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说故事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銅鼓的故事——紀念先師凌純聲教授百歲冥誕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9期  作者:李亦園 出版时间:2003-01-10
    关键字: 壮族习俗 铜鼓研究 传说故事

    一九五〇年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凌純聲博士發表論文於《台大文史哲學報》。一九五四年,凌教授又撰寫一文,時任助教的弟子李亦園代為謄稿,凌先生說:「將來可以回大陸時,你應該去廣西或雲南看看他們博物館公藏和村寨裡私藏的銅鼓。」二〇〇〇年,享譽學界的李亦園院士終於成行,造訪廣西博物館,深究銅鼓的形制、文化叢結與傳說,寫成。李院士說:「二〇〇二年是先師凌純聲教授百歲冥誕,謹以本文敬表紀念之悃。」

  • 文章高僧雲遊棲霞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9期  作者:趙平 出版时间:2003-01-10
    关键字: 桂林名寺 高僧云游 传说故事

    大凡名山有佛緣。桂林城東普陀山是隋唐以來的名山,曾經高僧雲遊,一次次播下佛緣。曇遷(五四二—六〇七年),北周高僧。北周武帝平齊滅佛時,他曾南遊南京等地,他是否來到桂林,沒有直接記載。但有史記,他在桂州(今桂林)刺史蔣尹宅中偶獲《攝大乘論》。《攝》論是南朝梁、陳之際西竺高僧眞諦的第一部譯本,傳播還僅在南方。曇遷之後,《攝》論之學已貫大江南北,爲中國佛教的一大學派。可以認爲,曇遷已在這次南遊中來到桂林。開皇七年(五八七年),曇遷和尙已是很有學問的律僧,作爲當...

  • 文章晉台兩地的端午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寒勁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端午节 粽子 艾草 雄黄酒 传说故事

    今年(民國一〇二·二〇一三)六月十二日,正逢農曆五月初五,這是中國流傳了二千二百多年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等。端陽節的特色就是吃粽子、賽龍舟。我於民國三十八(一九四九)年四月來到台灣台北,那年我十二歲,遇到在台灣的第一個端午節,吃到台灣的粽子,那時台灣還是凋零與貧窮,似乎記得台灣的粽子只有三種,一是含鹼的糯米粽,顏色略黃,吃起來有鹼的苦味;另一種全白的糯米粽,吃時要蘸(沾)白糖吃;第三種是白糯米粽中包著一塊大肥豬肉,吃起來怪怪的。此際不禁想起在山西太原...

  • 文章劉志洲山傳說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刘志洲 传说故事 地名由来

    山川以人命名的不多,連雲港就有一座「劉志洲山」,連地圖上都有標誌。山根不少村名也和劉志洲有關。至今還流傳著錦雞王劉志洲的悲壯故事。傳說劉志洲是遠古少昊鳥國的錦雞成精,俗稱錦雞王。也不知哪個朝代,海州地方連年災荒,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起來造反。劉志洲就領頭盤踞朐山東南的一座小山頭上,築起城堡,佔山爲王,劫富濟貧。朝廷驚慌了,特派楊總兵帶兵趕來征剿。中軍大營就紮在山城西南十五里處,這裡便叫起「軍營」名。附近的「大屯」和幾個「小屯」,都是屯兵之處。官兵接連打了...

  • 文章舜都永濟紀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蒲津渡遗址 普救寺莺莺故居 游记 蒲州城 传说故事

    己卯仲秋(一九九九),我和友人有幸走訪了古蒲洲地、蒲津渡遺址,並尋訪了普救寺鶯鶯故居。古蒲州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西廂記》愛情故事發生地的探訪把我帶回了遙遠的古代,而令我難以忘懷。舜都蒲坂蒲州城,古稱蒲坂,傳說是古帝舜建都的地方,位於今山西省永濟市蒲州鎭南隅。這裡地處黃河中游,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帝王世紀》載:「舜都蒲坂」。《史記》載:「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都蒲坂。」《臨汾府志》載:「漢置蒲坂縣」,後改爲臨汾,清雍正六年(公元一七二八年)始...

