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土共返回6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中原話粟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3-25
    关键字: 粟谷 中原 乡土回忆

    時値深秋,正是中原地區粟穀黃熟,農人忙于收割的時候,往常那金黃馨香適口的新穀小米粥飯,不久人們就要大肆飽餐了,使人不禁嚮往!粟穀俗稱穀子,華北地區大都生產,尤以黃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地區,黃壤鬆土,氣候適宜,所產最豐,品質特佳,與小麥併稱爲中原夏秋兩大盛產特優農糧,也是當地人們日常生活最主要的主食。早已膾炙人口,名聞遐邇了。粟穀禾本科,一年生草本,高可五尺許。葉並行脈,似玉米葉而狹。花小而密集,圓錐花序。實爲黃色小粒,去穀後俗稱小米。簡名曰粟,本草綱目:「...

  • 文章雜記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9期  作者:董德超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今古奇观》 扒灰 乡土陋俗

    我常在電視上看見歌迷模仿名歌星演唱,使我想起六十多年前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模仿的文章,作者姓名已忘記,題目爲「仿陋室銘戲擬鴉片銘」:槍不在長,有煙則靈;燈不在大,有油則明;斯時鴉片害吾國人,燈光上眼綠,煙色入臉青,談笑多飮者,往來少壯丁,可以傾家產,喪性命,無國民之資格,無奮鬥之精神。南京訂條約,香港割於英,鬼子云:「何害之有」可惜香港已收復,若寫在《阜寧人》上有點遲了。另有一件就是全大陸各地鄉情有一種諺俗,談公媳發生姦情謂稱之扒灰,此種說法祇是老朋友見面相...

  • 文章故郷召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陳永昌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召陵 乡土回忆 故乡风貌

    讀中原文獻第八卷第一期王更生老師所寫「五經無雙許叔重」一文,提到召陵二字,我願在此把現在的召陵略說一、二,以供同鄕們對召陵有進一步的瞭解。召陵現在屬於河南省郾城縣之一鄕,在春秋時代卽有召陵此一地名,召陵在經典中可考者是在左傳中「齊桓公伐楚盟屈完」一篇中,「楚子使屈浣如師,師退次於召陵」句,此篇在東萊博議中,篇目爲「齊伐楚」僅議齊桓公伐楚之不是,同是一囘事,東萊博議中未提到召陵,但齊楚二師訂盟之後,楚師次於召陵則是事實,可見召陵此一地名由來久矣。現在的召陵...

  • 文章浙江台州的楊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11期  作者:葛忍 出版时间:1978-11-06
    关键字: 浙江台州 杨梅 乡土情怀

    在我們浙江省台州地方,有一句方言,「楊梅烏度,吃死啊心故」其意形容楊梅又黑,又大又甜,如果吃死亦窩心,表示愉快滿足口語。楊梅屬木本,山果科,在山坡地接枝培植長成,約五六年後,樹枝長高開花結果,靑果受陽光不同照射,所以,成熟有前後,枝頭懸掛着靑紅綠紫顏色,構成一幅美麗畫面,非常誘人,人未到樹下,已先流口水,望梅止渴名言,在此時可得證實。楊梅成熟時期在每年端午節前後,上市約四十天,台灣因土壤氣溫等不同,曾試接數次未成,台北西門町街傍,偶見小販出售野生楊梅,其...

  • 文章奉化農村民間習俗碎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8期  作者:陳震旦 出版时间:1978-08-06
    关键字: 奉化农村 民间习俗 乡土回忆

    離開故鄕奉化已二十九易寒暑,有人說光陰如箭,日月如梭,眞的,日子的確過得太快了。二十九年前故鄕農村民間的習俗,仍是在腦海裡記得淸淸楚楚,一點兒也不模糊。茲將想到的點點滴滴滙成一束,和吾鄕長們共敍囘憶。溪畔洗衣棠聯絡感情我生長在一個地處偏僻的鄕間農村,全村住戶共僅三百餘家,居民大多以農爲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秋收冬藏,整年兢兢業業,安份守紀,過着很安祥的日子。村前有一條溪,溪水深及膝蓋,從溪面往下看,可以看得淸楚溪底下的粒粒沙石,可以數得出溪底下往來嬉戲...

