润口且高歌,杯中滴滴留余味,埔里闻名出产多。』这是对甘蔗颂赞。忆及小时候在大陆家鄕时,每逢元宵节这天,大家都吃元宵汤圆、闹花灯、猜谜语。新年过后,可算得是传统节日了。但是,还有一项不可少的,就是全家大小都吃甘蔗。谈到元宵节吃甘蔗,始于何时不得而知,不过,民间都有这样的传说,说是元宵吃甘蔗,会保一年不肚痛,也有的说不牙痛,于是城鄕上下兹兹的吮吸声不绝于耳,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在元宵之夜饱吃一顿甘蔗,彷佛只有这天的甘蔗才格外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