  • 文章古龍坡會觀苗族風情(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0期  作者:梁宇 周碧蓉 出版时间:2003-04-10
    关键字: 旅游 传说故事 李宗仁故居 战争遗迹 风景物产

    在融水、柳州等地有朋友,平時大家各忙各的,僅僅是通通電話,多年沒見過面了,產生了在一起聚一聚的想法,這樣就決定都到融水去。我們自駕車從桂林出發,經兩江鎭、李宗仁先生故居、金竹坳、百壽到了融水城。趕了古龍坡會後到柳州,在柳州玩後,乘車回桂林,花了幾天時間,轉了一個圈。每年的農曆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是趕古龍坡會的時間,我們是趕八月十六的坡會,這時候,不冷不熱氣候好。現在,旅遊部門對外推出有桂林—三江—融水—柳州這樣一條旅遊線路。兩江鎭與李宗仁先生故居李宗仁先...

  • 文章稷山清代探花王文在傳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王煥剛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王文在 生平简介 人生事迹 传说故事 高尚品格

    一、寫在前邊的話王文在,字念堂,號杏塢,山西稷山縣塢堆村桃源堡人。清同治(穆宗)七年戊辰科(一八六八年)殿試一甲第三名探花,欽點翰林院編修,政歷雲南大主考,湖北學政等職。王文在考取探花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年,名聲今仍廣爲流傳。原因有三:一、王文在本來就是狀元之才,應名居榜首,但因當時宮廷的沿習,江北人不能蓋過多出才子的江南;又因當時部裡多爲江南人掌握,所以將他列到洪鈞(江蘇省吳縣人,狀元)和黃自元(湖南省安化人,榜眼)之後,名列三甲了。殊不知,這樣一來,反而...

  • 文章源遠流長的廣西美術風氣兩千多年前,紙在中國出現,先人就開始繪畫創作了。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0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10-10-10
    关键字: 广西美术 历史人物 传说故事 近代代表人物

    文·蒙天祥在談到廣西的美術(繪畫)風氣之前,先介紹幾位古代的著名畫家,藉以簡述我國的美術發展過程。在歷史上,最早在正史中被提到的畫家是毛延壽。他是漢元帝的宮廷畫師。因他「畫人形必得其真」,畫技高超,才得入宮任職。由於美麗的宮女王嬙(王昭君)不肯出錢賄賂,毛就把她畫成醜女。此事使他得到千古駡名。國畫世界獨一無二深具東方特性我們知道,有紙才能有畫。紙是漢朝的蔡倫發明的。這證明,兩千多年前,紙在中國出現不久,我們的先人就開始有繪畫創作了。如果把紙上圖畫以前的藝...

  • 文章歷代帝王與后土祠(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孫安邦 陸峰波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历代帝王与后土祠 诗词 民间祭祀活动 传说故事

    漢武帝修「祠」對后土的祭祀,到了漢朝有了新的形式,就是設廟建祠。漢文帝元年(公元前一七九年),治汾陰后土廟。六〇多年後,漢武帝劉徹創建汾陰后土祠,並確定爲西漢帝王祭祀地神的聖地,實現了其祖父漢文帝劉恒的夙願。當時的甘泉宮和汾陰后土祠,是蒼天后土「兩大神靈的奧府。」漢武帝劉徹,生於公元前一五六年,卒於公元前八七年。文帝之孫,景帝之子。一六歲時(公元前一四〇年)登帝位,執政五四年,從時間上約占西漢王朝四分之一。漢武帝劉徹即位後,承「文景之治」造成的富強國勢和...

  • 文章普受和尚的傳說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普受和尚 苏马湾 黑风口 天庚亭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传说故事

    在連雲港對面的大海上,矗立著一座天然屛障—東西連島。在連島罾家嘴西二里的幽塢中,原有一座鎭海寺,是一座有名的海上蘭若。清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〇年)有位隱山和尙在這裡建一座草廬修行。後來,法起寺派一名小和尙叫做普受,字天庚,給隱山做徒弟。普受老家在鹽城,十來歲時便出家。鎭海寺的碑文裡說他「自積貲財,不事募化」,於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年)「重建殿宇、廊廡計百餘間,徒眾日甚,遂爲海內叢林首創。」普受不事募化,卻又能重建殿宇,他的資金是怎麼來的呢?這裡有一個很...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