  • 文章泗鎭滄桑(十一)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55期  作者:濮孟九 出版时间:1982-04-01
    关键字: 泗泾镇 旧式婚礼 乡土婚俗

    舊式結婚的情形(續)三天喜事的第一天早上,家中一應準備工作,早已於上一天晩上爲止,安排佈置得大致差不多了。裏外上下,已煥然一新。「六色人等」也都已一早趕到,各就各位忙着他們自己職司以內的工作。大約八時左右,打唱臺上一名吹鼓手(也稱樂人打唱的)拿起一支號筒,嗚嗚嗚的吹上幾聲,(所謂號筒,係大約三尺來長,三四寸口徑粗細的銅製圓筒,上面有根小銅管,從筒中抽出而吹之。原爲軍中所謂「號角之聲」的號,大槪卽是此物。打唱臺上也只在開場時用了一次,以後就不再動用了,所以...

  • 文章故鄉捕魚記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8期  作者:汪雨舟 出版时间:1981-08-06
    关键字: 乡土回忆 捕鱼趣事 淳安

    當余兒時,大哥常偕余及同村孩童於村後溪流中捕魚,溪水寬約百餘公尺,名遂安溪,兩岸垂楊蔽日,溽暑十分蔭涼,溪水淸澈,近岸水深及膝,天乾旱時,水落石出,溪床暴露,卵石滿佈,在石隙中仍有細流潺潺,溪中大魚,早已於水位降低時逃入下游潭水中,而小魚常潛藏於卵石之隙縫中,村童們等均赤足行於卵石堆中,然後俯拾較大之石塊,用力投擊於其他卵石之上,硜然作響,則石下之小魚因受衝擊而斃命,或受震撼而暈厥,隨卽用手翻開被擊中之卵石,拾取已斃之小魚,置於魚籠內,魚籠似圓形灯籠狀,...

  • 文章記孫振仙先生捐款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趙儒生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孙振仙 捐款事项 记录 乡土情谊

    山東文獻發行八年來,已逐漸在同鄕中引起共鳴和重視。吾魯仁義之邦,畢多慷慨之士。今春,在解宏賓學兄府上遇同鄕孫振仙先生,談及山東文獻創辦及艱苦支持情形,孫先生當卽取出身上僅有之五千元,囑代轉捐文獻社(孫先生前已捐一千五百元爲榮譽贊助戶)。孫先生過去在抗戰戡亂戰爭期中,歷經大小戰役,出生入死不計其數。靑島撤退,追隨吾魯鄕長劉將軍壽如公麾下任團長。轉戰海南島等地,深爲壽公所垂愛。來臺後退出軍旅,生活一度十分困窘,靠賣菜做工奉母維生。壽公愛才並卹其孝,曾予周濟,...

  • 文章思親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鄭鄂庭 出版时间:1978-04-25
    关键字: 思念故乡 人物回忆 乡土情怀

    人生百年,一彈指間耳,嗟韶華之飛駛,嘆別易而聚難。記違侍雙親,曾幾何時?而家尊已屆百歲壽辰矣。雖昔容已杳,而意境中仍常若椿萱在堂,蓋思親之念,未嘗一日去懷也。憶往追昔,不禁感慨萬千。良以天倫之樂,橫被匪禍所刼奪,台海所遮斷,以致奉養無由,祭掃無所,如此遭際,能不黯然!余幼時喪母,彼時以鄕僻間缺照像設施,致無遺像留供瞻仰禱念。現慈容已不復記憶,思之腸斷。幸賴家尊之翰公,朝夕督飭,訓勉顧復,至於成立。家尊因得先祖父(遜淸秀才)懷德公之敎誨,學行優異,甫及冠,...

  • 文章伊陽地文人文概述(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伊阳 地理人文 乡土名人

    賢哲名士伊地山明水秀,環境淸雅,風景優美,地靈人傑,毓秀之氣頻耀光芒,散發光輝,蘊蓄于萬物之靈,是以賢哲輩出,俊傑累世多有,各地名士雅人流寓伊境樂居斯土者頗多,益增風雅,率皆藉蘊毓美,陶冶性靈,而成超塵勵俗完美的人生者,不勝列擧,茲將 聲名較爲顯著者略述于後。唐堯:上古聖君。帝嚳之子,生于伊,嗣徙于耆(亦作祁)故稱伊耆氏,初封于陶,(今山東定陶)後徙于唐。(今河北唐縣)堯母伊人,與帝嚳初居于伊,並生堯于伊,足徵開揖讓之世的一代聖君唐堯原籍于伊,乃山水毓秀...

共68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