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俚语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看你有多大「能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俚语 能力与耐力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馬駿鄉長談起:我們豫西家鄉,有些諺語,經過五、六十年的切身體驗,確有顚撲不破的眞理。例如我們提到某人有本領,用家鄉話說是「有能耐」。「看你有多大能耐?」不但表示考驗一個人的才能,更是考驗一個人的「耐力」。古今中外,有才能而且具有耐力的人比較少。一般所謂才智之士,作事大半都是「程咬金的斧頭」—前三招厲害,持久作戰就露出破綻。甚至偶遇挫折即灰心喪志,失去奮鬥的勇氣。而古往今來,成大功、立大業的人,則全是能堅持理想、苦其心志、屢敗屢戰、百折不回的英雄豪傑。記得...

  • 文章富阳的俚语与童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3期  作者:王在中 出版时间:1981-03-06
    关键字: 富阳俚语 地方童谣 乡音味道

    ,小源人叫「阿拉」,第一句话就使人听不懂;说到这里,顺便提一提这个「煞」字,为什么我们的俚语中很多地方喜欢嵌个「煞」字!比方说:冻煞嘞、热煞嘞、痛煞嘞、痒煞嘞、饥煞嘞、饱煞嘞、甛煞嘞、苦煞嘞、咸煞嘞、辣煞嘞……等等,大概是加强语气罢?今天在台湾的鄕长们,与年长者谈起天来,鄕音的味道可能浓一点,年靑的一辈,因受地理、环境和时间上的影响,咬文嚼字的多数走了音,变了腔,讲的所谓「富阳官话」便成了普通话,在台湾出生的一代小佬鄕,更不用提了,一口标准国语或是一口标准

  • 文章上海俚语

    来源期刊:《浦東》 第24期  作者:隨波 出版时间:1981-04-15
    关键字: 上海方言 江湖俚语 白相人

    一)休沐日,四位老友聚在一起「衞生」一番,有位仁兄付筹码时,少一个小子,便以「中午」请找。答以「一个小子而已,下副再算」。这位朋友个性欢喜淸淸爽爽,不爱拖泥带水,硬是换了一筹码付淸,笑说:「洋钿(银元)不是元宝,何必牵丝攀籐,万一忘记,落个贪小之嫌。」「洋钿不是元宝」,原是当年上海江湖上一句俚语,下面还有两句「大蓬(长袍)不是龙袍,典当不是强盗。」意思是说欠人钱财,凭闲话一句,该还的虽一角一分,也得把银元兑开归还,一文不少。没钱还欠,脱下长袍到典当里去

  • 文章上海话集锦

    来源期刊:《浦東》 第28期  作者:隨波 出版时间:1982-04-15
    关键字: 上海话 上海方言 上海调笑土话 上海俚语

    小贼」,并非小辈眞做了贼,只是嘴上骂骂而已。还有「小瘪三」(穷极无赖形同乞丐之谓)、「小畜(上海音众)生」,则成为大众骂。也有颇多刻毒之词,像「浮尸」、「烂浮尸」,无疑骂人是浮在河里的死尸,而且尸体已腐烂,您说毒不毒?但这些地方式土骂除了眞正的骂之外,也竟成为流行的骂消,一如女人骂一声「小死人」,被骂者非但被骂不动气,而且骨头轻得无没四两重,当然要非已有特殊亲密关系,她们还不肯骂出口来哩!上海人有句俚语:「情愿同苏州人相骂,不喜欢和宁波人白(讲)话,」(请

  • 文章山南山北走一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0期  作者:駱駝橋人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俚语 艺人 三北 语言 骆驼桥 音调

    「阿拉慈谿駱駝橋」「阿拉後山黃牛叫」「阿拉駱駝橋開店」「阿拉黃牛叫種田」「阿拉駱駝橋開店賣貨」「阿拉黃牛叫種田用屙」五十歲以上不單是寧波同鄕,卽使現在旅臺滬籍人氏大概也還記得曾經聽過上面這樣的——對科。詞句雖俚俗不雅,當年傳誦却很廣遠。民國二十年代之時,有二位名噪滬甬之際的唱灘簧藝人,一個綽號叫做「小黃胖」;另一個是「小白眼」。二人後來在上海過了氣,到寧波鄕下一帶來唱「八劇兌」。八劇兌不須舞臺,說唱者大夥圍坐在拼成的長桌旁邊,先由一人表演一段敲九連鑼,或...

  • 文章憶揚州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31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68-02-10
    关键字: 方言俚语 乡音乡情 往事回忆 学者观点

    二十八、方言俚语「少小离家老大囘,鄕音无改鬓毛催。」这是唐人贺知章的诗句,在今年我们很有可能反攻囘去的,究竟鄕音如何的不改,是些什么鄕音?这是我要与诸位同鄕在开年研究的第一件事。所谓鄕音,即是故鄕的土话,也就是指地方的方言俚语。我们这一辈的人,虽在台湾十多年,不但不会说台湾话,连国语也不会的多,除了在台湾生长的下一代,眞是一嘴的扬州话,的确每一个地方在此的人,都没有改变他们的鄕音。其实我们扬州话,在我们自己并不觉得十分的土,记得我的老师赵思伯(鎭江人)曾

  • 文章爲「泉州人個個猛」點燈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4期  作者:欣禾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俚语引言 立业省亲 泉州域名变更 个猛详述

    泉州人个个猛」是方言、俚语、俗谚,也是俏皮话。姑不论其产由何地,传于何时,出自何人?时至今日,仍流传于海内外鄕亲之口中而不「褪色」,推原其故,或因其能引起鄕土亲切情,有轻松幽默感,同时,可供谈笑戏谑之资,笔者对造此语者当时构思意向,谅料不及此,鄕亲能否认同?我宁愿作如是观。打从我破题儿第一次听闻此言,时方年少,茫不知其然,及其后偶阅鄕亲杨秀楣(字介人)手著畅所欲言木刻本后有改良石版本民初发行,中有「泉州人个个猛」一语,既不注明其所本,亦未道说其出处,且

  • 文章胡適之談溫州人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5卷 第2期  作者:朱杞華 出版时间:1989-05-10
    关键字: 胡适 温州名人 永嘉学派 温州南戏 温州佛教 温州名胜 俚语乡音

    高达一九〇公尺,它从连云嶂奔腾而下,气势十分磅礴,附近有泷湫背,一帆峰,能仁寺等名胜,站在泷湫背上,可远眺主峰百岗尖。游雁荡山,响岭是中心枢纽,在这里不但有汽车开往各风景点,而且有直达班车往返宁波、杭州、温州等地。七、温洲俚语㈠打风痴「谈起台风的消息。胡颂平说:“在我的家鄕(温州),叫做『打风痴』,有时也叫『飓风』,从来没有听过『台风』的名称。”先生听到“打风痴”三个字,觉得很新奇,接着说:“你们的『打』字可能是从『大』字的声音变成的。英文的台风的『台』字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