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事业共返回16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旅菲鄭氏難能可貴

    来源期刊:《闽聲》 第48期  出版时间:1971-11-30
    关键字: 郑氏宗亲 慈善事业 奖学金

    本报讯】菲律宾荥阳郑氏宗亲会囘国致敬团参加十月庆典,逗留廿天,遍历全省参观访问,沿途撙节开支,以其费用,移捐慈善事业。如对大陆救灾总会、成功庙、育幼院等,均有相当之捐赠。该团于离台前夕,又宣布由各团员捐出新台币卅四万元,作为郑氏奖助学委员会基金。计一、郑耀堦捐廿万元,分别作为纪念其先祖世兰,及先父崇书之奖学金。二、郑启芬捐四万元作崇琬基金。三、郑雷子佩夫人捐二万元设永明基金。四、郑启芳捐二万元作崇珍基金。五、郑柏辉捐二万元设崇琇基金。六、郑松龄捐二万元

  • 文章鍾鳴鳳念念不忘故鄉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袁桂生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钟鸣凤 家乡事业 公益事业 同乡乡贤 教育交通

    分宜 袁桂生分宜籍台胞钟鸣凤先生,洋江鄕钟家村人,四九年前去了台湾。台湾大学毕业后,在大专学校任敎。分宜县旅台同鄕会,是钟先生亲自倡导成立,并被旅台鄕亲推选为同鄕会理事长,至今十余年了。钟先生十余年如一日,一心一意为旅台鄕亲服务。同时,不忘致力于家鄕的敎育和公益事业,受到台胞和家鄕人的赞誉。家乡敎育九一年清明节前夕,钟先生回到家鄕探亲访友。对亲属说:《离开家鄕四十余年,没给家鄕做点什么。现在决定从今年起,每年从积蓄中拿出些钱来奖励家鄕升学的学生,重点奖励

  • 文章情繫江西故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涂文生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涂文生 东道学院 慈善事业 教育事业 追悼会

    修水 涂文生祖籍江西修水人士,车公轰先生,于二〇〇二年亲自创办江西东道学院。在这所学院,我与他相识、相知、相处三年。短暂而漫长的时光里,耳闻目睹先生不仅为了学院创建发展呕心沥血和家鄕的慈善事业奉献了有生之年的精力,对民族的兴旺奋斗了毕生的光阴。由于过度的操劳,不幸于二〇〇四年十一月九日因病医治无效仙逝台北。他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但音容常在。纪念他,恕我庸才,仅以粗浅的文字来表达我对他永远缅怀与敬仰!当步入修水,先生的祖籍,黄庭坚鄕前辈的故里,路人皆知先生

  • 文章餘熱生輝霞滿天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丘玉辉 人物事略 公益事业 家乡建设 教育事业

    侯镇「关工委」主要成员,岭南诗社社员,大埔诗社暨岭南诗社大埔分社理事,《侯中校友》通讯员,《侯中校友风华》编委,《大埔文史》撰稿员等。他阅历深,见识广,兢兢业业,老而弥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主动放弃了悠闲的晚年生活,协助地方和学校做好华侨工作,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支持教育,关心青少年成长,精心着文作诗,遗墨后世等,真正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余热生辉,成绩斐然。百侯镇素有「华侨之乡」美誉,为了加强海内外乡亲的联谊,丘玉辉主动积极地承担

  • 文章高风亮节事业有成魏宝芳乡亲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3期  作者:張代理事長杞芳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深圳琴江文化研究会 魏宝芳 投资事业 公益事业

    会长魏宝芳是位有远见,有计划、有担当、有乡情的企业家,1999年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投资采矿、房地产、医药等高科技跨行企业,目前旗下三联工业区,建筑面积将近有十万平方米,园区内有三十余家规模相当大的制造企业,不断进步和提升工业园区,全面朝向着国际化高科技发展前进。深圳市宝联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宝芳兼任琴江文化研究会石岩会长,一直默默付出,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和回馈家乡的善举在琴江文化研究会各褈刊物都有详细报导,对魏董事长宝芳取之于社会回馈于故乡这种心胸宽广,格局超凡

  • 文章刘先云先生考察欧美电视事业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期  作者:本刋記者  出版时间:1971-04-10
    关键字: 电视事业 刘先云 广播 考察

    敎育部次长兼中华电视台筹备主任刘先云先生,于赴欧、美、日本等地考察电视事业现况后,已于三月一日返回台北。刘先云先生此次偕该台副主任萧政之曁工程节目专家白光弘、聂光炎等四人,前往欧美作为期二十七天的考察访问。刘次长一行,于二月三日自台北首途赴日本,取道旧金山、芝加哥、纽约市转往伦敦,然后前往比利时、巴黎、西德、意大利、以色列、经香港返国。共参观了二十个电视台,两所学校,及五个电视器材制造工厂,对世界电视事业,作了通盘性的了解。刘次长说,他此次出国考察,发现

  • 文章山东籍人士在台湾所办的文化事业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鲁籍在台人士 文化事业 销售广告

    一、《山東文獻》季刊在讀者的熱心贊助下,已出版了二十五年,每年四期合訂一册,精裝燙金,供讀者購藏。二、「山東人在台灣叢書」已出版十二册,預計年底前可全部出版完成,共十五册,皆精裝燙金。三、「山東流亡學生叢書」,已出版《山東流亡學校史》、《山東流亡學生研究》二書,《山東流亡學生史》,正籌備分册出版中。四、《民國山東通志》,費時五年,動員兩岸學者三十餘人,將於西元二千年完成,正籌備出版中。五、台北市山同鄉會出版有會刊,中華齊魯文經協會正籌備出版刊物中。

  • 文章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爲紀念羅輈重師百齡誕辰作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18期  作者:李如初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罗辀重 陶鑫小学 教育事业

    校舍的逐年兴建扩大,各项设备的不断充实,以及教学计划的适时创新研定等等,无不巨细躬亲;但他不要任何名义,校长一职则由同族晚辈罗彦谋先生担任。由于先师如此牺牲奉献,后来地方人士及师生就送给他一个「无花果」的绰号。意思是说他不要享受学校「开花」时鲜艶烂漫的光耀,只顾如何奉献硕壮丰盛的美好果实。二、以父母的爱心对学生——先师接办陶龛后,便提出「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事业,最后达到爱满天下」的崇高教育方针。仅以「爱学生」而言,由于师生多住学校,师生情谊,宛如父母

  • 文章讀息縣古今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齊惠吾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怀念往事 革命事业 人物回忆

    張韜先生在「中原文獻」七卷四期所寫息縣古今談一文中,提到吾省耆宿余一民前輩大名起來,惠吾後生,幼時隨姐丈劉炳寰,家叔星衢求學故都,認識吾省革命前輩甚多,今在台灣者僅余一民王化佛鄭恩普三位革命前輩,鄭恩普先生已入佛門,住北投山上普渡衆生。王化佛先生住新店鄕間,身體健康如昔,余一民先生住高雄市,三四年前專誠往謁,八十多高齡老人,上下班仍騎自行車,眞屬老當益壯。有二位先烈成仁經過余一民王化佛二位鄕前輩知之最詳:一、內鄕縣革命先烈朱浩字庸夫內鄕縣東朱溝人,二次革...

  • 文章圓了故鄉辦學夢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熊云彪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故乡办学 周仲超 教育事业 振兴故乡

    新建 熊云彪在人类满怀豪情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之际,江西这块土地上又传来了喜讯,爱鄕台胞周仲超先生投资在新建县城兴建我省第一所学院,十一月十七日举行了隆重的新校奠基典礼。周仲超先生身在海外,心系家鄕,为振兴江西经济,发展教育事业,倾家奉献,康慨解囊,出资壹仟捌佰多万元人民币先后捐建新建昌邑小学、新建职业高中,南昌女子职业学校校舍及捐助江西师大兴建图书馆。以维久远,造福桑梓。周先生祖籍新建县昌邑鄕,从小目睹家鄕的贫穷落后,尤其是文化教育方面。旧社会因战祸不息

共162条记录 1/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